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词和西蜀词的异同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4 11:59
- 提问者网友:回忆在搜索
- 2021-01-03 23:38
南唐词和西蜀词的异同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不如潦草
- 2021-01-04 01:14
南唐词与西蜀词之异同论
一,
词乃格律严密,句式长短不齐,与音乐关系至切之一种诗歌形式。
从诗到词,其相异之处在于:诗通常用以吟咏,词用以歌唱;诗之句法严整规范,词句法参差不齐;诗风端庄典雅,词风柔媚婉约。
然词之权舆,尚无确论,自宋以降,多有论述,不外以下几种:
(一) 主张词源于《诗经》,如彭孙遹《词统源流》,田同之《西圃词说》等,谓《诗经》已含有许多长短句。
(二) 主张词源于古诗,如汪森,王昶之《词综序》。
(三) 主张词由乐府嬗变而来,如王灼《碧鸡谩志》,王世贞《艺苑卮言》,顾宁人《日知录》等,王应麟《困学纪闻》云:“古乐府者,诗之旁行也;词曲者,古乐府之末造也”。盖词与乐府俱配乐而歌,句多不齐,形式颇为相近。
(四) 主张词源于六朝杂歌,如杨慎《诗品》,徐釚《词苑丛谈》等。
(五) 主张词源于绝句,如俞彦《爰园词话》,宋翔凤《乐府余论》。
(六) 虚声填实字说,以为五七言诗句法整齐,缺乏变化,非增字不足以成声音之***,故加衬字,如“贺”,“何”之类,亦即《全唐诗》之“和声”,《朱子语类》之“泛声”。
余外尚有一说:词之兴与音乐有关。因战争,通商,宗教,婚姻之故,外族音乐遂入。夷乐不奏器,风格与中土迥异。而乐工以为曲美,不识曲词之义,乃采用诗人作品,或自度新词,以配合夷乐粗犷,富于多变之旋律。按此说待近一步研究。
以上诸说,各执一端。而近世学界公认之说法,谓词起兴于隋唐时期,起初是为配合隋唐以来流行的,以西域“燕乐”为主之音乐而所作之歌词,是古典文学样式之一。
夫词经云唐诸公戮力经营,蓬勃发展,至五代时已日臻成熟。而长江上游之西蜀与汉水下游之南唐俱为文化重心,故五代词分为两期:前者以西蜀词为代表,后期以南唐词为代表。故仆此文也可谓五代词之论也。
在论述西蜀词之前,先说说西蜀词派与花间词派之关系
后蜀广政三年(公元940),赵崇祚纂《花间集》十卷,收唐五代十八家词五百首,词调七十七个。其风格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故将词人群体称为花间体,又因其入选之作者大多或生于西蜀,或仕于蜀,其词亦多与蜀地有关,故又可称为西蜀词派。可见西蜀词派即花间词派。
然此创作群体时间跨度达百年,彼此之间又甚大联系,实与现代意义上之文学流派有别。故西蜀词与西蜀词派不能等同,但大体可以代表它。
因之,斯文所论西蜀词,大体上即论花间词体,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而南唐词,其界定较为明晰,以李璟(中主),李煜(后主)为代表。
二,
对于词之起源,五代词之分期,暨西蜀词与南唐词的界定之后,本文可开始两者之异同之讨论:
西蜀词与南唐词的相同之处,自不待言。比如大氐为专业词人,以唐亡为界,唐末词人皆作诗,都是“诗客”,没有专业词人;而五代初词人(主要为西蜀词人)皆为居处宫廷都邑的帝王权贵,或其清客,除少数几位作寥寥几首诗外,余全不作诗。南唐亦然,冯延巳与后主只写过少量诗,中主没有一首。
又如五代词与歌唱不在一体,五代人所作之歌诗或诗歌(《竹枝》,《柳枝》除外)多为案头吟诵,绝少有唐代那样诗歌演唱之记载。唐时红极一时的声诗至五代基本绝迹。如此等等,此不赘述,读者自思之。
故本文论词之异同,重于异而轻于同,以突出重点。本文于异处,从整体与分叙两处入手。整体者,宏观上论也,总体上把握两者之异,而非个人一家之概括;而分叙者,从微观上论也,就代表作者处分析,比较不同。西蜀则温,韦二家(注:按温韦二人非西蜀人,然《花间集》收词之数冠于诸家之上,诸家受其影响至大,故加以分析);南唐则二主(冯延巳附焉)。......余下全文>>
一,
词乃格律严密,句式长短不齐,与音乐关系至切之一种诗歌形式。
从诗到词,其相异之处在于:诗通常用以吟咏,词用以歌唱;诗之句法严整规范,词句法参差不齐;诗风端庄典雅,词风柔媚婉约。
然词之权舆,尚无确论,自宋以降,多有论述,不外以下几种:
(一) 主张词源于《诗经》,如彭孙遹《词统源流》,田同之《西圃词说》等,谓《诗经》已含有许多长短句。
(二) 主张词源于古诗,如汪森,王昶之《词综序》。
(三) 主张词由乐府嬗变而来,如王灼《碧鸡谩志》,王世贞《艺苑卮言》,顾宁人《日知录》等,王应麟《困学纪闻》云:“古乐府者,诗之旁行也;词曲者,古乐府之末造也”。盖词与乐府俱配乐而歌,句多不齐,形式颇为相近。
(四) 主张词源于六朝杂歌,如杨慎《诗品》,徐釚《词苑丛谈》等。
(五) 主张词源于绝句,如俞彦《爰园词话》,宋翔凤《乐府余论》。
(六) 虚声填实字说,以为五七言诗句法整齐,缺乏变化,非增字不足以成声音之***,故加衬字,如“贺”,“何”之类,亦即《全唐诗》之“和声”,《朱子语类》之“泛声”。
余外尚有一说:词之兴与音乐有关。因战争,通商,宗教,婚姻之故,外族音乐遂入。夷乐不奏器,风格与中土迥异。而乐工以为曲美,不识曲词之义,乃采用诗人作品,或自度新词,以配合夷乐粗犷,富于多变之旋律。按此说待近一步研究。
以上诸说,各执一端。而近世学界公认之说法,谓词起兴于隋唐时期,起初是为配合隋唐以来流行的,以西域“燕乐”为主之音乐而所作之歌词,是古典文学样式之一。
夫词经云唐诸公戮力经营,蓬勃发展,至五代时已日臻成熟。而长江上游之西蜀与汉水下游之南唐俱为文化重心,故五代词分为两期:前者以西蜀词为代表,后期以南唐词为代表。故仆此文也可谓五代词之论也。
在论述西蜀词之前,先说说西蜀词派与花间词派之关系
后蜀广政三年(公元940),赵崇祚纂《花间集》十卷,收唐五代十八家词五百首,词调七十七个。其风格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故将词人群体称为花间体,又因其入选之作者大多或生于西蜀,或仕于蜀,其词亦多与蜀地有关,故又可称为西蜀词派。可见西蜀词派即花间词派。
然此创作群体时间跨度达百年,彼此之间又甚大联系,实与现代意义上之文学流派有别。故西蜀词与西蜀词派不能等同,但大体可以代表它。
因之,斯文所论西蜀词,大体上即论花间词体,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而南唐词,其界定较为明晰,以李璟(中主),李煜(后主)为代表。
二,
对于词之起源,五代词之分期,暨西蜀词与南唐词的界定之后,本文可开始两者之异同之讨论:
西蜀词与南唐词的相同之处,自不待言。比如大氐为专业词人,以唐亡为界,唐末词人皆作诗,都是“诗客”,没有专业词人;而五代初词人(主要为西蜀词人)皆为居处宫廷都邑的帝王权贵,或其清客,除少数几位作寥寥几首诗外,余全不作诗。南唐亦然,冯延巳与后主只写过少量诗,中主没有一首。
又如五代词与歌唱不在一体,五代人所作之歌诗或诗歌(《竹枝》,《柳枝》除外)多为案头吟诵,绝少有唐代那样诗歌演唱之记载。唐时红极一时的声诗至五代基本绝迹。如此等等,此不赘述,读者自思之。
故本文论词之异同,重于异而轻于同,以突出重点。本文于异处,从整体与分叙两处入手。整体者,宏观上论也,总体上把握两者之异,而非个人一家之概括;而分叙者,从微观上论也,就代表作者处分析,比较不同。西蜀则温,韦二家(注:按温韦二人非西蜀人,然《花间集》收词之数冠于诸家之上,诸家受其影响至大,故加以分析);南唐则二主(冯延巳附焉)。......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