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时经济之声名人名言,关于经济的唐诗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08 12:50
- 提问者网友:最爱你的唇
- 2021-05-08 03:44
报时经济之声名人名言,关于经济的唐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蕴藏春秋
- 2021-05-08 05:04
唐诗中的经济学——《卖炭翁》、《蚕妇吟》
唐朝诗人张俞的《蚕妇吟》是唐诗里哀悯贫民的著名篇章。这首经典的诗歌记述了一个刚从集市回来的养蚕人的悲哀心情:那些满身绫罗绸缎者非富即贵,而养蚕人恐怕有粗麻敝体就很不错了。贫富差距如此之大,以至于躬身亲历者不能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耕者不得食,织者不得衣,这恐怕是天底下穷人最普遍的心声了。
读唐诗读到这一层,差不多就够了。但是经济学人会往下分析,这首诗传递出的价值判断是否符合经济学原理。妇人穿不起蚕丝衣服,显然是非常正常的。这种“穿不起”是她的比较优势,也是她持续改善生活的动力。
蚕妇穿不起蚕丝衣,不是因为她“穿不起”,而是她“不愿穿”。蚕妇大可以自穿丝绸,但是她将失去口食和其它改善生活的机会。蚕妇把丝绸拿到市上去卖,换取其它生活产品,这显然划算得多。市场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分工,各行业的人并不消费自己的生产品,而是通过市场交换换取新产品,这将使整个社会利益都得到改善。蚕妇看到那些身穿满身罗绮的人,应该感到庆幸:正是他们的消费才使生产成为必要,她也将持续不断地获得改善的机会。富人们的利益也没有受损,因为他们付出对价,得到了绫罗。交易使双方都得到实惠。
照讲在有买有卖的社会,并没有谁受到损害,那么贫穷来源于何处呢?
人类社会始终存在依靠暴力和诈骗获得财富的人,正是这些人造成人类社会的止步不前。这些人一般表现为国家、官僚、强盗和诈骗者。他们获取财富不是像一般人依靠自由的交换,无一例外都是依靠暴力——有国家暴力,还有私人暴力。这种抢劫式的“交换”榨取了生产者的积累,打击了生产者的信心,还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息:不劳而获比诚实劳动更好。尤其是古代社会,特权阶层以制度性的存在对人民进行源源不断地剥夺,社会持续着“暴力——反暴力——暴力”的恶性循环。
自由交易不会伤害任何人,因为它使参与者都得到改善。蚕妇的生活十分糟糕,不是因为那些穿绫罗绸缎者买了她的产品,而是因为高昂的税收、强迫的服役还有官僚的欺行霸市。也许官僚们没有欺压到她的头上,而是对耕地者进行压迫,实际上蚕妇的利益也受到了损害。农夫和手工业者们纷纷破产,买得起丝绸的人会大量减少,蚕妇的产品只得长期以很低的价格出售,同时她还将付出高昂的成本去购买其它产品。社会分工的一环遭到破坏,她的利益也间接受到损害。在有市场的角落,合作者的利益都是息息相关的。
分析至此,我们就能说《蚕妇吟》可能传递了错误的价值观,让人误以为蚕妇的贫穷完全是富人的错。相比较而言,中国历史上的许多诗歌显得更加智慧。《诗经》里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孔子的“苛政猛于虎”,杜甫的“兵车行”,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都看到了一系列灾难的根源——泛滥的国家暴政。《蚕妇吟》的作者张俞无视市场和暴力的区别,简单地哀悯“贫富分化”,见识差多得。
唐朝诗人张俞的《蚕妇吟》是唐诗里哀悯贫民的著名篇章。这首经典的诗歌记述了一个刚从集市回来的养蚕人的悲哀心情:那些满身绫罗绸缎者非富即贵,而养蚕人恐怕有粗麻敝体就很不错了。贫富差距如此之大,以至于躬身亲历者不能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耕者不得食,织者不得衣,这恐怕是天底下穷人最普遍的心声了。
读唐诗读到这一层,差不多就够了。但是经济学人会往下分析,这首诗传递出的价值判断是否符合经济学原理。妇人穿不起蚕丝衣服,显然是非常正常的。这种“穿不起”是她的比较优势,也是她持续改善生活的动力。
蚕妇穿不起蚕丝衣,不是因为她“穿不起”,而是她“不愿穿”。蚕妇大可以自穿丝绸,但是她将失去口食和其它改善生活的机会。蚕妇把丝绸拿到市上去卖,换取其它生活产品,这显然划算得多。市场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分工,各行业的人并不消费自己的生产品,而是通过市场交换换取新产品,这将使整个社会利益都得到改善。蚕妇看到那些身穿满身罗绮的人,应该感到庆幸:正是他们的消费才使生产成为必要,她也将持续不断地获得改善的机会。富人们的利益也没有受损,因为他们付出对价,得到了绫罗。交易使双方都得到实惠。
照讲在有买有卖的社会,并没有谁受到损害,那么贫穷来源于何处呢?
人类社会始终存在依靠暴力和诈骗获得财富的人,正是这些人造成人类社会的止步不前。这些人一般表现为国家、官僚、强盗和诈骗者。他们获取财富不是像一般人依靠自由的交换,无一例外都是依靠暴力——有国家暴力,还有私人暴力。这种抢劫式的“交换”榨取了生产者的积累,打击了生产者的信心,还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息:不劳而获比诚实劳动更好。尤其是古代社会,特权阶层以制度性的存在对人民进行源源不断地剥夺,社会持续着“暴力——反暴力——暴力”的恶性循环。
自由交易不会伤害任何人,因为它使参与者都得到改善。蚕妇的生活十分糟糕,不是因为那些穿绫罗绸缎者买了她的产品,而是因为高昂的税收、强迫的服役还有官僚的欺行霸市。也许官僚们没有欺压到她的头上,而是对耕地者进行压迫,实际上蚕妇的利益也受到了损害。农夫和手工业者们纷纷破产,买得起丝绸的人会大量减少,蚕妇的产品只得长期以很低的价格出售,同时她还将付出高昂的成本去购买其它产品。社会分工的一环遭到破坏,她的利益也间接受到损害。在有市场的角落,合作者的利益都是息息相关的。
分析至此,我们就能说《蚕妇吟》可能传递了错误的价值观,让人误以为蚕妇的贫穷完全是富人的错。相比较而言,中国历史上的许多诗歌显得更加智慧。《诗经》里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孔子的“苛政猛于虎”,杜甫的“兵车行”,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都看到了一系列灾难的根源——泛滥的国家暴政。《蚕妇吟》的作者张俞无视市场和暴力的区别,简单地哀悯“贫富分化”,见识差多得。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