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运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18 05:36
- 提问者网友:嘚啵嘚啵
- 2021-05-17 22:24
《三峡》运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一袍清酒付
- 2021-05-17 23:53
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郦道元的《三峡》主要采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
《三峡》选自《水经注·江水》,是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写出了三峡壮丽的景色。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丽,秋季的空灵肃杀。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150来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眼底。文章朴素自然,意味隽永,可谓文质兼美。
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描写三峡夏季景色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描写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具体使用描写手法时运用很美:
正面描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又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
侧面描写:“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延绵,隐天蔽日的山势。
生动写实:“素湍绿潭”,“怪柏”,“悬泉瀑布”,“清荣峻茂”。
形象夸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