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蛾身上的粉末状的东西是什么物质,有毒吗
- 提问者网友:爱唱彩虹
- 2021-12-02 03:57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撞了怀
- 2021-12-02 05:17
一般来说我们都知道的就是飞蛾的天敌就是喜欢吃他们捕捉他们的蜘蛛,而蜘蛛的网是很有黏性的,因此未来保证自己的活命的机会,飞蛾身上的粉就具有了抵制蜘蛛的丝的黏性的作用。
扩展资料
蛾身上的是一种鳞状物(像鱼身上的)叫做鳞粉。它的作用是,可以保持飞蛾身上的水分,黑天也可以反光。
鳞状物质是没有毒的,但尽量不要吸入体内,吸入后可以造成喉咙干痒,咳嗽。(因为是粉末状的物质,所以会刺激喉咙,也会刺激皮肤)
蛾子身上长的是鳞粉,主要作用:
1,防水,这个不要细说,大家都知道。
2,伪装,不是道你见过枯叶蝶没有,用空你可以去看看。也就是一种生存本能。
3,吸引异性,就好像人长的漂亮,喜欢他的人也就越多,同样的道理。
蛾子身上的鳞粉,一般情况洒到人体上会产生过敏,最好不要接触身体。
参考资料飞蛾_百度百科
- 1楼网友:渊鱼
- 2021-12-02 08:57
飞蛾身上的是一种鳞状物(像鱼身上的)。它的作用是可以保持飞蛾身上的水分,黑天也可以反光。鳞状物质是没有毒的,但尽量不要吸入体内,吸入后可以造成喉咙不舒服、干痒、咳嗽。
扩展资料:
一、飞蛾简介:
飞蛾类,昆虫纲鳞翅目昆虫,多在夜间活动,喜欢在光亮处聚集,因此民谚有“飞蛾扑火自烧身”的说法。植物提供多种蛾类幼时的食物来源,蛾类的幼虫及成虫也是鸟类、爬虫类、两栖类等食虫性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形成自然界重要的食物链。
蛾类可以根据其触角加以区分——没有棒状的端部,而呈丝状或羽毛状。大多数蛾类在夜间活动,色彩较暗淡。蛾是一种与蝴蝶有亲近关系的昆虫的总称,两者均属于鳞翅目,静止时多数将翅膀摊开在身体两侧, 翅膀上具有可以吓阻敌人的似眼花纹。
二、形态特征:
1、头部
略呈球形或半球形。触角多节,呈丝状、棒状、栉齿状(羽状)等,雄性触角常较雌性为发达。口器除小翅蛾等少数低等蛾类保留有上颚和下颚外,绝大多数种类为典型的虹吸式口器。
即上颚完全退化,上唇短小,下颚须发达或退化,下唇仅保留3节的下唇须,其主要取食器官为由两下颚外颚叶延长而并合形成的虹吸管(喙管),取食时伸入花中,吮吸花蜜。复眼发达,单眼通常2个,位于复眼后方,但也有一些种类(蝶类、尺蛾等)无单眼。
2、胸部
胸部发达,各胸节趋于愈合。前胸在低等蛾类中较发达,而高等蛾类一般较退化,呈颈状,两侧有小突起,称为翼片(或称领片)。中胸甚大,具盾片和小盾片,盾片前方两侧有1对发达的肩板(或称肩片)。后胸背板小。足细长,前足胫节内缘通常生有1胫突(净角器),中、后足胫节近中部和末端分别生有中距和端距。跗节5节,以第1节最长,爪1对。
一般具翅2对,发达,仅个别种类的雌虫无翅或仅具退化的翅。翅膜质,有鳞毛和鳞片覆盖。许多蛾类在翅面上由各色鳞片组成各种线条和斑纹,多根据其形状或位置命名,其分布、形状等因种类不同而异,是科以下分类常用的重要依据。
鳞翅目昆虫的脉序与假想脉序很接近,其构造和主要变化特点是:中脉(M)基部退化或消失,而形成一个大形翅室(即中室)。前翅通常有纵脉12~14条。前缘脉(C)与前缘合并;亚前缘脉(Sc)自中室上方翅基部生出,不分支;径脉(R)出自中室前缘,一般分5支,或有减少、合并的现象;中脉(M)一般为3支,均出自中室端部,Ml在中室上角,M3在中室下角,M2介于两者之间;肘脉(Cu)2支,出自中室后缘;臀脉(A)自中室下方的翅基伸出,1~3条。横脉很少,除中室端部外,一般在亚前缘脉基部与翅前缘基部间有1肩横脉。
翅室除中室外,有些种类在中室的上方还有由径脉、径分脉并接所围成的封闭的小室,称为副室或小翅室(如木囊蛾科)。后翅一般有纵脉8~10条,亚前缘脉和第l径脉合并为Sc十Rl,径分脉(Rs)不分支,其它翅脉分布与前翅基本相同。鳞翅、后翅在飞翔过程中的连络方式,常见有3种类型,即部分低等蛾类(如蝙蝠蛾科部分种类)的翅扼连锁、绝大部分蛾类的翅缰连锁和蝶类的贴接式连锁。
3、腹部
腹部呈圆筒形或纺锤形,10节,第1节退化,腹板消失或仅呈膜状。雌虫腹部可见7节,第7节明显延长,第8一l0节显著变细,套缩入第7节内,产卵时可以伸出,形成伪产卵器。某些低等蛾类仅第9腹节有一生殖孔,称为单孔类;大部分种类第8腹节有一交配孔,第9腹节有一产卵孔,称为双孔类。产卵孔的两侧有1对瓣状构造,称为肛乳突,用以握持产出的卵,使卵粒粘着于物体上。
雄虫腹部可见8节,第9一l0节的附肢演变成外生殖器。第9腹节的背板(背兜)和腹板(基腹弧)形成一个环,腹板的中部向体内延伸成囊形突;第10背板的后端形成1个略向下弯的钩形突,下面有1对颚形突,通常合并为一,是第10腹节的腹板,略向上弯曲,肛门末端即位于钩形突和颚形突之间。
阳具发生于背兜和基腹弧之间的隔膜上,基部形成二个外翻的锥形突起,称阳端环,上有骨片,称阳端基环。阳茎的端部能翻缩,称端膜,上面常有刺。第9腹节的生殖肢演变成1对大形瓣状物,称为抱握器,上生各种刺、毛和骨片等。雄性外生殖器在种间分化很大,常作为种类鉴别的重要依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飞蛾
- 2楼网友:山君与见山
- 2021-12-02 07:27
蛾身上的是一种鳞状物(像鱼身上的)叫做鳞粉。它的作用是,可以保持飞蛾身上的水分,黑天也可以反光。
鳞状物质是没有毒的,但尽量不要吸入体内,吸入后可以造成喉咙干痒,咳嗽。(因为是粉末状的物质,所以会刺激喉咙,也会刺激皮肤)
扩展资料:
蛾子身上长的是鳞粉,主要作用我知道3个。
1,防水,这个不要细说,大家都知道。
2,伪装,不是道你见过枯叶蝶没有,用空你可以去看看。也就是一种生存本能。
3,吸引异性,就好像人长的漂亮,喜欢他的人也就越多,同样的道理。
蛾子身上的鳞粉,一般情况洒到人体上会产生过敏,最好不要接触身体。
飞蛾类,昆虫纲鳞翅目昆虫,多在夜间活动,喜欢在光亮处聚集,因此民谚有“飞蛾扑火自烧身”的说法。植物提供多种蛾类幼时的食物来源,蛾类的幼虫及成虫也是鸟类、爬虫类、两栖类等食虫性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形成自然界重要的食物链。蛾类可以根据其触角加以区分——没有棒状的端部,而呈丝状或羽毛状。大多数蛾类在夜间活动,色彩较暗淡。蛾是一种与蝴蝶有亲近关系的昆虫的总称,两者均属于鳞翅目,静止时多数将翅膀摊开在身体两侧, 翅膀上具有可以吓阻敌人的似眼花纹。
飞蛾体小至大形。飞蛾体小至大形。成虫翅、体及附肢上布满鳞片,口器虹吸式或退化。幼虫蠋形,口器咀嚼式,身体各节密布分散的刚毛或毛瘤、毛簇、枝刺等,有腹足2~5对,以5对者居多,具趾钩,多能吐丝结茧或结网。蛹为被蛹。卵多为圆形、半球形或扁圆形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飞蛾
- 3楼网友:傲气稳了全场
- 2021-12-02 06:50
飞蛾身上的粉是飞蛾的一种保护的粉,一般来说我们都知道的就是飞蛾的天敌就是喜欢吃他们捕捉他们的蜘蛛,而蜘蛛的网是很有黏性的,因此未来保证自己的活命的机会,飞蛾身上的粉就具有了抵制蜘蛛的丝的黏性的作用。
而飞蛾的粉的话,对人没有太大的伤害,但也不排除有人的皮肤对这种粉末过敏,沾上后要立即用清水清洗。
扩展资料
飞蛾体小至大形。飞蛾体小至大形。成虫翅、体及附肢上布满鳞片,口器虹吸式或退化。幼虫蠋形,口器咀嚼式,身体各节密布分散的刚毛或毛瘤、毛簇、枝刺等,有腹足2~5对,以5对者居多,具趾钩,多能吐丝结茧或结网。蛹为被蛹。卵多为圆形、半球形或扁圆形等。
蛾属于鳞翅目昆虫,蛾多数在夜间活动,蛾大多是夜行性动物,这说明蛾不是因为爱慕光明而绕灯转。蛾是虹吸式口器,口器特化为吸管,蛾主要靠吸食植物的汁液为食,它们不会到路灯下去捕食小飞虫,人类也排除了蛾因为食物而趋光的可能。
除少数种类成虫吸食果汁外,大部分成虫并不危害农作物,幼虫则大部分危害农作物、果树、林木。因此,人们就利用飞蛾的“化学通讯”特点,分离和测定了许多飞蛾类害虫性外激素的结构,并进行人工合成,用来诱杀雄性飞蛾,以达到生物防治的目的。
参考资料:飞蛾 百度百科
- 4楼网友:怀裏藏嬌
- 2021-12-02 05:30
飞蛾身上的粉末是一种鳞状物,它的主要作用是可以保持飞蛾身上的水分,黑天也可以反光。
一般认为鳞状物质是没有毒的,但尽量不要吸入体内,同时有些人对其过敏,这类情况一定要特别注意。因为是粉末状的物质,所以吸入后可以刺激喉咙,也会刺激皮肤。
但需要特别注意带有宣明色彩的,有的会有较强的毒性。不过中国的对人体有害的较少,所以可以放心。
扩展资料:
飞蛾类,昆虫纲鳞翅目昆虫,多在夜间活动,喜欢在光亮处聚集,因此民谚有“飞蛾扑火自烧身”的说法。植物提供多种蛾类幼时的食物来源,蛾类的幼虫及成虫也是鸟类、爬虫类、两栖类等食虫性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形成自然界重要的食物链。蛾类可以根据其触角加以区分——没有棒状的端部,而呈丝状或羽毛状。大多数蛾类在夜间活动,色彩较暗淡。蛾是一种与蝴蝶有亲近关系的昆虫的总称,两者均属于鳞翅目,静止时多数将翅膀摊开在身体两侧, 翅膀上具有可以吓阻敌人的似眼花纹。
参考资料:飞蛾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