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姓氏的由来
答案:1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5 13:01
- 提问者网友:爱唱彩虹
- 2021-01-24 17:44
唐姓氏的由来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神的生死簿
- 2021-01-24 18:32
唐姓氏的由来 唐姓由来
唐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六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六五。
寻根溯源
1、出自祁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帝尧之子丹朱被舜封为唐侯,后其国被周成王所灭,子孙有以国为氏者,此为陕西唐姓。又周昭王时,为奉唐尧之祭祀,封丹朱裔孙在鲁县(今河南鲁山县)为唐侯,后被楚所灭,子孙以唐为氏,此为豫鲁(今属河南、山东间地)唐姓。
2、出自姬姓。据《姓氏考略》及《世本》所载,周成王封唐国给唐叔虞,叔虞子孙中有以国为氏者,此为山西唐姓。又有春秋时,楚地(今属湖北)有一支姬姓唐诸侯国,被楚所灭后,子孙以唐为氏,此为湖北唐姓。
3、其他源流。据《后汉书?南蛮传》所载,汉代时南蛮白狼王为唐姓;据《三国志?郭淮传》所载,陇西(今属甘肃)羌族中有唐姓者;据《元史?唐仁祖传》所载,元代西域畏兀人唐仁祖,其子孙以唐为姓。另外,满族塔塔喇氏、唐古氏、唐尼氏、唐佳氏,土族拉什唐氏及瑶、苗、蒙古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唐姓者。
得姓始祖
唐尧。唐尧姓伊祁,名放勋,尧是他的谥号。他最初被封为唐(今山西翼城西)侯,即位后,又立国号唐,所以称为唐尧。唐尧是传说中的圣明天子,被后人尊为“良师帝范”、“文明始祖”。据说,他做了一百年天子,后来禅位给舜。他死后,帝舜又封他的子孙为唐侯。唐国经历夏商两代,周初被周公灭掉。周成王封弟弟叔虞在唐,改封唐侯后人为杜伯(把唐公及其后人迁于杜城,降爵为伯),称为唐杜氏。唐杜氏的后裔有以国为氏者,此为陕西唐姓。
繁衍播迁
唐姓发源地当有四处:陕西、山西、豫鲁(今河南、山东间地)、湖北。上述陕西、山西、豫鲁三地在发展中成为唐姓繁衍的中心地带,也是唐姓主要望族所在地。秦汉时,唐姓分布于江苏、江西、四川、广东、安徽、浙江、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据载,战国时魏国人唐雎之孙唐厉迁于沛国(今属江苏),唐厉四世孙唐都任临邛(今属四川)令,唐都之孙唐林被封为建德侯,唐林之子唐蔚因封地被除,徙居颖川(今属河南),唐蔚之三世孙唐帽任会稽(今属浙江)太守,唐帽之子唐翔任丹阳(今安徽当涂县东北)太守。魏晋南北朝时,社会动荡不安,北方战火连天,唐姓人随着南迁队伍,更广泛地分布于南方各地。此时,唐雎一支唐翔之子唐固,任孙吴政权中的尚书仆射一职,唐固三世裔孙唐彬任晋镇西校尉、上庸襄侯,唐彬之子唐熙因娶凉州(今属甘肃)刺史张轨之女,遂把家安到凉州,唐熙之子唐郓任前凉凌江将军,从凉州迁居晋昌(山西定襄县西北),后发展成为唐姓历史上最大郡望。唐郓之曾孙唐瑶任西凉晋昌太守、永兴侯,唐瑶之孙唐褒任后魏华州刺史、唐纯任后魏太原太守,唐褒之子唐茂任秦州刺史,唐茂之子唐翼任后魏凉州太守。隋唐时期,随着河南固始人陈元光开漳入闽,唐姓人有加入者。唐雎一支有唐瑶的七世孙唐休王景任职宰相。宋元时又有唐姓人迁居南方,由北方发展而来的唐姓已是大量的居于南方了。明清时,又有唐姓人移居台湾,远徙海外的。至此,唐姓足迹遍布中国大地。今日唐姓尤以四川、湖南、贵州、山东、安徽、广西等省区居多,上述六省唐姓约占全国汉族唐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
郡望堂号
唐姓郡望主要有四个:
1、晋昌郡,治所在长乐(今陕西石泉县);
2、北海郡,治所在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
3、鲁国郡,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
4、晋阳郡,治所在今太原市西南。
堂号:
“晋阳”、“晋昌”、“北海”。自立堂号有:“思本”、“忠恕”、“敦睦”、“移风”、“梧桐”、“梧封”等。
宗族特征
1、群英荟萃,......余下全文>>唐这个姓氏的来源 1、出自祁姓和姬姓,为黄帝轩辕氏之后。相传帝尧是黄帝轩辕氏的玄孙,姓伊祁,名放郧,尧是他的谥号。他最初被封于陶,后来迁于唐,所以被称为陶唐氏。成为天子后,开始以唐为国号,所以又称唐尧。尧做了100年天子后禅位给舜,尧死后,舜封他的儿子丹朱为唐(今河北省唐县)侯。到周武王时,唐侯作乱被成王所灭,唐国之地就被改封给成王之弟唐叔虞,原来帝尧的后裔则被迁往杜国,称唐杜氏。唐杜氏的后裔有以国为氏的,称唐氏。另外唐叔虞的子孙也以国为氏,后来就姓了唐。同时周昭王时,曾封丹朱之后在鲁县为唐侯,被楚灭后,其子孙也姓唐。春秋时,又有一支姬姓唐诸侯国,被楚昭王灭后,其后人也称为唐氏。以上这4支唐氏,均源自轩辕氏 2、东汉时唐姓始有他族加入。如南方白狼王中有唐姓;陇西(今属甘肃)羌亦有唐姓。 3、满族的他塔喇氏也改为汉姓唐氏。唐姓氏怎么来的 唐姓起源和由来 唐姓,在中国《百家姓》中排名64位。在日本、韩国、越南等国也有分布。唐姓是中国姓氏人口排名25位的大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65%。唐姓遍布天下,今以四川、湖南、江苏、山东、安徽、广西六省区居多,约占全国唐姓人口60%。构成汉族唐姓来源主要有两支:祁姓、姬姓。第一支出自祁姓,源于上古五帝之一唐尧。第二支是姬姓,为唐叔虞之后。除汉族外,其他少数民族也有唐姓,包括汉时南蛮、三国时羌人、元朝西域人以及清朝满洲八旗塔塔喇氏、唐古氏、唐尼氏、唐佳氏等氏族。唐姓的郡望主要有晋阳、鲁国、北海、晋昌等。唐的堂号除了与郡望名相同外,重要的堂号有禅让堂和圣仁堂。
唐姓源出有:
源于汉族
出自姬姓与祁姓,为黄帝轩辕氏之后。相传帝尧是黄帝轩辕氏的六世孙,姓伊祁,名放勋,他最初被封于陶(故地在今山西永济北),后来迁于唐(故地在今山西临汾),所以被称为陶唐氏。成为天子后,开始以唐为国号,所以又称唐尧。他的后代世袭为唐侯(故地在今山西翼城西唐城),到周武王时,唐侯作乱被成王所灭,唐国之地就被改封给成王之弟唐叔虞,原来帝尧的后裔则被迁往杜国,称唐杜氏。唐杜氏的后裔有以国为氏的,称唐氏。[2] 另外唐叔虞的子孙也以国为氏,后来也姓了唐。后来北方的唐国改称晋国,唐叔虞的后裔燮父的后代在南方建立新的唐国(故地在今湖北随州西北唐县镇),后被楚灭后,其子孙也姓唐。又有唐尧后代受封于郚(故地在今山东潍坊鄌郚镇),世称唐郚(鄌郚),后人以唐为姓。另有复姓唐山姓、北唐姓改为唐姓。
源于西南夷
出自东汉时期白狼王部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后汉书·南蛮传》载,汉代时南蛮白狼王为唐姓。古称白狼族、白狼夷,就是今天少数民族普米族的先民。
源于羌族
据《三国志·郭淮传》所载,陇西(今甘肃)羌族中有唐姓。
源于维吾尔族
元朝畏兀人唐仁祖,字寿卿,其祖名唐古直,后代取名首字为姓,是为唐姓。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尔大德五年(辛丑,公元1301年),唐仁祖授翰林学士承旨。在此期间,元成宗尊太母元妃为皇太后,由于唐仁祖精于书法,特诏令他书写册文,深得元成宗的器重。唐仁祖逝世后,被追封为洹国公,赐谥号为“文贞”。在唐仁祖的后裔子孙中,皆以汉姓唐为氏。
源于蒙古族
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塔喇氏,人数庞大,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Tara Hala,汉义“旷野”。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白氏、唐氏、匡等。
蒙古族图罗鲁特氏,亦称佟尼果特氏,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Tulolu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唐。
另外还有唐古特氏、夏日那氏、唐努氏等后裔均有姓唐者。
源于满族
满族本有唐姓,世居沈阳。又有其他姓汉化为唐,分别为:
满族他塔喇氏,亦称他塔拉氏、他他拉氏,满语为Tatara Hala,汉义“众多”,世居扎库木(辽宁新宾伊勒登河西岸下营子)、安褚拉库(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宁古塔(黑龙江宁安)、扎克丹(今辽宁抚顺)、萨尔浒(今辽宁抚顺大伙房水库)、马察(今吉林浑江)、占河(今吉林双阳)、乌苏(今吉林伊通)、伊兰木(今吉林市)、海州(今辽宁海城)、十方寺(今辽宁沈阳石佛寺)、吉林乌拉(今吉林永吉)以及长白山等地,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唐氏、谭氏、舒氏。
满族泰瑚特氏,亦称唐乌勒特氏,满语为Taihut Hala,世居乌拉(今吉林永吉)。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唐氏。
满族唐达氏,满语为Tangda Hala,世居科普沁(科普喀滩,今乌苏里江......余下全文>>唐这个姓的由来? 唐姓,是一个起源中国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4位。唐姓在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地区均有分布。韩国唐姓主要分布在江原道,京畿道以及忠清南道。唐姓在日本主要分布在九州,本州一带。唐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六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六五。唐姓足迹攻布中国大地。今日唐姓尤以四川、湖南、贵州、山东、安徽、广西等省区居多,上述六省唐姓约占全国汉族唐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
姓氏简介
《说文》:“唐,大言也。” 构成汉族唐姓的来源主要有两支:祁姓、姬姓。第一支出自祁姓,有4000多年的历史。第三支出自外族的改姓,这包括汉朝的南蛮,三国时的羌人,元朝西域人的唐姓,清朝满洲八旗塔塔喇氏、唐古氏、唐尼氏、唐佳氏等氏族。当代唐姓的人口已达780余万,为全国第二十五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62%。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湖南、四川二省,大约占唐姓总人口的35%。唐姓的郡望主要有晋阳、鲁国、北海、晋昌等。唐的堂号除了与郡望名相同外,重要的堂号有禅让。 唐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5.6%,A型占29.6%,B型占26.7%,AB型占8.1%。
《说文》:“唐,大言也。”指言语夸诞不实之意。帝尧号陶唐氏,应是以烧陶为业的部落之首领。而“唐”的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铭文中的字形,好像在陶之上有一个枝条编织的盖子,为了在内煮物时,不会因汤沸而翻滚出外。汤沸时,声响大,故唐与汤音义可通。而后人在字典中所解释的唐字,已经失去了唐的本义,而引申“声响大”为“说大话”之意了。但是,唐作为地名和姓氏,它仍旧保留了本义。唐氏族与陶唐氏有关,唐即以陶器煮汤之意,说明这个氏族已经用熟食代替了野蛮的生食,是文明的进步,也即原始社会所称的陶唐孝。陶唐氏族是以制烧陶器的职业作为氏族名和族徽的,进而发展深化出陶、唐、汤、荡等相应氏族和新的族徽。唐氏族所在的地就称唐,建成的城堡称为唐邑,最终形成唐国和姓氏。[1]
唐姓由来
1、出自祁姓和姬姓,为黄帝轩辕氏之后。相传帝尧是黄帝轩辕氏的玄孙,姓伊祁,名放郧,尧是他的谥号。他最初被封于陶,后来迁于唐,所以被称为陶唐氏。成为天子后,开始以唐为国号,所以又称唐尧。尧做了100年天子后禅位给舜,尧死后,舜封他的儿子丹朱为唐(今河北省唐县)侯。到周武王时,唐侯作乱被成王所灭,唐国之地就被改封给成王之弟唐叔虞,原来帝尧的后裔则被迁往杜国,称唐杜氏。唐杜氏的后裔有以国为氏的,称唐氏。另外唐叔虞的子孙也以国为氏,后来就姓了唐。同时周昭王时,曾封丹朱之后在鲁县为唐侯,被楚灭后,其子孙也姓唐。春秋时,又有一支姬姓唐诸侯国,被楚昭王灭后,其后人也称为唐氏。还有复姓唐山姓、北唐姓改为唐姓。以上这5支唐氏,均源自轩辕氏。 2、据《后汉书·南蛮传》所载,汉代时南蛮白狼王为唐姓。 3、据《三国志·郭淮传》所载,陇西(今属甘肃)羌族中有唐姓。 4、据《元史·唐仁祖传》所载,元代西域畏兀人唐仁祖,其子孙以唐为姓。 5、另外,满族塔塔喇氏、唐古氏、唐尼氏、唐佳氏,土族拉什唐氏及瑶族、苗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唐姓。唐姓的由来 唐姓的来源及姓唐的名人
唐
一、来源有二
1、出自祁姓和姬姓,为黄帝轩辕氏之后。相传帝尧是黄帝轩辕氏的玄孙,姓伊祁,名放郧,尧是他的谥号。他最初被封于陶,后来迁于唐,所以被称为陶唐氏。成为天子后,开始以唐为国号,所以又称唐尧。尧做了100年天子后禅位给舜,尧死后,舜封他的儿子丹朱为唐(今河北省唐县)侯。到周武王时,唐侯作乱被成王所灭,唐国之地就被改封给成王之弟唐叔虞,原来帝尧的后裔则被迁往杜国,称唐杜氏。唐杜氏的后裔有以国为氏的,称唐氏。另外唐叔虞的子孙也以国为氏,后来就鸡了唐。同时周昭王时,曾封丹朱之后在鲁县为唐侯,被楚灭后,其子孙也姓唐。春秋时,又有一支姬姓唐诸侯国,被楚昭王灭后,其后人也称为唐氏。以上这4支唐氏,均源自轩辕氏。
2、东汉时唐姓始有他族加入。如南方白狼王中有唐姓;陇西(今属甘肃)羌亦有唐姓。
二、迁徙分布 早期的唐氏,主要分布于魏、楚、晋、秦,如战国时魏有唐雎;楚有唐昧。西汉时,唐雎之孙唐厉徙居沛国(今江苏沛县);东汉时唐翔在丹阳(今安徽当涂县东北)定居;晋代唐熙定居凉州(今甘肃武威),其子唐辉又徙居晋昌(今山西定襄县西北);南朝齐时有三吴地区农民起义首领唐寓之曾攻占钱塘(今浙江杭州),称帝,国号吴。由此可见,南北朝时期唐氏已相当广泛地分布于大江南北的许多地方。唐朝时有河南固始唐氏移居福建。宋代有晋昌唐氏随宋室南渡,定居江西宁都,后迁福建永定、广东潮阳、大埔,又有迁梅州及广西者。清代,闽、粤唐氏有的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人远徙海外,如当代有航运业大王之称的印尼华人唐裕等。
三、郡望堂号
【堂号】
移风堂:汉朝时候,费汛为萧县令,爱民如子,先教后罚,在官9年,连地方的坏风俗都转变了,全县3年都没有打官司的。邻县沛县发生蝗灾,蝗虫到了萧界,不入萧境。皇帝封费汛为梁相。 唐姓又有以晋阳、晋昌、北海为其堂号的。
【郡望】
晋昌郡:晋永和中置郡,治所在长乐(今陕西石泉县)。此支唐氏,其开基始祖为十六国前凉凌江将军唐郓。
北海郡:汉时分齐郡置郡,治所在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
鲁 国:西汉初改薛郡置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晋改为郡。 晋阳县:秦置,治故晋阳城。秦汉为太原郡治所,东汉后又为并州治所。
四、历史名人
唐 寅:明朝文学家、书画家,字伯虎,号六如居士。自放名山大川,筑桃花坞以居,毕生致力于绘画,且能诗文,与祝允、徐祯卿、文征明并称伍中四才子,与沈周、仇英、文征明合称明四家。有《六如居士全集》、《画谱》等。
唐 蒙:西汉官吏。武帝时,他出使夜郎国(现在的贵州省),以厚礼,说服夜郎侯多同归属汉邦,设犍为郡,从此贵州不再是夷地了。
唐赛儿:明初农民起义军女首领,白莲教首领,自称佛母。
唐廷枢:清朝买办。1880年,主持修筑我国第一条铁路唐胥线(唐山至胥各庄)。并在英国支持下开办开平煤矿,为李鸿章办洋务的得力助手。
唐慎微:宋代著名医药学家,编有《经史证类备本草》,总结了宋以前的药物学成就,流传很广。百家姓中的“唐”,有什么传说故事 唐姓由来
1、出自祁姓和姬姓,为黄帝轩辕氏之后。相传帝尧是黄帝轩辕氏的玄孙,姓伊祁,名放郧,尧是他的谥号。他最初被封于陶,后来迁于唐,所以被称为陶唐氏。成为天子后,开始以唐为国号,所以又称唐尧。尧做了100年天子后禅位给舜,尧死后,舜封他的儿子丹朱为唐(今河北省唐县)侯。到周武王时,唐侯作乱被成王所灭,唐国之地就被改封给成王之弟唐叔虞,原来帝尧的后裔则被迁往杜国,称唐杜氏。唐杜氏的后裔有以国为氏的,称唐氏。另外唐叔虞的子孙也以国为氏,后来就姓了唐。同时周昭王时,曾封丹朱之后在鲁县为唐侯,被楚灭后,其子孙也姓唐。春秋时,又有一支姬姓唐诸侯国,被楚昭王灭后,其后人也称为唐氏。以上这4支唐氏,均源自轩辕氏
2、东汉时唐姓始有他族加入。如南方白狼王中有唐姓;陇西(今属甘肃)羌亦有唐姓。
唐姓分布
早期的唐氏,主要分布于魏、楚、晋、秦,如战国时魏有唐雎;楚有唐昧。西汉时,唐雎之孙唐厉徙居沛国(今江苏沛县);东汉时唐翔在丹阳(今安徽当涂县东北)定居;晋代唐熙定居凉州(今甘肃武威),其子唐辉又徙居晋昌(今山西定襄县西北);南朝齐时有三吴地区农民起义首领唐寓之曾攻占钱塘(今浙江杭州),称帝,国号吴。由此可见,南北朝时期唐氏已相当广泛地分布于大江南北的许多地方。唐朝时有河南固始唐氏移居福建。宋代有晋昌唐氏随宋室南渡,定居江西宁都,后迁广东潮阳、大埔,又有迁梅州及广西者。清代,闽、粤唐氏有的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人远徙海外,如当代有航运业大王之称的印尼华人唐裕。求姓唐的起源和发展还有历史 有什么古人姓唐 唐姓起源与早期分布
唐姓的起源
唐姓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大姓。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当代100家大姓中,唐姓人口占总人口的0.65%,排在第26位。在历史上,唐姓也是枝叶繁茂,名入辈出,不仅有忠臣良将、思想家,也有文人雅士、孝子烈女,甚至还有不少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关于唐姓的起源,有关文献和书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唐姓的起源有两个,有的则认为有六个。所以这里首先对唐姓的起源问题作以分析。
唐姓的起源很早,而且也是一个多源的姓氏。当今唐姓大致有这样几个来源:
唐姓的最早来源当出自祁姓,也称伊。祁氏,是陶唐氏的后代。据《世本》、《史记》《通志·氏志略》等文献记载,帝喾有四个妻子,生有四子。其中一个妻子为陈锋氏之一子,名叫庆都,生子名叫放勋,就是后来的帝尧,尧是放勋的谥号。帝尧起初被封为唐 侯,于是他在平阳建都,其地在今山西太原境。后来帝尧让位于舜帝。舜帝时,又封帝尧的儿子丹朱为唐侯。到夏朝时,丹朱的裔孙刘累又迁到鲁县,刘累的子孙仍然有一部分人居守在故地。商朝时,改号为豕韦氏。周朝时又改为唐公。周成王时,唐国发生动乱,周成王派周公灭掉唐国,将其地封给了他的弟弟叔虞,并将唐公迁到杜城(今陕西长安),降其爵位为伯。唐国灭亡后,其子孙就以唐为姓氏。由于唐国位于晋地(今山西境内),故史称这一支唐姓为晋地唐氏。这是唐姓最早的一个来源。
周朝末年,又把留在鲁县的刘累后裔封为唐侯,负责对帝尧的祭祀,其地在唐州方城(今河南方城县)。其后代子孙世代居于此地,遂以唐为氏。这也可算是唐姓的一支。其实,这一支唐姓与晋地唐姓是一个祖先。
唐姓的第二个来源出自姬姓。西周初年,周成王灭唐国后,把唐公之地转封给了他的弟弟叔虞(周武王之子,姬姓),号称唐叔。唐叔虞之子燮父的后代,后又被封于唐,其地在随州唐城县(今湖北随县西北唐县镇),地近于楚国,由于势力微弱,遂成为楚国的属邑。鲁定公五年,楚昭王灭唐国,其子孙遂以国为姓。由于这支唐姓位于楚国境内,故史称楚地唐氏。这是唐姓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除了以上几个来源外,还有几支唐姓来自于少数民族。据《后汉书·南蛮传》记载,东汉时,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邦国中也有姓唐的,如唐丛国。东汉永平年间,唐丛国与白狼国等一百余国,60O多万人臣服于汉朝,并进贡方物。后来蛮夷王唐缯等人率其部落17万人向内地迁移,汉政府给他们颁发金印紫授,赏赐甚厚。
东汉末年,居住在我国西北地区陇西一带的羌族中也有唐姓,如陇西羌族名将就有唐蹄等人。
唐姓的早期分布
先秦以前,唐姓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地区:一个是今山西太原地区,这是唐姓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另一个地区则在今湖北省随县一带,这也是早期唐姓的集中之地。第三个地区在鲁国境内,即今山东省境。第四个地区就是秦国,即今陕西关中地区。
早在先秦时期,唐姓著名人物就有不少。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唐荀;楚国有大臣唐狡,大将唐昧,还有与宋玉齐名的著名诗人唐勒。据说唐勒与宋玉等人曾以屈原为师,以赋著名于当时。梁国有唐举,一作唐莒,为当时著名的方士,善于相术。战国时,晋国人唐雎魏国大夫。齐、楚两国伐魏,魏国便求救于秦国,秦国没有答应。在这紧急关头,年逾九十的唐雎主动请求到秦国劝说秦王。后经唐雎一番慷慨陈词,秦王感悟,遂发兵救魏。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唐姓
秦汉以后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姓子孙名人辈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政治形势的变化,唐姓后裔也在不断迁移在新的地区定居下来。总的说来,在这六七个世纪里,唐姓后裔的分布范围逐渐有所扩大,......余下全文>>关于唐姓氏的来源 《说文》:“唐,大言也。” 构成汉族唐姓的来源主要有两支:祁姓、姬姓。第一支出自祁姓,有4000多年的历史。第三支出自外族的改姓,这包括汉朝的南蛮,三国时的羌人,元朝西域人的唐姓,清朝满洲八旗塔塔喇氏、唐古氏、唐尼氏、唐佳氏等氏族。当代唐姓的人口已达780余万,为全国第二十五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62%。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湖南、四川二省,大约占唐姓总人口的35%。唐姓的郡望主要有晋阳、鲁国、北海、晋昌等。唐的堂号除了与郡望名相同外,重要的堂号有禅让。 唐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5.6%,A型占29.6%,B型占26.7%,AB型占8.1%。姓氏的由来? 中国人的姓氏渊源流长,据说起源于太古母系氏族社会,伏羲氏就开始正姓氏,别婚姻,但先秦时代的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为同族集团的名称,氏是姓的分支,表示部落分支之名称,用于区别子孙之所出。由于人口增殖,迁居异地,身份技能的变化等,可以分裂一些支派,这些支派就是氏。氏是贵族宗族制度的代表和称号,夏、商、周三代以前,男子多称氏.女子多称姓,如孔子,于是姓,孔是氏,丘是名,因男子称氏不称姓,故叫孔丘,而不叫子丘。
姓氏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一是从土地和赐姓而来,天子就是赐姓命氏的人。黄帝对他的二十五个儿子创设了十二个姓。陶唐氏之后代封于刘地,其后裔以刘为姓。
二是以出生地为姓。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以姬为姓。
三是以封爵、官职为姓。楚庄王少子,作上官大夫,后代就以上官为氏。
四是因事物或其他原因而得姓。
汉丞相田千秋年纪大了,出入乘车,人称车丞相。后人就以车为姓。葛是古姓,本来是琅琊诸县人,后屯迁居阳都,阳都本来有姓葛的,又搬去姓葛的,故姓葛的人多了,就用诸葛来区别称呼他们,从此就有了复姓诸葛。
由于部落的发展,人口的繁衍.分支逐渐繁多,氏名称也大大增加.一姓可分成许多氏,一氏又繁衍更多的氏,所以姓氏都不是固定的,实际上姓氏合一或基本稳定,还是自汉朝以后的事。秦灭六国不久,汉又统一天下,做为维系周王室的宗法制度重要标志的姓氏有别制度,也随着王室的彻底坍塌而消亡。至此.中国的姓氏才合二而一,或言姓,或言氏,或姓氏兼言。实际上皆以男氏代姓了。这就表明,以后的子孙,都是男姓血缘关系的繁衍,正如明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所说:自战国以下之人,以氏为姓,黄帝以来之姓亡矣。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一,姓氏便成为维系传统之纽带,团结宗族之象征,于是尊祖敬宗便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人们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维护祖国统一的保证。如果一个中国人,连自己的先租和父母都不敬爱和尊重的话,很难想象他会成为一个爱国主义者。
至今数百千年,迁徙到异地他乡华裔外籍人,现在他们还念念不忘他们的祖国、祖籍、祖先,常常来中国寻根拜祭,在他们的族谱上,还记载得清清楚楚,如日本的刘邦后裔原田家族族谱上所载:高祖皇帝之血统,严然存在之事,予实虽欲不感泣,岂可得耶,又想中华之国立,至汉以来;二千百四十余年,交待十三、四朝,今虽悠久。其间两国务有盛衰,然无不尽怀汉朝之盛时而慕之者,予常驰念于我高祖统政之故国,切切而不能禁地,于是刊本谱,同族其发欲为,其族谱之基,聊报高祖皇帝之余德也焉。
据传说,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氏族部落不但对图腾奉若神明,禁止食、杀、冒犯,而且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由图腾演变为姓的传说很多。据考证,夜郎国的国君是竹王,他的臣民以竹为图腾,姓竹。又据史书记载,晋国有狐毛、蛇平,汉代有狗未央、狼莫、鹿旗,三国有豹皮公等人。透过这些古怪的姓名和骆、虎、蚁、牛、羊、鸟、龙、竹、梧、茶、菊等与动物、植物名称相同的姓氏,隐约可见图腾崇拜对姓氏起源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
姓的形成除与图腾关系密切外,还与女性分不开。据考古学资料表明,西周铜器铭文中,可以明确考定的姓不到三十个,但大多数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姬、娲、婢、妊、妃、好、赢等等。不仅古姓多与“女”字相关,就连“姓”这个字本身也从女......余下全文>>韩姓氏的由来? 一、姓氏源流
韩(Hán 韩)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为唐叔虞之后裔,以国名为氏。据《风俗通义》、《元和姓纂》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曲沃武公灭掉了周成王之弟所建立的韩国,封其小叔叔姬万于韩,称为韩武子,武子的曾孙韩厥以封邑为氏,称韩氏。韩厥7世孙建立韩国,公元前230年被秦所灭后,其宗室子孙遂以国为氏,称为韩姓,并大都聚居于颖川郡。
2、出自姬姓,为周代晋国的始祖唐叔虞的后代,以邑名为氏。据《风俗通义》、《元和姓纂》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唐叔虞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儿子被称为晋侯。晋侯的后代毕万,曾被封在韩原(今陕西省韩城)。毕万的后代就用封邑为名“韩”作为姓氏。
3、出自春秋时晋国大夫韩武子之后,以国名为氏。韩国为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是春秋时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虔。韩被秦灭后,韩国国君的后代,有的就以国名“韩”为姓。
4、出自少数民族的复姓改为韩姓。据《魏书·官氏志》载,后魏,鲜卑族有二字姓“大汗”氏,孝文帝改革时,以“汗”与“韩”音相近,改单姓韩,称为韩氏。
5、出自姬姓,为黄帝裔孙韩经之后,以祖名为氏。据《姓氏寻源》载,上古时黄帝有子昌意,昌意生子韩流,其后有韩经,尧时为仙人,韩经之后代有的遂为韩姓。
得姓始祖:韩虔。西周初年,周公灭唐后,把唐封给虞,其子燮更国号为晋。春秋初期,曲沃武公夺得晋国君位后,灭掉周成王之弟的建立韩国,封其小叔叔姬万于韩,称为韩武子,武子的曾孙韩厥以封邑为姓,称为韩氏。韩氏一直在晋国为官,到战国初期,韩厥的七世孙韩虔(韩侯)同赵氏、魏氏一起瓜分晋国,建立韩、赵、魏三国,韩国为战国七雄之一。韩国到韩襄王仓于前二百三十年被秦所灭,其宗室子孙遂以国为姓,称为韩氏。韩虔即为韩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韩姓最早活动在春秋时的晋国,随着韩虔建立韩国并建都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又两次迁都,一阳翟(今河南省禹州),一新郑(今河南省新郑)。两次迁都,从而使韩姓得以迅速繁衍,也使得韩姓在河南打下坚实基础。秦亡后,韩国宗室韩王信起初被封为颍川王,而后又改封太原,其后裔韩骞为避王莽之乱南迁南阳,这支韩姓在东汉得到很大发展。后周少保韩褒徙居昌黎(在今辽宁省义县),其子韩仲良徙居京兆三原(今陕西省三原)。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有韩姓人徙居安定安武(今甘肃省镇原),不久又有人从安定安武回迁河北武安,常山太守韩耆徙居九门(今河北省藁城),其子韩茂任后魏中书令,征南大将军、安定公。韩茂曾孙韩睿素为桂州长史,成为这一时期飞黄腾达的韩姓人。东汉末年,农民起义,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南北朝时,五胡乱华,中原人为避战乱,大举南迁,韩姓则有迁往西北、东北、西南、江南者,颍川和南阳的韩姓不少人迁居江南。唐代时有四位韩姓宰相,即韩瑗、韩弘出自南阳,韩休、韩滉出自昌黎,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虽出生于河南孟州,却是韩睿素之后,因此他的著作也被后人辑为《昌黎先生集》。韩愈曾贬潮州刺史,为韩姓最早入广东者。此时,陈留(今河南省开封东南)、河东(今山西省太原)、广陵(今江苏省扬州)都有韩姓大族,都称从颍川迁徙而来。南宋时,居于北方和中原的韩姓人迁往江、浙、粤、闽一带,又据有关学者证实,江浙鄂皖各地的韩姓人多为韩世忠后裔。元明清时期,韩姓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江浙一带的韩姓人较大规模的播迁于南方各省,有的迁居台湾,甚至漂泊海外,到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定居。?韩姓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的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河北、辽宁等省,南方则以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福建等省为主。韩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五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八六。
三、历史......余下全文>>
唐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六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六五。
寻根溯源
1、出自祁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帝尧之子丹朱被舜封为唐侯,后其国被周成王所灭,子孙有以国为氏者,此为陕西唐姓。又周昭王时,为奉唐尧之祭祀,封丹朱裔孙在鲁县(今河南鲁山县)为唐侯,后被楚所灭,子孙以唐为氏,此为豫鲁(今属河南、山东间地)唐姓。
2、出自姬姓。据《姓氏考略》及《世本》所载,周成王封唐国给唐叔虞,叔虞子孙中有以国为氏者,此为山西唐姓。又有春秋时,楚地(今属湖北)有一支姬姓唐诸侯国,被楚所灭后,子孙以唐为氏,此为湖北唐姓。
3、其他源流。据《后汉书?南蛮传》所载,汉代时南蛮白狼王为唐姓;据《三国志?郭淮传》所载,陇西(今属甘肃)羌族中有唐姓者;据《元史?唐仁祖传》所载,元代西域畏兀人唐仁祖,其子孙以唐为姓。另外,满族塔塔喇氏、唐古氏、唐尼氏、唐佳氏,土族拉什唐氏及瑶、苗、蒙古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唐姓者。
得姓始祖
唐尧。唐尧姓伊祁,名放勋,尧是他的谥号。他最初被封为唐(今山西翼城西)侯,即位后,又立国号唐,所以称为唐尧。唐尧是传说中的圣明天子,被后人尊为“良师帝范”、“文明始祖”。据说,他做了一百年天子,后来禅位给舜。他死后,帝舜又封他的子孙为唐侯。唐国经历夏商两代,周初被周公灭掉。周成王封弟弟叔虞在唐,改封唐侯后人为杜伯(把唐公及其后人迁于杜城,降爵为伯),称为唐杜氏。唐杜氏的后裔有以国为氏者,此为陕西唐姓。
繁衍播迁
唐姓发源地当有四处:陕西、山西、豫鲁(今河南、山东间地)、湖北。上述陕西、山西、豫鲁三地在发展中成为唐姓繁衍的中心地带,也是唐姓主要望族所在地。秦汉时,唐姓分布于江苏、江西、四川、广东、安徽、浙江、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据载,战国时魏国人唐雎之孙唐厉迁于沛国(今属江苏),唐厉四世孙唐都任临邛(今属四川)令,唐都之孙唐林被封为建德侯,唐林之子唐蔚因封地被除,徙居颖川(今属河南),唐蔚之三世孙唐帽任会稽(今属浙江)太守,唐帽之子唐翔任丹阳(今安徽当涂县东北)太守。魏晋南北朝时,社会动荡不安,北方战火连天,唐姓人随着南迁队伍,更广泛地分布于南方各地。此时,唐雎一支唐翔之子唐固,任孙吴政权中的尚书仆射一职,唐固三世裔孙唐彬任晋镇西校尉、上庸襄侯,唐彬之子唐熙因娶凉州(今属甘肃)刺史张轨之女,遂把家安到凉州,唐熙之子唐郓任前凉凌江将军,从凉州迁居晋昌(山西定襄县西北),后发展成为唐姓历史上最大郡望。唐郓之曾孙唐瑶任西凉晋昌太守、永兴侯,唐瑶之孙唐褒任后魏华州刺史、唐纯任后魏太原太守,唐褒之子唐茂任秦州刺史,唐茂之子唐翼任后魏凉州太守。隋唐时期,随着河南固始人陈元光开漳入闽,唐姓人有加入者。唐雎一支有唐瑶的七世孙唐休王景任职宰相。宋元时又有唐姓人迁居南方,由北方发展而来的唐姓已是大量的居于南方了。明清时,又有唐姓人移居台湾,远徙海外的。至此,唐姓足迹遍布中国大地。今日唐姓尤以四川、湖南、贵州、山东、安徽、广西等省区居多,上述六省唐姓约占全国汉族唐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
郡望堂号
唐姓郡望主要有四个:
1、晋昌郡,治所在长乐(今陕西石泉县);
2、北海郡,治所在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
3、鲁国郡,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
4、晋阳郡,治所在今太原市西南。
堂号:
“晋阳”、“晋昌”、“北海”。自立堂号有:“思本”、“忠恕”、“敦睦”、“移风”、“梧桐”、“梧封”等。
宗族特征
1、群英荟萃,......余下全文>>唐这个姓氏的来源 1、出自祁姓和姬姓,为黄帝轩辕氏之后。相传帝尧是黄帝轩辕氏的玄孙,姓伊祁,名放郧,尧是他的谥号。他最初被封于陶,后来迁于唐,所以被称为陶唐氏。成为天子后,开始以唐为国号,所以又称唐尧。尧做了100年天子后禅位给舜,尧死后,舜封他的儿子丹朱为唐(今河北省唐县)侯。到周武王时,唐侯作乱被成王所灭,唐国之地就被改封给成王之弟唐叔虞,原来帝尧的后裔则被迁往杜国,称唐杜氏。唐杜氏的后裔有以国为氏的,称唐氏。另外唐叔虞的子孙也以国为氏,后来就姓了唐。同时周昭王时,曾封丹朱之后在鲁县为唐侯,被楚灭后,其子孙也姓唐。春秋时,又有一支姬姓唐诸侯国,被楚昭王灭后,其后人也称为唐氏。以上这4支唐氏,均源自轩辕氏 2、东汉时唐姓始有他族加入。如南方白狼王中有唐姓;陇西(今属甘肃)羌亦有唐姓。 3、满族的他塔喇氏也改为汉姓唐氏。唐姓氏怎么来的 唐姓起源和由来 唐姓,在中国《百家姓》中排名64位。在日本、韩国、越南等国也有分布。唐姓是中国姓氏人口排名25位的大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65%。唐姓遍布天下,今以四川、湖南、江苏、山东、安徽、广西六省区居多,约占全国唐姓人口60%。构成汉族唐姓来源主要有两支:祁姓、姬姓。第一支出自祁姓,源于上古五帝之一唐尧。第二支是姬姓,为唐叔虞之后。除汉族外,其他少数民族也有唐姓,包括汉时南蛮、三国时羌人、元朝西域人以及清朝满洲八旗塔塔喇氏、唐古氏、唐尼氏、唐佳氏等氏族。唐姓的郡望主要有晋阳、鲁国、北海、晋昌等。唐的堂号除了与郡望名相同外,重要的堂号有禅让堂和圣仁堂。
唐姓源出有:
源于汉族
出自姬姓与祁姓,为黄帝轩辕氏之后。相传帝尧是黄帝轩辕氏的六世孙,姓伊祁,名放勋,他最初被封于陶(故地在今山西永济北),后来迁于唐(故地在今山西临汾),所以被称为陶唐氏。成为天子后,开始以唐为国号,所以又称唐尧。他的后代世袭为唐侯(故地在今山西翼城西唐城),到周武王时,唐侯作乱被成王所灭,唐国之地就被改封给成王之弟唐叔虞,原来帝尧的后裔则被迁往杜国,称唐杜氏。唐杜氏的后裔有以国为氏的,称唐氏。[2] 另外唐叔虞的子孙也以国为氏,后来也姓了唐。后来北方的唐国改称晋国,唐叔虞的后裔燮父的后代在南方建立新的唐国(故地在今湖北随州西北唐县镇),后被楚灭后,其子孙也姓唐。又有唐尧后代受封于郚(故地在今山东潍坊鄌郚镇),世称唐郚(鄌郚),后人以唐为姓。另有复姓唐山姓、北唐姓改为唐姓。
源于西南夷
出自东汉时期白狼王部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后汉书·南蛮传》载,汉代时南蛮白狼王为唐姓。古称白狼族、白狼夷,就是今天少数民族普米族的先民。
源于羌族
据《三国志·郭淮传》所载,陇西(今甘肃)羌族中有唐姓。
源于维吾尔族
元朝畏兀人唐仁祖,字寿卿,其祖名唐古直,后代取名首字为姓,是为唐姓。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尔大德五年(辛丑,公元1301年),唐仁祖授翰林学士承旨。在此期间,元成宗尊太母元妃为皇太后,由于唐仁祖精于书法,特诏令他书写册文,深得元成宗的器重。唐仁祖逝世后,被追封为洹国公,赐谥号为“文贞”。在唐仁祖的后裔子孙中,皆以汉姓唐为氏。
源于蒙古族
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塔喇氏,人数庞大,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Tara Hala,汉义“旷野”。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白氏、唐氏、匡等。
蒙古族图罗鲁特氏,亦称佟尼果特氏,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Tulolu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唐。
另外还有唐古特氏、夏日那氏、唐努氏等后裔均有姓唐者。
源于满族
满族本有唐姓,世居沈阳。又有其他姓汉化为唐,分别为:
满族他塔喇氏,亦称他塔拉氏、他他拉氏,满语为Tatara Hala,汉义“众多”,世居扎库木(辽宁新宾伊勒登河西岸下营子)、安褚拉库(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宁古塔(黑龙江宁安)、扎克丹(今辽宁抚顺)、萨尔浒(今辽宁抚顺大伙房水库)、马察(今吉林浑江)、占河(今吉林双阳)、乌苏(今吉林伊通)、伊兰木(今吉林市)、海州(今辽宁海城)、十方寺(今辽宁沈阳石佛寺)、吉林乌拉(今吉林永吉)以及长白山等地,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唐氏、谭氏、舒氏。
满族泰瑚特氏,亦称唐乌勒特氏,满语为Taihut Hala,世居乌拉(今吉林永吉)。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唐氏。
满族唐达氏,满语为Tangda Hala,世居科普沁(科普喀滩,今乌苏里江......余下全文>>唐这个姓的由来? 唐姓,是一个起源中国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4位。唐姓在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地区均有分布。韩国唐姓主要分布在江原道,京畿道以及忠清南道。唐姓在日本主要分布在九州,本州一带。唐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六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六五。唐姓足迹攻布中国大地。今日唐姓尤以四川、湖南、贵州、山东、安徽、广西等省区居多,上述六省唐姓约占全国汉族唐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
姓氏简介
《说文》:“唐,大言也。” 构成汉族唐姓的来源主要有两支:祁姓、姬姓。第一支出自祁姓,有4000多年的历史。第三支出自外族的改姓,这包括汉朝的南蛮,三国时的羌人,元朝西域人的唐姓,清朝满洲八旗塔塔喇氏、唐古氏、唐尼氏、唐佳氏等氏族。当代唐姓的人口已达780余万,为全国第二十五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62%。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湖南、四川二省,大约占唐姓总人口的35%。唐姓的郡望主要有晋阳、鲁国、北海、晋昌等。唐的堂号除了与郡望名相同外,重要的堂号有禅让。 唐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5.6%,A型占29.6%,B型占26.7%,AB型占8.1%。
《说文》:“唐,大言也。”指言语夸诞不实之意。帝尧号陶唐氏,应是以烧陶为业的部落之首领。而“唐”的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铭文中的字形,好像在陶之上有一个枝条编织的盖子,为了在内煮物时,不会因汤沸而翻滚出外。汤沸时,声响大,故唐与汤音义可通。而后人在字典中所解释的唐字,已经失去了唐的本义,而引申“声响大”为“说大话”之意了。但是,唐作为地名和姓氏,它仍旧保留了本义。唐氏族与陶唐氏有关,唐即以陶器煮汤之意,说明这个氏族已经用熟食代替了野蛮的生食,是文明的进步,也即原始社会所称的陶唐孝。陶唐氏族是以制烧陶器的职业作为氏族名和族徽的,进而发展深化出陶、唐、汤、荡等相应氏族和新的族徽。唐氏族所在的地就称唐,建成的城堡称为唐邑,最终形成唐国和姓氏。[1]
唐姓由来
1、出自祁姓和姬姓,为黄帝轩辕氏之后。相传帝尧是黄帝轩辕氏的玄孙,姓伊祁,名放郧,尧是他的谥号。他最初被封于陶,后来迁于唐,所以被称为陶唐氏。成为天子后,开始以唐为国号,所以又称唐尧。尧做了100年天子后禅位给舜,尧死后,舜封他的儿子丹朱为唐(今河北省唐县)侯。到周武王时,唐侯作乱被成王所灭,唐国之地就被改封给成王之弟唐叔虞,原来帝尧的后裔则被迁往杜国,称唐杜氏。唐杜氏的后裔有以国为氏的,称唐氏。另外唐叔虞的子孙也以国为氏,后来就姓了唐。同时周昭王时,曾封丹朱之后在鲁县为唐侯,被楚灭后,其子孙也姓唐。春秋时,又有一支姬姓唐诸侯国,被楚昭王灭后,其后人也称为唐氏。还有复姓唐山姓、北唐姓改为唐姓。以上这5支唐氏,均源自轩辕氏。 2、据《后汉书·南蛮传》所载,汉代时南蛮白狼王为唐姓。 3、据《三国志·郭淮传》所载,陇西(今属甘肃)羌族中有唐姓。 4、据《元史·唐仁祖传》所载,元代西域畏兀人唐仁祖,其子孙以唐为姓。 5、另外,满族塔塔喇氏、唐古氏、唐尼氏、唐佳氏,土族拉什唐氏及瑶族、苗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唐姓。唐姓的由来 唐姓的来源及姓唐的名人
唐
一、来源有二
1、出自祁姓和姬姓,为黄帝轩辕氏之后。相传帝尧是黄帝轩辕氏的玄孙,姓伊祁,名放郧,尧是他的谥号。他最初被封于陶,后来迁于唐,所以被称为陶唐氏。成为天子后,开始以唐为国号,所以又称唐尧。尧做了100年天子后禅位给舜,尧死后,舜封他的儿子丹朱为唐(今河北省唐县)侯。到周武王时,唐侯作乱被成王所灭,唐国之地就被改封给成王之弟唐叔虞,原来帝尧的后裔则被迁往杜国,称唐杜氏。唐杜氏的后裔有以国为氏的,称唐氏。另外唐叔虞的子孙也以国为氏,后来就鸡了唐。同时周昭王时,曾封丹朱之后在鲁县为唐侯,被楚灭后,其子孙也姓唐。春秋时,又有一支姬姓唐诸侯国,被楚昭王灭后,其后人也称为唐氏。以上这4支唐氏,均源自轩辕氏。
2、东汉时唐姓始有他族加入。如南方白狼王中有唐姓;陇西(今属甘肃)羌亦有唐姓。
二、迁徙分布 早期的唐氏,主要分布于魏、楚、晋、秦,如战国时魏有唐雎;楚有唐昧。西汉时,唐雎之孙唐厉徙居沛国(今江苏沛县);东汉时唐翔在丹阳(今安徽当涂县东北)定居;晋代唐熙定居凉州(今甘肃武威),其子唐辉又徙居晋昌(今山西定襄县西北);南朝齐时有三吴地区农民起义首领唐寓之曾攻占钱塘(今浙江杭州),称帝,国号吴。由此可见,南北朝时期唐氏已相当广泛地分布于大江南北的许多地方。唐朝时有河南固始唐氏移居福建。宋代有晋昌唐氏随宋室南渡,定居江西宁都,后迁福建永定、广东潮阳、大埔,又有迁梅州及广西者。清代,闽、粤唐氏有的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人远徙海外,如当代有航运业大王之称的印尼华人唐裕等。
三、郡望堂号
【堂号】
移风堂:汉朝时候,费汛为萧县令,爱民如子,先教后罚,在官9年,连地方的坏风俗都转变了,全县3年都没有打官司的。邻县沛县发生蝗灾,蝗虫到了萧界,不入萧境。皇帝封费汛为梁相。 唐姓又有以晋阳、晋昌、北海为其堂号的。
【郡望】
晋昌郡:晋永和中置郡,治所在长乐(今陕西石泉县)。此支唐氏,其开基始祖为十六国前凉凌江将军唐郓。
北海郡:汉时分齐郡置郡,治所在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
鲁 国:西汉初改薛郡置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晋改为郡。 晋阳县:秦置,治故晋阳城。秦汉为太原郡治所,东汉后又为并州治所。
四、历史名人
唐 寅:明朝文学家、书画家,字伯虎,号六如居士。自放名山大川,筑桃花坞以居,毕生致力于绘画,且能诗文,与祝允、徐祯卿、文征明并称伍中四才子,与沈周、仇英、文征明合称明四家。有《六如居士全集》、《画谱》等。
唐 蒙:西汉官吏。武帝时,他出使夜郎国(现在的贵州省),以厚礼,说服夜郎侯多同归属汉邦,设犍为郡,从此贵州不再是夷地了。
唐赛儿:明初农民起义军女首领,白莲教首领,自称佛母。
唐廷枢:清朝买办。1880年,主持修筑我国第一条铁路唐胥线(唐山至胥各庄)。并在英国支持下开办开平煤矿,为李鸿章办洋务的得力助手。
唐慎微:宋代著名医药学家,编有《经史证类备本草》,总结了宋以前的药物学成就,流传很广。百家姓中的“唐”,有什么传说故事 唐姓由来
1、出自祁姓和姬姓,为黄帝轩辕氏之后。相传帝尧是黄帝轩辕氏的玄孙,姓伊祁,名放郧,尧是他的谥号。他最初被封于陶,后来迁于唐,所以被称为陶唐氏。成为天子后,开始以唐为国号,所以又称唐尧。尧做了100年天子后禅位给舜,尧死后,舜封他的儿子丹朱为唐(今河北省唐县)侯。到周武王时,唐侯作乱被成王所灭,唐国之地就被改封给成王之弟唐叔虞,原来帝尧的后裔则被迁往杜国,称唐杜氏。唐杜氏的后裔有以国为氏的,称唐氏。另外唐叔虞的子孙也以国为氏,后来就姓了唐。同时周昭王时,曾封丹朱之后在鲁县为唐侯,被楚灭后,其子孙也姓唐。春秋时,又有一支姬姓唐诸侯国,被楚昭王灭后,其后人也称为唐氏。以上这4支唐氏,均源自轩辕氏
2、东汉时唐姓始有他族加入。如南方白狼王中有唐姓;陇西(今属甘肃)羌亦有唐姓。
唐姓分布
早期的唐氏,主要分布于魏、楚、晋、秦,如战国时魏有唐雎;楚有唐昧。西汉时,唐雎之孙唐厉徙居沛国(今江苏沛县);东汉时唐翔在丹阳(今安徽当涂县东北)定居;晋代唐熙定居凉州(今甘肃武威),其子唐辉又徙居晋昌(今山西定襄县西北);南朝齐时有三吴地区农民起义首领唐寓之曾攻占钱塘(今浙江杭州),称帝,国号吴。由此可见,南北朝时期唐氏已相当广泛地分布于大江南北的许多地方。唐朝时有河南固始唐氏移居福建。宋代有晋昌唐氏随宋室南渡,定居江西宁都,后迁广东潮阳、大埔,又有迁梅州及广西者。清代,闽、粤唐氏有的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人远徙海外,如当代有航运业大王之称的印尼华人唐裕。求姓唐的起源和发展还有历史 有什么古人姓唐 唐姓起源与早期分布
唐姓的起源
唐姓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大姓。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当代100家大姓中,唐姓人口占总人口的0.65%,排在第26位。在历史上,唐姓也是枝叶繁茂,名入辈出,不仅有忠臣良将、思想家,也有文人雅士、孝子烈女,甚至还有不少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关于唐姓的起源,有关文献和书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唐姓的起源有两个,有的则认为有六个。所以这里首先对唐姓的起源问题作以分析。
唐姓的起源很早,而且也是一个多源的姓氏。当今唐姓大致有这样几个来源:
唐姓的最早来源当出自祁姓,也称伊。祁氏,是陶唐氏的后代。据《世本》、《史记》《通志·氏志略》等文献记载,帝喾有四个妻子,生有四子。其中一个妻子为陈锋氏之一子,名叫庆都,生子名叫放勋,就是后来的帝尧,尧是放勋的谥号。帝尧起初被封为唐 侯,于是他在平阳建都,其地在今山西太原境。后来帝尧让位于舜帝。舜帝时,又封帝尧的儿子丹朱为唐侯。到夏朝时,丹朱的裔孙刘累又迁到鲁县,刘累的子孙仍然有一部分人居守在故地。商朝时,改号为豕韦氏。周朝时又改为唐公。周成王时,唐国发生动乱,周成王派周公灭掉唐国,将其地封给了他的弟弟叔虞,并将唐公迁到杜城(今陕西长安),降其爵位为伯。唐国灭亡后,其子孙就以唐为姓氏。由于唐国位于晋地(今山西境内),故史称这一支唐姓为晋地唐氏。这是唐姓最早的一个来源。
周朝末年,又把留在鲁县的刘累后裔封为唐侯,负责对帝尧的祭祀,其地在唐州方城(今河南方城县)。其后代子孙世代居于此地,遂以唐为氏。这也可算是唐姓的一支。其实,这一支唐姓与晋地唐姓是一个祖先。
唐姓的第二个来源出自姬姓。西周初年,周成王灭唐国后,把唐公之地转封给了他的弟弟叔虞(周武王之子,姬姓),号称唐叔。唐叔虞之子燮父的后代,后又被封于唐,其地在随州唐城县(今湖北随县西北唐县镇),地近于楚国,由于势力微弱,遂成为楚国的属邑。鲁定公五年,楚昭王灭唐国,其子孙遂以国为姓。由于这支唐姓位于楚国境内,故史称楚地唐氏。这是唐姓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除了以上几个来源外,还有几支唐姓来自于少数民族。据《后汉书·南蛮传》记载,东汉时,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邦国中也有姓唐的,如唐丛国。东汉永平年间,唐丛国与白狼国等一百余国,60O多万人臣服于汉朝,并进贡方物。后来蛮夷王唐缯等人率其部落17万人向内地迁移,汉政府给他们颁发金印紫授,赏赐甚厚。
东汉末年,居住在我国西北地区陇西一带的羌族中也有唐姓,如陇西羌族名将就有唐蹄等人。
唐姓的早期分布
先秦以前,唐姓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地区:一个是今山西太原地区,这是唐姓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另一个地区则在今湖北省随县一带,这也是早期唐姓的集中之地。第三个地区在鲁国境内,即今山东省境。第四个地区就是秦国,即今陕西关中地区。
早在先秦时期,唐姓著名人物就有不少。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唐荀;楚国有大臣唐狡,大将唐昧,还有与宋玉齐名的著名诗人唐勒。据说唐勒与宋玉等人曾以屈原为师,以赋著名于当时。梁国有唐举,一作唐莒,为当时著名的方士,善于相术。战国时,晋国人唐雎魏国大夫。齐、楚两国伐魏,魏国便求救于秦国,秦国没有答应。在这紧急关头,年逾九十的唐雎主动请求到秦国劝说秦王。后经唐雎一番慷慨陈词,秦王感悟,遂发兵救魏。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唐姓
秦汉以后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姓子孙名人辈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政治形势的变化,唐姓后裔也在不断迁移在新的地区定居下来。总的说来,在这六七个世纪里,唐姓后裔的分布范围逐渐有所扩大,......余下全文>>关于唐姓氏的来源 《说文》:“唐,大言也。” 构成汉族唐姓的来源主要有两支:祁姓、姬姓。第一支出自祁姓,有4000多年的历史。第三支出自外族的改姓,这包括汉朝的南蛮,三国时的羌人,元朝西域人的唐姓,清朝满洲八旗塔塔喇氏、唐古氏、唐尼氏、唐佳氏等氏族。当代唐姓的人口已达780余万,为全国第二十五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62%。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湖南、四川二省,大约占唐姓总人口的35%。唐姓的郡望主要有晋阳、鲁国、北海、晋昌等。唐的堂号除了与郡望名相同外,重要的堂号有禅让。 唐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5.6%,A型占29.6%,B型占26.7%,AB型占8.1%。姓氏的由来? 中国人的姓氏渊源流长,据说起源于太古母系氏族社会,伏羲氏就开始正姓氏,别婚姻,但先秦时代的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为同族集团的名称,氏是姓的分支,表示部落分支之名称,用于区别子孙之所出。由于人口增殖,迁居异地,身份技能的变化等,可以分裂一些支派,这些支派就是氏。氏是贵族宗族制度的代表和称号,夏、商、周三代以前,男子多称氏.女子多称姓,如孔子,于是姓,孔是氏,丘是名,因男子称氏不称姓,故叫孔丘,而不叫子丘。
姓氏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一是从土地和赐姓而来,天子就是赐姓命氏的人。黄帝对他的二十五个儿子创设了十二个姓。陶唐氏之后代封于刘地,其后裔以刘为姓。
二是以出生地为姓。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以姬为姓。
三是以封爵、官职为姓。楚庄王少子,作上官大夫,后代就以上官为氏。
四是因事物或其他原因而得姓。
汉丞相田千秋年纪大了,出入乘车,人称车丞相。后人就以车为姓。葛是古姓,本来是琅琊诸县人,后屯迁居阳都,阳都本来有姓葛的,又搬去姓葛的,故姓葛的人多了,就用诸葛来区别称呼他们,从此就有了复姓诸葛。
由于部落的发展,人口的繁衍.分支逐渐繁多,氏名称也大大增加.一姓可分成许多氏,一氏又繁衍更多的氏,所以姓氏都不是固定的,实际上姓氏合一或基本稳定,还是自汉朝以后的事。秦灭六国不久,汉又统一天下,做为维系周王室的宗法制度重要标志的姓氏有别制度,也随着王室的彻底坍塌而消亡。至此.中国的姓氏才合二而一,或言姓,或言氏,或姓氏兼言。实际上皆以男氏代姓了。这就表明,以后的子孙,都是男姓血缘关系的繁衍,正如明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所说:自战国以下之人,以氏为姓,黄帝以来之姓亡矣。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一,姓氏便成为维系传统之纽带,团结宗族之象征,于是尊祖敬宗便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人们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维护祖国统一的保证。如果一个中国人,连自己的先租和父母都不敬爱和尊重的话,很难想象他会成为一个爱国主义者。
至今数百千年,迁徙到异地他乡华裔外籍人,现在他们还念念不忘他们的祖国、祖籍、祖先,常常来中国寻根拜祭,在他们的族谱上,还记载得清清楚楚,如日本的刘邦后裔原田家族族谱上所载:高祖皇帝之血统,严然存在之事,予实虽欲不感泣,岂可得耶,又想中华之国立,至汉以来;二千百四十余年,交待十三、四朝,今虽悠久。其间两国务有盛衰,然无不尽怀汉朝之盛时而慕之者,予常驰念于我高祖统政之故国,切切而不能禁地,于是刊本谱,同族其发欲为,其族谱之基,聊报高祖皇帝之余德也焉。
据传说,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氏族部落不但对图腾奉若神明,禁止食、杀、冒犯,而且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由图腾演变为姓的传说很多。据考证,夜郎国的国君是竹王,他的臣民以竹为图腾,姓竹。又据史书记载,晋国有狐毛、蛇平,汉代有狗未央、狼莫、鹿旗,三国有豹皮公等人。透过这些古怪的姓名和骆、虎、蚁、牛、羊、鸟、龙、竹、梧、茶、菊等与动物、植物名称相同的姓氏,隐约可见图腾崇拜对姓氏起源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
姓的形成除与图腾关系密切外,还与女性分不开。据考古学资料表明,西周铜器铭文中,可以明确考定的姓不到三十个,但大多数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姬、娲、婢、妊、妃、好、赢等等。不仅古姓多与“女”字相关,就连“姓”这个字本身也从女......余下全文>>韩姓氏的由来? 一、姓氏源流
韩(Hán 韩)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为唐叔虞之后裔,以国名为氏。据《风俗通义》、《元和姓纂》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曲沃武公灭掉了周成王之弟所建立的韩国,封其小叔叔姬万于韩,称为韩武子,武子的曾孙韩厥以封邑为氏,称韩氏。韩厥7世孙建立韩国,公元前230年被秦所灭后,其宗室子孙遂以国为氏,称为韩姓,并大都聚居于颖川郡。
2、出自姬姓,为周代晋国的始祖唐叔虞的后代,以邑名为氏。据《风俗通义》、《元和姓纂》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唐叔虞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儿子被称为晋侯。晋侯的后代毕万,曾被封在韩原(今陕西省韩城)。毕万的后代就用封邑为名“韩”作为姓氏。
3、出自春秋时晋国大夫韩武子之后,以国名为氏。韩国为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是春秋时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虔。韩被秦灭后,韩国国君的后代,有的就以国名“韩”为姓。
4、出自少数民族的复姓改为韩姓。据《魏书·官氏志》载,后魏,鲜卑族有二字姓“大汗”氏,孝文帝改革时,以“汗”与“韩”音相近,改单姓韩,称为韩氏。
5、出自姬姓,为黄帝裔孙韩经之后,以祖名为氏。据《姓氏寻源》载,上古时黄帝有子昌意,昌意生子韩流,其后有韩经,尧时为仙人,韩经之后代有的遂为韩姓。
得姓始祖:韩虔。西周初年,周公灭唐后,把唐封给虞,其子燮更国号为晋。春秋初期,曲沃武公夺得晋国君位后,灭掉周成王之弟的建立韩国,封其小叔叔姬万于韩,称为韩武子,武子的曾孙韩厥以封邑为姓,称为韩氏。韩氏一直在晋国为官,到战国初期,韩厥的七世孙韩虔(韩侯)同赵氏、魏氏一起瓜分晋国,建立韩、赵、魏三国,韩国为战国七雄之一。韩国到韩襄王仓于前二百三十年被秦所灭,其宗室子孙遂以国为姓,称为韩氏。韩虔即为韩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韩姓最早活动在春秋时的晋国,随着韩虔建立韩国并建都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又两次迁都,一阳翟(今河南省禹州),一新郑(今河南省新郑)。两次迁都,从而使韩姓得以迅速繁衍,也使得韩姓在河南打下坚实基础。秦亡后,韩国宗室韩王信起初被封为颍川王,而后又改封太原,其后裔韩骞为避王莽之乱南迁南阳,这支韩姓在东汉得到很大发展。后周少保韩褒徙居昌黎(在今辽宁省义县),其子韩仲良徙居京兆三原(今陕西省三原)。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有韩姓人徙居安定安武(今甘肃省镇原),不久又有人从安定安武回迁河北武安,常山太守韩耆徙居九门(今河北省藁城),其子韩茂任后魏中书令,征南大将军、安定公。韩茂曾孙韩睿素为桂州长史,成为这一时期飞黄腾达的韩姓人。东汉末年,农民起义,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南北朝时,五胡乱华,中原人为避战乱,大举南迁,韩姓则有迁往西北、东北、西南、江南者,颍川和南阳的韩姓不少人迁居江南。唐代时有四位韩姓宰相,即韩瑗、韩弘出自南阳,韩休、韩滉出自昌黎,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虽出生于河南孟州,却是韩睿素之后,因此他的著作也被后人辑为《昌黎先生集》。韩愈曾贬潮州刺史,为韩姓最早入广东者。此时,陈留(今河南省开封东南)、河东(今山西省太原)、广陵(今江苏省扬州)都有韩姓大族,都称从颍川迁徙而来。南宋时,居于北方和中原的韩姓人迁往江、浙、粤、闽一带,又据有关学者证实,江浙鄂皖各地的韩姓人多为韩世忠后裔。元明清时期,韩姓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江浙一带的韩姓人较大规模的播迁于南方各省,有的迁居台湾,甚至漂泊海外,到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定居。?韩姓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的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河北、辽宁等省,南方则以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福建等省为主。韩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五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八六。
三、历史......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