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信息:男 62岁 吉林 吉林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等):
呼吸困难 窒息
曾经治疗情况及是否有过敏、遗传病史:
没有
人在呼吸、心跳骤停约70分钟时, 抢救还能有效果吗?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7 16:47
- 提问者网友:城市野鹿
- 2021-01-26 23:16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末日狂欢
- 2021-01-27 00:39
心跳呼吸停止造成缺氧,大脑缺氧四分钟以上开始造成脑损伤,十分钟以上即造成脑部不可逆之伤害,也就是说脑部的损伤是不能恢复的了,救过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就算出现奇迹,也只能靠机器和药物维持了,算了,还是觉得不可能救过来的拉
附上脑死亡标准如下,一旦判定脑死亡就不抢救了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1.自主呼吸完全停止(停止呼吸机后5分钟无任何自主呼吸反应)
呼吸停止(窒息)是将患者与呼吸机断开充足的时间,使PaCO2压力在此时间内升高到很高的水平使得呼吸中心内残留的神经元将被激活的情况下,没有呼吸运动出现。
在试验开始时,PaCO2压力应该在5.33—6.00Kpa(40—45mmHg)。而在试验中应达到6.66Kpa(50mmHg)。在适当的预氧化后将病人与通气罩分离开而迷散的氧气通过插管到气管中。仔细观察病人10分钟记录在与通气罩重新连接之前是否有呼吸运动出现。
重复进行这些试验,第二组试验的完成时间是法定的死亡时间。
2.自主性肌肉活动完全停止
3.对外界声、光、温、机械性刺激无反应(单纯脊髓反射试验的存在,并不影响脑死亡诊断的确立)
4.脑干反射完全消失(脑干反应包括:(1 )无瞳孔对光反射;(2)无角膜反射;(3)无vestibular—occular反射;(4)在躯体的任何区域接受足量强度刺激后在脑神经分布范围内没有运动反射(在脊髓完整时,可能引出没有高位中枢参与的、起源于脊髓的反射。);(5)没有对气管刺激的窒息反射。
5.脑电图呈持续平坦波形(3小时内多次记录)
以上5种状态同时存在,并持续3小时,即构成脑死亡震荡(即两次诊断间隔3小时)。死亡时间以第2次确认性诊断为准。
诊断程序:
1. 成立专家委员会
2. 由专家委员会审定及授权专业执行医师进行诊断
3. 由两位医生可以共同或分别进行两组试验。在两组试验之间要间隔多长时间是一个医学决定,并根据原始诊断进行变化。
诊断脑死亡有三个步骤:
1.符合必要的前提条件
●患者靠呼吸机维持并没有任何反射
●患者昏迷的原因明确,如由于不可治疗的,结构上的脑损害所致
2.符合必要的排除诊断
潜在地可恢复的窒息性昏迷如:
●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抑制
●很近期循环停止;持续性休克和低血压
●代谢和内分泌异常
●原发性低体温
在进入第三个步骤之前,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判断是否满足前提条件和排除诊断。
3.确定脑干无反射和持久性无呼吸
● 脑干试验
脑干功能的丧失需由全身脑干反射的消失来肯定。
即
1.无瞳孔对光反射
2.无角膜反射
3.无vestibular—occular反射
4.在躯体的任何区域接受足量强度刺激后在脑神经分布范围内没有运动反射(在脊髓完整时,可能引出没有高位中枢参与的、起源于脊髓的反射。)
5.没有对气管刺激的窒息反射:最终的试验是针对窒息的。 要根据严格的标准进行这项试验。
脑死亡判定
一、先决条件:
(1)昏迷原因明确;
(2)排除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
二、临床判定:
(1)深昏迷;
(2)脑干反射全部消失;
(3)无自主呼吸(靠呼吸机维持,自主呼吸诱发试验证实无自主呼吸)。以上3项必须全部具备。
三、确认试验:
(1)脑电图呈电静息;
(2)经颅多普勒超声无脑血流灌注现象;
(3)体感诱发电位P14以上波形消失。以上三项中至少有一项阳性。
四、脑死亡观察时间首次判定后,观察12小时复查无变化,方可最后判定为脑死亡。
附上脑死亡标准如下,一旦判定脑死亡就不抢救了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1.自主呼吸完全停止(停止呼吸机后5分钟无任何自主呼吸反应)
呼吸停止(窒息)是将患者与呼吸机断开充足的时间,使PaCO2压力在此时间内升高到很高的水平使得呼吸中心内残留的神经元将被激活的情况下,没有呼吸运动出现。
在试验开始时,PaCO2压力应该在5.33—6.00Kpa(40—45mmHg)。而在试验中应达到6.66Kpa(50mmHg)。在适当的预氧化后将病人与通气罩分离开而迷散的氧气通过插管到气管中。仔细观察病人10分钟记录在与通气罩重新连接之前是否有呼吸运动出现。
重复进行这些试验,第二组试验的完成时间是法定的死亡时间。
2.自主性肌肉活动完全停止
3.对外界声、光、温、机械性刺激无反应(单纯脊髓反射试验的存在,并不影响脑死亡诊断的确立)
4.脑干反射完全消失(脑干反应包括:(1 )无瞳孔对光反射;(2)无角膜反射;(3)无vestibular—occular反射;(4)在躯体的任何区域接受足量强度刺激后在脑神经分布范围内没有运动反射(在脊髓完整时,可能引出没有高位中枢参与的、起源于脊髓的反射。);(5)没有对气管刺激的窒息反射。
5.脑电图呈持续平坦波形(3小时内多次记录)
以上5种状态同时存在,并持续3小时,即构成脑死亡震荡(即两次诊断间隔3小时)。死亡时间以第2次确认性诊断为准。
诊断程序:
1. 成立专家委员会
2. 由专家委员会审定及授权专业执行医师进行诊断
3. 由两位医生可以共同或分别进行两组试验。在两组试验之间要间隔多长时间是一个医学决定,并根据原始诊断进行变化。
诊断脑死亡有三个步骤:
1.符合必要的前提条件
●患者靠呼吸机维持并没有任何反射
●患者昏迷的原因明确,如由于不可治疗的,结构上的脑损害所致
2.符合必要的排除诊断
潜在地可恢复的窒息性昏迷如:
●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抑制
●很近期循环停止;持续性休克和低血压
●代谢和内分泌异常
●原发性低体温
在进入第三个步骤之前,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判断是否满足前提条件和排除诊断。
3.确定脑干无反射和持久性无呼吸
● 脑干试验
脑干功能的丧失需由全身脑干反射的消失来肯定。
即
1.无瞳孔对光反射
2.无角膜反射
3.无vestibular—occular反射
4.在躯体的任何区域接受足量强度刺激后在脑神经分布范围内没有运动反射(在脊髓完整时,可能引出没有高位中枢参与的、起源于脊髓的反射。)
5.没有对气管刺激的窒息反射:最终的试验是针对窒息的。 要根据严格的标准进行这项试验。
脑死亡判定
一、先决条件:
(1)昏迷原因明确;
(2)排除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
二、临床判定:
(1)深昏迷;
(2)脑干反射全部消失;
(3)无自主呼吸(靠呼吸机维持,自主呼吸诱发试验证实无自主呼吸)。以上3项必须全部具备。
三、确认试验:
(1)脑电图呈电静息;
(2)经颅多普勒超声无脑血流灌注现象;
(3)体感诱发电位P14以上波形消失。以上三项中至少有一项阳性。
四、脑死亡观察时间首次判定后,观察12小时复查无变化,方可最后判定为脑死亡。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几近狂妄
- 2021-01-27 02:19
在平时、战时,在病房、手术室以及医院外的各种场合均可出现,作为医护人员,应掌握心跳呼吸骤停抢救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心脏复苏术 (一)心前区捶击在心搏骤停后的1分30秒内,心脏应激性最高,此时拳击心前区,所产生的5-15w.sr电能可使心肌兴奋并产生电综合波,促使心脏复跳。 1.方法右手松握空心拳,小鱼际肌侧朝向病人胸壁,以距胸壁20-30cm高度,垂直向下捶击心前区,即胸骨下段。捶击1-2次,每次1-2秒,力量中等,观察心电图变化,如无变化,应立即改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2.注意事项 (1)捶击不宜反复进行,捶击次数最多不宜超过两下。 (2)捶击时用力不宜过猛。小儿禁用,以防肋骨骨折。 (二)胸外心脏按压心脏骤停病人的胸廓仍具有一定的弹性,胸骨和肋骨交界处可因受压下陷。因此,当按压胸部时,使血液向前流动的机制是由于胸腔内压力普遍增加,以致胸内压力>颈动脉压>头动脉压>颈静脉压。正是这个压差使血液向颈动脉,流向头部,回流到颈静脉。 1.病人体位病人仰卧于硬板床或地面上,头部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以保证脑血流量。如有可能应抬高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 2.术者体位紧靠病人胸部一侧,为保证按压力垂直作用于病人胸骨,术者应根据抢救现场的具体情况,采用站立地面或脚凳上,或采用跪式等体位。 3.按压部位在胸骨下1/3段。确定部位用以下方法:术者用靠近病人足侧一手的食指和中指,确定近侧肋骨下缘,然后沿肋弓下缘上移至胸骨下切迹,将中指紧靠胸骨切迹(不包括剑突)处,食指紧靠中指。将另一手的掌根(长轴与病人胸骨长轴一致)紧靠前一手的食指置于胸骨上。然后将前一手置于该手背上,两手平行重叠,手指并拢、分开或互握均可,但不得接触胸壁。 4.按压方法 (1)成人术者双肘伸直,借身体和上臂的力量,向脊柱方向按压,使胸廓下陷3.5~5cm,尔后迅即放松,解除压力,让胸廓自行复位,使心脏舒张,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放松时掌根部不得离开按压部位,以防位置移动,但放松应充分,以利血液回流。按压频率80-100次/分。 (2)小儿使患儿仰卧于诊疗桌上,足部略抬高以增加回心血量。术者以一手掌根部置于患儿胸骨中下部垂直向脊柱方向施力,使胸廓下陷;如是婴儿,则用一手托住患儿背部,另一手以食、中指进行按压。按压频率,年长儿80次/分,婴幼儿及新生儿100次/分。 5.按压与通气的协调 (1)一人操作现场只有一个抢救,吹气与按压之比为2:15,即连续吹气2次,按压15次,两次吹气间不必等第一口气完全呼出。2次吹气的总时间应在4-5秒之内。 (2)两人操作负责按压者位于病人一侧胸旁,另一人位于同侧病人头旁,负责疏通气管和吹气,同时也负责监测颈动脉搏动。吹气与按压之比为1:5,为避免术者疲劳二人工作可互换,调换应在完成一组5:1的按压吹气后间隙中进行。在按压过程中可暂停按压以核实病人是否恢复自主心搏。但核实过程和术者调换所用时间,均不应使按压中断5秒以上。 6.按压有效标志 (1)可触知颈动脉搏动(由吹气者监测)。 (2)动脉血压收缩压>8kpa. (3)意识改善,瞳孔对光反应恢复。 (三)胸外心脏电除颤心脏除颤器能释放高能量短时限的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心肌纤维同时除极,中断一切折返通道,以消除异位心律,重建窦性心律,急救时主要是用非同步除颤消除心室纤颤。因此,对室颤病人的抢救极为重要。 1.用物除颤器(有直流电与交流电两种)、导电膏或盐水纱布。 2.方法 (1)做好心电监护以确诊室颤。 (2)接通电源。有交流电源(220v,50hz)时,接上电源线和地线,并将电源开关逆时针方向转一档至“交流”位置;若无交流电源,则用机内镍镉电池(15v),将电源开关顺时针方向转一档至“直流”位置。电源指示灯亮约2分钟,示波器即可出现图象。 (3)按下胸外除颤按钮和非同步按钮,准备除颤。 (4)按下充电按钮,注视电功率数的增值,当增加至所需瓦秒数时,即松开按钮,停止充电。 (5)电功率的选择,成人首次电击,可选用2000w.s若失败,可重复电击,并可提高电击能量,但最大不超过360w.s。 (6)将电极板涂好导电膏或包上蘸有生理盐水的纱布。将一电极板置于病人胸骨右缘第2、3肋间,另一个置于心尖部。电极板须全部与皮肤紧贴。 (7)嘱其他人离开病人床边。术者两臂伸直固定电极板,使自己身体离开床缘,然后双手同时按下放电按钮,进行除颤。 (8)放电后立即观察心电示波,如除颤未成功,可加大瓦秒数值,再次除颤,同时寻找失败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9)使用后,电极板擦拭干净放回除颤器箱内,如系应用盐水纱布作导电物,应擦干后换上新纱布备用。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