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问题。麻鞋之歌
叶梓 天水谣曰:秦安褐子清水麻。
清水,多美妙的名字,多美妙的地方!这样的地方,的确如其所名,有一条碧波荡漾的河,日牛头河;这样的地方,因为有清清的河水,自然就有上好的麻--如果说清水是深藏于秦州大地东北角的一块绿松石,那遍及四野的麻就是这块绿松石上一簇簇鲜嫩的绒毛。其实,早在久远的“诗经年代”,麻作为一种传统种植作物,就已经成为人们衣着的原料了。这种远至“诗经年代”的植物,至今还在清水一带广泛种植,想想,这是一件多么诗意的事。
就像小麦、玉米、洋芋一样,麻乃生灵饮食之需。而麻鞋,显然是饮食之需的一次延伸,但亦隐隐显现出沉淀在天水人身上深沉的文化情趣。几乎每年夏天,天一热起来,就能看到天水人穿着一双双精致的麻鞋出门。当然,那些所谓爱美的女子,已经不穿了,宁愿去穿一双走起来发出响亮声音的高跟鞋。你穿你的高跟鞋,我穿我的清水麻鞋--盛载着时光痕迹的麻鞋,在这个灯红酒绿的年代里大抵属于那些老年人和中年人了。像我这种刚过而立之年却喜欢穿麻鞋的人,常常被别人视为神经质。其实,燠热的夏天,穿一双麻鞋,有什么不好呢!防潮防滑又透气,还有按摩之功效,鞋帮上的种种变化万千的图案还有审美效果。
况且,一双麻鞋的诞生,是真正来自于双手,不似流水线土出来的皮鞋、运动鞋那么枯燥和乏味。它浸染着手艺的光芒,是农业文明的一则注脚,是一段固定下来的美好时光。
有一年夏天,我在清水县草川乡的一户贫寒人家,见证了一双麻鞋诞生的漫长过程。主人五十开外,憨厚、本分。他每年都种麻,不是为了食麻籽油,而是为了穿麻鞋。秋天的阳光照在这家的院落里,安静、美好。他在门外大树过滤后的点点阳光里,埋着头,认真地做一双麻鞋。先把早就编成的麻辫置于一平案上,盘成底,后用麻绳左右穿紧。这时,他抬头,有点木讷地说: “这就叫千层底。这样,走的路长,脚也舒服。”然后,像栽秧苗一样,在鞋底的边上栽上稍粗一些的麻绳,做成鞋帮,一一串起来,再做成鼻梁。这时,就得用一种清水人名日楦头的工具,把鞋鼓起来--一双麻鞋的雏形,大抵就出来了--但还远远不够,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需要不断地打磨一样,麻鞋亦然。主人找出一种专门用来编织的钩针,钩出麻花辫鞋面和鞋耳,做工前备染。鞋遂成。
主人老了,但眼睛不花,有着和女人一样灵巧的手。他说: “做惯了,手哪会生呢!那双有着刀刻般纹理的双手,一挑一钩地完成这些动作时,他的额角流下点点汗水。他用袖口一擦,讪讪一笑:“太紧张啦!”
平常,他一定是一个人在院落里做的。那一定会更加自如、得心应手。
他还拿出家里攒下来的几双麻鞋。有脚尖顶端是红色麻穗的“慈母思亲”,有“单鞭救主”等。每种样式,各有寓意,甚至有的还藏着一个远古的故事或者传说呢。想想,古人真含蓄,把所思所想,隐藏在一双鞋里。这时候,再看它,就会发现,最伟大的文化常常深藏在遥远偏僻的民间。我不知道,公元759年流落天水且留下“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之佳句的大诗人杜甫,到底是穿一双什么样的麻鞋踟蹰在秦州大地上的。但在他诗句的背后,我看到了一个诗人的伤感和无奈。莫非正是一双产自清水的麻鞋,陪着他从天水到陇南,从陇南再南下成都?
我想,古人既有“革皮之良,莫贵于麻”之说,这就是对麻的一种尊重,是对一种手艺的尊重,更是对大地恩情的尊重。我们善于忘记的现代人,真应该学会尊重手艺和大地。所幸的是,至今,在夏天的清水,尚能看到一双双走在大街上的麻鞋,散发着自然的本质之美,如同大自然移动的展览。
但我更想穿上一双清水麻鞋,流浪在祖国西北的土地上。
1.文章第一段引用天水谣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说麻鞋“隐隐显现出沉淀在天水人身上深沉的文化情趣”,请简要分析麻鞋显现出了哪些“文化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主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品塑造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全文,探究“麻鞋之歌”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麻鞋之歌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19 22:59
- 提问者网友:未信
- 2021-12-19 15:45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老鼠爱大米
- 2021-12-19 17:15
1.示例:(1)引出下文,为下文对清水、清水生长的麻的赞美作铺垫;(2)照应标题;(3)首尾呼应;(4)使文章更富有文化气息、韵律之美。(意对即可) 2.示例:(1)麻鞋上千变万化的图案体现着美学情趣;(2)麻鞋浸染着手艺的光芒,注解着农业文明;(3)麻鞋的样式各有寓意,隐含着传统文化。(意对即可) 3.示例:(1)形象:文中的主人是一个憨厚(本分、木讷)、羞涩(质朴)、钟爱麻鞋制作手艺(手艺精巧)的西北农民形象。(2)作用:①具体而形象地阐述麻鞋“浸染着手艺的光芒,是农业文明的一则注脚”; ②为下文对麻鞋、手艺的尊重的议论和抒情作铺垫。(意对即可) 4.示例:(1)对清水这片土地的歌颂;(2)对麻的尊重;(3)对穿麻鞋、做麻鞋的清水人的歌颂;(4)对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尊重;(5)对传统农业文明的尊重与留恋。(意对即可)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拜訪者
- 2021-12-19 18:21
谢谢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