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永琮的史料记载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8 10:17
- 提问者网友:人傍凄凉立暮秋
- 2021-04-27 14:31
爱新觉罗·永琮的史料记载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神也偏爱
- 2021-04-27 15:21
《清史稿 诸王传》
哲亲王永琮,高宗第七子,与端慧太子同为嫡子。端慧太子薨,高宗属意焉。乾隆十二年十二月,以痘殇,方二岁。上谕谓:“先朝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者,朕乃欲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获之福,此乃朕过耶!”命丧仪视皇子从优,谥曰悼敏。嘉庆四年三月,追封哲亲王。
《清列朝后妃传稿》 (孝贤皇后)生端慧皇太子及皇七子永琮,特为帝所钟爱,皆早薨。 《金川纪略》 (乾隆)十一年,又举皇七子永琮,夙慧岐嶷,上与后尤钟爱,属望承祧。十三年正月,以痘薨。上谕:“后名门淑质,在皇考时虽未得久承孝养,而十余年来侍奉皇太后,承欢致孝,备极恭顺。作配朕躬,恭俭宽仁,可称贤后。乃诞育佳儿,再遭夭折,殊难为怀。皇七子丧仪应视皇子从优,送朱华山园寝。”后以爱子去膝下,悲悼成疾,梦碧霞元君召之,上为东巡祈福于岱顶,后从还至济南不豫。上为改程由水途还京,次德州薨。上悼之甚,数谴怒中外诸臣
《清实录》 朕御极之初,尝意至十三年时,国家必有拂意之事,非计料所及者。自去年除夕,今年三月,叠遭变故 。而金川用兵,遂有讷亲、张广泗两人之案,辗转乖谬,至不可解免,实为大不称心。
注释:去年除夕是指永琮之死,今年三月指孝贤皇后之死。
《清实录》
乾隆十一年。丙寅。夏。四月。
○皇七子永琮生。
乾隆十一年。丙寅。九月。
○乙未。谕履亲王、庄亲王等、今日朕阅瀛台赐宴王公等进呈纪恩诗内、有名永琮者。朕昨与七阿哥命名用琮字。则上下二字俱同。著将外间永琮、改名永瑺。再敬事房所收永字辈字样。系何年拟定。曾否向外廷传知。如未经传交。即是当年总管等遗漏。尔等检查外间重用内廷字样。或系赏出。或系王公等自行命名。如系赏出。何以不于收贮字样摺内注销。其错误自在总管等。若系王公等自行命名。明知此字系内廷拟定。因何复行检用。王公等亦有不合。并著王等、查外间所起名字。与内廷所收字样重复者。共有几人。现在俱毋庸另改。即将摺内字样注销。嗣后外间起名。不得复用内廷拟定字样。
乾隆十二年。十二月
○皇七子永琮薨。
○谕王大臣等、皇七子永琮。毓粹中宫。性成夙慧。甫及两周。岐嶷表异。圣母皇太后因其出自正嫡。聪颖殊常。钟爱最笃。朕亦深望教养成立。可属承祧。今不意以出痘薨逝。深为轸悼。建储之意。虽朕衷默定。而未似端慧皇太子之书旨封贮。又尚在襁褓。非其兄可比。且中宫所出。于古亦无遭殇追赠。概称储贰之礼。但念皇后名门淑质。在皇考时。虽未得久承孝养。而十余年来。侍奉皇太后。承欢致孝。备极恭顺。作配朕躬。恭俭宽仁。可称贤后。乃诞育佳儿。再遭夭折。殊难为怀。皇七子丧仪。应视皇子从优。著该衙门遵旨办理。送入朱华山园寝。复念朕即位以来。敬天勤民。心殷继述。未敢稍有得罪天地祖宗。而嫡嗣再殇。推求其故。得非本朝自世祖章皇帝以至朕躬。皆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者。岂心有所不愿。亦遭遇使然耳。似此竟成家法。乃朕立意私庆。必欲以嫡子承统。行先人所未曾行之事。邀先人所不能获之福。此乃朕过耶。此朕悲悼之余。寻思所及。一并谕王大臣等知之。
乾隆十三年。戊辰。春正月。
○赐皇七子谥曰悼敏皇子。于曹八里屯暂安。
乾隆十三年。戊辰。正月。
○上至曹八里屯。临奠悼敏皇子。
乾隆十三年。戊辰。夏。四月。
○戊辰上至曹八里屯临奠悼敏皇子。
乾隆四十三年。戊戌。九月。
○乙未。朕登极之初。恪遵家法。以皇次子为孝贤皇后所出。人亦贵重端良。曾书其名。立为皇太子。亦藏于正大光明扁内。未几薨逝。因追谥为端慧皇太子。其旨亦即彻去。不复再立。且皇七子亦皇后所出。又复逾年悼殇。若以次序论。则当及于皇长子。既弗克永年。而以才质论。则当及于皇五子。亦旋因病逝。
乾隆四十八年。癸卯。九月。
○戊午。谕、朕登极之初。恪遵家法。以皇次子、乃孝贤皇后所生嫡子。为人端重醇良。依皇考之例。曾书其名。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扁额。后乃禀命不融。未几薨逝。遂命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将其名彻出。追谥为端慧皇太子。是未尝不立嫡也。但不以明告众耳。嗣后皇七子、亦孝贤皇后所生。秉质纯粹。深惬朕心。惜不久亦即悼殇。
嘉庆四年。己未。三月。
○壬午。谕内阁、四阿哥履端郡王永珹、向在上书房。友于肫笃。且学问才艺俱优。设非夭逝。皇孝早已加封亲王矣。兹著追赠亲王。七阿哥悼敏皇子永琮、系孝贤纯皇后所生。著追赠哲亲王。十二阿哥永璂、著追赠贝勒。一切应行典礼。交该部查例具奏。
哲亲王永琮,高宗第七子,与端慧太子同为嫡子。端慧太子薨,高宗属意焉。乾隆十二年十二月,以痘殇,方二岁。上谕谓:“先朝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者,朕乃欲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获之福,此乃朕过耶!”命丧仪视皇子从优,谥曰悼敏。嘉庆四年三月,追封哲亲王。
《清列朝后妃传稿》 (孝贤皇后)生端慧皇太子及皇七子永琮,特为帝所钟爱,皆早薨。 《金川纪略》 (乾隆)十一年,又举皇七子永琮,夙慧岐嶷,上与后尤钟爱,属望承祧。十三年正月,以痘薨。上谕:“后名门淑质,在皇考时虽未得久承孝养,而十余年来侍奉皇太后,承欢致孝,备极恭顺。作配朕躬,恭俭宽仁,可称贤后。乃诞育佳儿,再遭夭折,殊难为怀。皇七子丧仪应视皇子从优,送朱华山园寝。”后以爱子去膝下,悲悼成疾,梦碧霞元君召之,上为东巡祈福于岱顶,后从还至济南不豫。上为改程由水途还京,次德州薨。上悼之甚,数谴怒中外诸臣
《清实录》 朕御极之初,尝意至十三年时,国家必有拂意之事,非计料所及者。自去年除夕,今年三月,叠遭变故 。而金川用兵,遂有讷亲、张广泗两人之案,辗转乖谬,至不可解免,实为大不称心。
注释:去年除夕是指永琮之死,今年三月指孝贤皇后之死。
《清实录》
乾隆十一年。丙寅。夏。四月。
○皇七子永琮生。
乾隆十一年。丙寅。九月。
○乙未。谕履亲王、庄亲王等、今日朕阅瀛台赐宴王公等进呈纪恩诗内、有名永琮者。朕昨与七阿哥命名用琮字。则上下二字俱同。著将外间永琮、改名永瑺。再敬事房所收永字辈字样。系何年拟定。曾否向外廷传知。如未经传交。即是当年总管等遗漏。尔等检查外间重用内廷字样。或系赏出。或系王公等自行命名。如系赏出。何以不于收贮字样摺内注销。其错误自在总管等。若系王公等自行命名。明知此字系内廷拟定。因何复行检用。王公等亦有不合。并著王等、查外间所起名字。与内廷所收字样重复者。共有几人。现在俱毋庸另改。即将摺内字样注销。嗣后外间起名。不得复用内廷拟定字样。
乾隆十二年。十二月
○皇七子永琮薨。
○谕王大臣等、皇七子永琮。毓粹中宫。性成夙慧。甫及两周。岐嶷表异。圣母皇太后因其出自正嫡。聪颖殊常。钟爱最笃。朕亦深望教养成立。可属承祧。今不意以出痘薨逝。深为轸悼。建储之意。虽朕衷默定。而未似端慧皇太子之书旨封贮。又尚在襁褓。非其兄可比。且中宫所出。于古亦无遭殇追赠。概称储贰之礼。但念皇后名门淑质。在皇考时。虽未得久承孝养。而十余年来。侍奉皇太后。承欢致孝。备极恭顺。作配朕躬。恭俭宽仁。可称贤后。乃诞育佳儿。再遭夭折。殊难为怀。皇七子丧仪。应视皇子从优。著该衙门遵旨办理。送入朱华山园寝。复念朕即位以来。敬天勤民。心殷继述。未敢稍有得罪天地祖宗。而嫡嗣再殇。推求其故。得非本朝自世祖章皇帝以至朕躬。皆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者。岂心有所不愿。亦遭遇使然耳。似此竟成家法。乃朕立意私庆。必欲以嫡子承统。行先人所未曾行之事。邀先人所不能获之福。此乃朕过耶。此朕悲悼之余。寻思所及。一并谕王大臣等知之。
乾隆十三年。戊辰。春正月。
○赐皇七子谥曰悼敏皇子。于曹八里屯暂安。
乾隆十三年。戊辰。正月。
○上至曹八里屯。临奠悼敏皇子。
乾隆十三年。戊辰。夏。四月。
○戊辰上至曹八里屯临奠悼敏皇子。
乾隆四十三年。戊戌。九月。
○乙未。朕登极之初。恪遵家法。以皇次子为孝贤皇后所出。人亦贵重端良。曾书其名。立为皇太子。亦藏于正大光明扁内。未几薨逝。因追谥为端慧皇太子。其旨亦即彻去。不复再立。且皇七子亦皇后所出。又复逾年悼殇。若以次序论。则当及于皇长子。既弗克永年。而以才质论。则当及于皇五子。亦旋因病逝。
乾隆四十八年。癸卯。九月。
○戊午。谕、朕登极之初。恪遵家法。以皇次子、乃孝贤皇后所生嫡子。为人端重醇良。依皇考之例。曾书其名。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扁额。后乃禀命不融。未几薨逝。遂命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将其名彻出。追谥为端慧皇太子。是未尝不立嫡也。但不以明告众耳。嗣后皇七子、亦孝贤皇后所生。秉质纯粹。深惬朕心。惜不久亦即悼殇。
嘉庆四年。己未。三月。
○壬午。谕内阁、四阿哥履端郡王永珹、向在上书房。友于肫笃。且学问才艺俱优。设非夭逝。皇孝早已加封亲王矣。兹著追赠亲王。七阿哥悼敏皇子永琮、系孝贤纯皇后所生。著追赠哲亲王。十二阿哥永璂、著追赠贝勒。一切应行典礼。交该部查例具奏。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