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我成长,张德芬:如何理解自己,最重要的成长“自我觉察”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03 02:50
- 提问者网友:半生酒醒
- 2021-05-02 19:24
如何自我成长,张德芬:如何理解自己,最重要的成长“自我觉察”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末日狂欢
- 2021-05-02 19:38
很久之后重读这本书,相比于读第一遍时的专注于故事细节,实用性更强了一些,想从书中找到对自己真正有用的实际的内容。但是,却不免有些失望。 关注灵修这方面很长时间,书也看了不少,但更倾向于那些实际阐述或者有具体方法的书,比如张德芬,比如艾克哈特·托利,比如李宜静,比如露易丝·海。第一次读完这本书,感觉略泛,所以合上。很久之后重读,合上,依然是这种感觉。 但是,当又很不甘心地再拿出这本书,看着书中自己标记出的句子,梳理着作者的思路以及他想传达给我们的内容,却发现其实作者讲了好多,只不过是以一种不同的方式而已。 学会自我觉察、自我审视自己的言语和行动 了解与领悟的区别,了解之后要实际去做,在做的过程中去实践,只有直接的经验才能让人有所领悟。 避免机械性质的条件反射,从而跨越自己的第一反应,获得觉察和领悟 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决定心情的不是事物而是对事物的诠释、跳出我执的局限 、冥想、放下、专注于当下的力量、标签与定义 每一件事情都是一个功课都有它的目的而我们要去善用它 发泄情绪,然后随它去吧,学会与情绪和平共处。情绪不应该被控制而应该在当下释放并彻底放下然后专注于每一个当下 全神贯注于当下的每一个细节从而欣赏当下的时刻事情 从嘴里出来的东西和进去的东西一样重要,学会沉默和审视自己说出的话 别人每次侮辱我,用意都是要让我看出自己有多骄傲、多顽劣 均匀并自然的呼吸(不要很用力、多放松一点)会把你带回当下这一刻,会使你自觉意识清明起来 坐时就坐,站时就站。不论做什么,不可举棋不定。一旦你做出选择,就得全力以赴。宁可尽全力而犯错,也不要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地避免犯错。责任意味着同时领悟到欢乐和代价、行动和后果,然后做出选择。 别人的反应不等同于我的期待。设法去迎合任何人的期待,包括自己的期待,都是没有用的。我应该自己选择在何时在何处以何种方式来采取自己的一举一动,而不应该让别人的反应或者自己的期待来决定。 尽管我们外表有很多差异,却都有同样的人性需求和恐惧,我们想走在同一条路上,互相指引。人一旦了解到这一点,就能生出慈悲心。 我一直在人们的社交面具后面,看到他们共同的恐惧和激起苦恼的心智,然而这些却只让我变得愤世嫉俗,因为我看得不够深入,所以才看不出他们内在的光芒。 人生没有平凡无奇的时刻。我们应将每一刻都视为特别的时刻,都值得投入我们全副注意力。我们应该把注意力灌注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绝对不要跟任何人或任何事挣扎。被推的时候要拉,被拉的时候要推。找出自然的路径,顺势而行,和自然的力量合为一体。 学会接受和臣服。你可以控制你的努力,却无法左右结果。尽你所能,其他的就交给上帝。 你唯一所能确知的事情就是,你在当下这个时刻,你在这里这个地方。从今往后,只要你的注意力开始飘到别的时空去,你就得给我马上回来。记住,时间就是当下这一刻,地方就是这里。 行动总是在当下这一刻发生,因为行动是身体的表达方式,只能存在于当下,这里。但是心智却如幽灵,只活在过去或未来,它唯一的力量就是转移你对当下这一刻的注意力。别让任何人,任何事物,以及你自己的思绪,把你带离当下。 每一种力量都有相对应的弱点,每一个弱点都有相对应的力量。 不论我们看起来多么坚强,我们每个人都有隐藏起来的弱点,这个弱点说不定就是我们的致命伤。 先给人们他们想要的东西,直到他们想要的正是你想传授给他们的。教人怎么空翻,直到有人要求学更多。 预言未来是基于对当下现实的认知。除非你已经可以看清当下,否则别对预知未来产生兴趣。 心思很容易看穿,因为人们的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 生命并非私人事务,惟有通过与他人分享故事和......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