求佛教三十七道品详细解释!!!
答案:6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4 17:11
- 提问者网友:我没有何以琛的痴心不悔
- 2021-02-14 10:06
求佛教三十七道品详细解释!!!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未来江山和你
- 2021-02-14 10:20
三十七道品详细解释起来很多。只能看书比较好。有一本雷迪西亚多的《阿罗汉的足迹》这本书就是解释三十七道品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舊物识亽
- 2021-02-14 15:02
三十七道品(三十七菩提分法)
四念处: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
四正勤:已生恶令断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
四如意足:欲神足、勤神足、心神足、观神足。
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五力: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七觉支: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
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 2楼网友:西岸风
- 2021-02-14 14:45
修罗王:一般在佛经中指到是护持佛法的护法众。真行者即得此修罗王加持及护又。 指阿修罗道之王。诸经典中,列举不少阿修罗王之名,其中,法华经序品列有婆稚、佉罗骞驮、毗摩质多罗、罗侯等四大阿修罗王,各有百千眷属。起世因本经卷五亦列举四大阿修罗王,并记载其住处。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住于须弥山东面千由旬处之大海下,国王纵广八万由旬,有七重城壁,王城称为设摩婆帝,中央集会处称为七头;踊跃阿修罗王住于须弥山南面千由旬处之大海下,国土纵广八万由旬;奢婆罗阿修罗王住于须弥山西面千由旬处之大海下;罗侯罗阿修罗王住于须弥山北面千由旬处之大海下,宫殿之庄严似毗摩质多罗者。正法念处经卷十八至卷二十一更详述四大阿修罗王之住处、宫殿、园林、侍者、婇女、业因及寿命。新华严经卷一所列阿修罗则有罗侯、毗摩质多罗、巧幻术、大眷属、大力、遍照、坚固行妙庄严、广大因慧、出现胜德、妙好音声等阿修罗王。[杂阿含经卷四十、长阿含经卷二十阿须伦品、大楼炭经卷五、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二、大智度论卷三十
- 3楼网友:玩家
- 2021-02-14 13:33
佛教三十七道品(一)四念处(1)身念处(2)受念处(3)心念处(4)法念处(二)四正勤(1)已生恶令永断。(2)未生恶令不生。(3)未生善令生起。(4)已生善令增长。 (三)四如意足,又作四神足。(1)欲如意足。(2)精进如意足。(3)念如意足。(4)思惟如意足。 (四)五根。(1)信根(2)精进根(3)念根(4)定根(5)慧根 (五)五力(1)信力(2)精进力(3)念力 (4)定力(5)慧力 (六)七觉分(1)择法觉分(2)精进觉分(3)喜觉分(4)除觉分(5)舍觉分(6)定觉分(7)念觉分 (七)八正道(1)正见(2)正思惟(3)正语(4)正业(5)正命(6)正精进(7)正念(8)正定
- 4楼网友:洒脱疯子
- 2021-02-14 12:27
在佛教典藉中,三十七道品又被称为三十七觉支、三十七菩提分,或三十七助道法等,其意思都是一样的。佛教认为按照这三十七种修行方法循序渐进,依次修行,就能掌握佛教所说的菩提之智,证得无上觉悟。 这三十七种修行方法,又可归结为七大类,或称“七科”。这七科就是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具体品目详见下表: ┏━━━━┳━━━━━┳━━━━━━━━━━━━━━━━━━━┓ ┃ ┃ 四念处 ┃ 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 ┃ ┃ ┣━━━━━╋━━━━━━━━━━━━━━━━━━━┫ ┃ ┃ ┃ 已生恶令永断、未生恶令不生、 ┃ ┃ ┃ 四正勤 ┃ ┃ ┃ ┃ ┃ 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 ┃ ┃ ┣━━━━━╋━━━━━━━━━━━━━━━━━━━┫ ┃ 三 ┃ 四神足 ┃ 欲神足、勤神足、心神足、观神足 ┃ ┃ ┃ ┃ ┃ ┃ ┣━━━━━╋━━━━━━━━━━━━━━━━━━━┫ ┃ 十 ┃ 五根 ┃ 信根、勤根、念根、定根、慧根 ┃ ┃ ┣━━━━━╋━━━━━━━━━━━━━━━━━━━┫ ┃ 七 ┃ 五力 ┃ 信力、勤力、念力、定力、慧力 ┃ ┃ 道 ┃ ┃ ┃ ┃ ┣━━━━━╋━━━━━━━━━━━━━━━━━━━┫ ┃ 品 ┃ ┃ 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 ┃ ┃ 七觉支 ┃ ┃ ┃ ┃ ┃ 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 ┃ ┃ ┣━━━━━╋━━━━━━━━━━━━━━━━━━━┫ ┃ ┃ ┃ 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 ┃ ┃ ┃ 八正道 ┃ ┃ ┃ ┃ ┃ 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 ┗━━━━┻━━━━━┻━━━━━━━━━━━━━━━━━━━┛
- 5楼网友:第幾種人
- 2021-02-14 10:59
在佛教典藉中,三十七道品又被称为三十七觉支、三十七菩提分,或三十七助道法等,其意思都是一样的。佛教认为按照这三十七种修行方法循序渐进,依次修行,就能掌握佛教所说的菩提之智,证得无上觉悟。 这三十七种修行方法,又可归结为七大类,或称“七科”。这七科就是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具体品目详见下表: ┏━━━━┳━━━━━┳━━━━━━━━━━━━━━━━━━━┓ ┃ ┃ 四念处 ┃ 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 ┃ ┃ ┣━━━━━╋━━━━━━━━━━━━━━━━━━━┫ ┃ ┃ ┃ 已生恶令永断、未生恶令不生、 ┃ ┃ ┃ 四正勤 ┃ ┃ ┃ ┃ ┃ 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 ┃ ┃ ┣━━━━━╋━━━━━━━━━━━━━━━━━━━┫ ┃ 三 ┃ 四神足 ┃ 欲神足、勤神足、心神足、观神足 ┃ ┃ ┃ ┃ ┃ ┃ ┣━━━━━╋━━━━━━━━━━━━━━━━━━━┫ ┃ 十 ┃ 五根 ┃ 信根、勤根、念根、定根、慧根 ┃ ┃ ┣━━━━━╋━━━━━━━━━━━━━━━━━━━┫ ┃ 七 ┃ 五力 ┃ 信力、勤力、念力、定力、慧力 ┃ ┃ 道 ┃ ┃ ┃ ┃ ┣━━━━━╋━━━━━━━━━━━━━━━━━━━┫ ┃ 品 ┃ ┃ 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 ┃ ┃ 七觉支 ┃ ┃ ┃ ┃ ┃ 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 ┃ ┃ ┣━━━━━╋━━━━━━━━━━━━━━━━━━━┫ ┃ ┃ ┃ 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 ┃ ┃ ┃ 八正道 ┃ ┃ ┃ ┃ ┃ 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 ┗━━━━┻━━━━━┻━━━━━━━━━━━━━━━━━━━┛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
阴历怎么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