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现代的意思,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是什么意思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07 13:21
- 提问者网友:像風在裏
- 2021-05-06 18:59
白日现代的意思,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爱难随人意
- 2021-05-06 19:29
我的看法也是 孔子断绝了四种毛病,不瞎猜,不独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
下面是各位名家的解释,你可以综合参考一下.
《论语子罕第九》:“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李零先生在《丧家狗》中对这句话的解释是,不臆测,不武断,不固执,不主观.
钱穆先生在其《论语新解》中则译为“先生平日绝无四种心,一无臆测心,二无期必心,三无固执心,四无自我心.”
李泽厚先生在其《论语今读》中译为:“孔子断绝了四种毛病,不瞎猜,不独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他认为,什么是我,是最大的问题,孔子的“无我”与现代理论差距太大,此处的“我”应是“不自以为是”,包括不自以为是和不以自己的得失、利益为原则或准绳.
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说:毋意,是说孔子作人处世,没有自己的主观意见,本来想这样做,假使旁人有更好的意见,他就接受了,并不坚持自己原来的意见.毋必,是他并不要求一件事必然要做到怎样的结果,能适应,能应变.毋固,是不固执自己的成见.毋我,是专替人着想,专为事着想.他认为孔子的这一思想就是佛教的平等相.
毋忧拂意,毋喜快心.毋恃久安,毋惮初难.
下面是一个儒生也是佛教徒的解释: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这是孔子的学生记录孔子的日常生活态度,说“子绝四”.其实,孔子是“诸恶不作,众善奉行”的人,他岂止绝四呢?凡是不合理的事,他都断绝,不去做,所以不止四.不过这些门人没事找事,在这么多里头就说出这四样,那么他们说出四样,我们后人说出八样、十六样、三十二样,越讲越麻烦,越讲越多.
孔子本身是一个“内密菩萨行,外现凡夫身”的人,他所行所做,都值得人做为榜样,做为一面镜子.我相信这个记录孔子一定不知道,是弟子偷偷地记录出来,说这是我们夫子的长处.
其实夫子的长处不止这样,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不逾矩”不只是说规矩的矩,而是连妄想都没有了,孔子没有什么妄想、妄念.
绝四,第一个就是主观,毋意:意是主意,可是孔子没有什么主观、意气,因为他毋我.
为什么他毋必?必是必定,是个专制、独裁,就是我说这个样子,就一定要这个样子,不这个样子不行的!这是专制者的态度、独裁者的思想.
孔子不独裁,即使他做皇帝,也是“吾从众”,其实毋必也就是“吾从众”.例如臣子应该在下边拜皇帝,可是对老年人可以优待他;好啦!你可以到上边来,不用拜了,你平身免礼了.总之,合乎大众的,他就去做,不专断独裁.
毋固:固是固执不通,是愚而好自用,见而好自专.本来是愚痴的,他却认为他那个愚痴的办法比谁都好.见而好自专,专断独裁,也是犯了第二个“必”的毛病.
毋我:没有一样事情不是为我自己做打算的,这叫做“我”.因为孔子没有我,所以什么事也没有“必”,也没有“意”,也没有“我”,也没有“固执”,都没有了.
前面那三个,就因为有个“我”,所以才会有那些个毛病,你若是“我”都空了,不为自己自私、自利,那个“我”在什么地方?所以说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这也包括在这四个之内.
为什么孔子能这么样?因为他“无我”,没有我执,我执已经空了.我执空了,这是菩萨的思想、菩萨的心肠,才能空我执;若不是菩萨的心肠,就空不了我执.好像现在的人,我要谋求我的利益,我要知道多一点,我要多看一点书,我要超过人!你若是有超过人的这种思想,这就是“我”了;那么说没有超过人的思想,我就什么也不干了,做一个躲懒偷安的人?那又不对了.......余下全文>>
下面是各位名家的解释,你可以综合参考一下.
《论语子罕第九》:“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李零先生在《丧家狗》中对这句话的解释是,不臆测,不武断,不固执,不主观.
钱穆先生在其《论语新解》中则译为“先生平日绝无四种心,一无臆测心,二无期必心,三无固执心,四无自我心.”
李泽厚先生在其《论语今读》中译为:“孔子断绝了四种毛病,不瞎猜,不独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他认为,什么是我,是最大的问题,孔子的“无我”与现代理论差距太大,此处的“我”应是“不自以为是”,包括不自以为是和不以自己的得失、利益为原则或准绳.
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说:毋意,是说孔子作人处世,没有自己的主观意见,本来想这样做,假使旁人有更好的意见,他就接受了,并不坚持自己原来的意见.毋必,是他并不要求一件事必然要做到怎样的结果,能适应,能应变.毋固,是不固执自己的成见.毋我,是专替人着想,专为事着想.他认为孔子的这一思想就是佛教的平等相.
毋忧拂意,毋喜快心.毋恃久安,毋惮初难.
下面是一个儒生也是佛教徒的解释: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这是孔子的学生记录孔子的日常生活态度,说“子绝四”.其实,孔子是“诸恶不作,众善奉行”的人,他岂止绝四呢?凡是不合理的事,他都断绝,不去做,所以不止四.不过这些门人没事找事,在这么多里头就说出这四样,那么他们说出四样,我们后人说出八样、十六样、三十二样,越讲越麻烦,越讲越多.
孔子本身是一个“内密菩萨行,外现凡夫身”的人,他所行所做,都值得人做为榜样,做为一面镜子.我相信这个记录孔子一定不知道,是弟子偷偷地记录出来,说这是我们夫子的长处.
其实夫子的长处不止这样,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不逾矩”不只是说规矩的矩,而是连妄想都没有了,孔子没有什么妄想、妄念.
绝四,第一个就是主观,毋意:意是主意,可是孔子没有什么主观、意气,因为他毋我.
为什么他毋必?必是必定,是个专制、独裁,就是我说这个样子,就一定要这个样子,不这个样子不行的!这是专制者的态度、独裁者的思想.
孔子不独裁,即使他做皇帝,也是“吾从众”,其实毋必也就是“吾从众”.例如臣子应该在下边拜皇帝,可是对老年人可以优待他;好啦!你可以到上边来,不用拜了,你平身免礼了.总之,合乎大众的,他就去做,不专断独裁.
毋固:固是固执不通,是愚而好自用,见而好自专.本来是愚痴的,他却认为他那个愚痴的办法比谁都好.见而好自专,专断独裁,也是犯了第二个“必”的毛病.
毋我:没有一样事情不是为我自己做打算的,这叫做“我”.因为孔子没有我,所以什么事也没有“必”,也没有“意”,也没有“我”,也没有“固执”,都没有了.
前面那三个,就因为有个“我”,所以才会有那些个毛病,你若是“我”都空了,不为自己自私、自利,那个“我”在什么地方?所以说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这也包括在这四个之内.
为什么孔子能这么样?因为他“无我”,没有我执,我执已经空了.我执空了,这是菩萨的思想、菩萨的心肠,才能空我执;若不是菩萨的心肠,就空不了我执.好像现在的人,我要谋求我的利益,我要知道多一点,我要多看一点书,我要超过人!你若是有超过人的这种思想,这就是“我”了;那么说没有超过人的思想,我就什么也不干了,做一个躲懒偷安的人?那又不对了.......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