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如何理解这句诗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6 14:41
- 提问者网友:蔚蓝的太阳
- 2021-03-15 14:27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如何理解这句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举杯邀酒敬孤独
- 2021-03-15 15:57
到了东方的碣石山上,以观看大海
字面意思就是这样...
具体的文言虚词什么的查查古文字典,比较有把握.
生活在东汉末年,与蜀、吴争霸中国的魏王(武帝)曹操(公元155-220),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但作为一个诗人,他的才华和他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贡献,却得到一致的公认。
以他为首的建安文学集团的出现(建安是汉献旁的年号),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很辉煌的时期。建安诗风,一扫两汉诗家以取悦帝王为能事的浮华靡丽的颓风,苍劲悲壮,刚健豪放,被文学史家誉之为"建安风骨"。《魏书》说,曹操"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曹操留传后世的诗作不多,只有二十余首,但可以说首首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其中的《观沧海》,是他唯一的一首纯粹描写自然景色的作品: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总题为《步出夏门行》一名《碣石篇》四首组诗的第一首。诗中写的是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东征乌桓,胜利回师途中,时值深秋,登碣石山,所看到的渤海壮丽景色。
《碣石篇》组诗共四首,其余三首是:描写班师归途所见的冬天地景色《冬十月》、写黄河以北的气候和民风的《土不同》和《龟虽寿》。这四首全是四言诗,四言是最早见诸于《诗经》的盛行于周代的民歌的一种诗体,在曹诗中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古典诗词中永吟大海的作品不少,但能与曹操的《观沧海》相匹敌的,可以说是极其少见的。你看,大海在诗人的笔下气势是何等的磅礴,景象是何等雄奇:波动不息的海水汪洋无边,碣石山与海中的岛屿耸然对峙;山下茂密的树木与丰美的水草呈现一片蓬勃的生机;寒气袭人的秋风乍起,掀动滔天的波浪;大海吞吐万物,包孕宇宙,好象连太阳、月亮、星辰和银河都闪现在无垠的海涛之中。
诗人用海上瑰丽景色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他在战争中取胜后的那种踌躇满志、情意飞扬的心境。
字面意思就是这样...
具体的文言虚词什么的查查古文字典,比较有把握.
生活在东汉末年,与蜀、吴争霸中国的魏王(武帝)曹操(公元155-220),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但作为一个诗人,他的才华和他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贡献,却得到一致的公认。
以他为首的建安文学集团的出现(建安是汉献旁的年号),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很辉煌的时期。建安诗风,一扫两汉诗家以取悦帝王为能事的浮华靡丽的颓风,苍劲悲壮,刚健豪放,被文学史家誉之为"建安风骨"。《魏书》说,曹操"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曹操留传后世的诗作不多,只有二十余首,但可以说首首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其中的《观沧海》,是他唯一的一首纯粹描写自然景色的作品: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总题为《步出夏门行》一名《碣石篇》四首组诗的第一首。诗中写的是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东征乌桓,胜利回师途中,时值深秋,登碣石山,所看到的渤海壮丽景色。
《碣石篇》组诗共四首,其余三首是:描写班师归途所见的冬天地景色《冬十月》、写黄河以北的气候和民风的《土不同》和《龟虽寿》。这四首全是四言诗,四言是最早见诸于《诗经》的盛行于周代的民歌的一种诗体,在曹诗中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古典诗词中永吟大海的作品不少,但能与曹操的《观沧海》相匹敌的,可以说是极其少见的。你看,大海在诗人的笔下气势是何等的磅礴,景象是何等雄奇:波动不息的海水汪洋无边,碣石山与海中的岛屿耸然对峙;山下茂密的树木与丰美的水草呈现一片蓬勃的生机;寒气袭人的秋风乍起,掀动滔天的波浪;大海吞吐万物,包孕宇宙,好象连太阳、月亮、星辰和银河都闪现在无垠的海涛之中。
诗人用海上瑰丽景色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他在战争中取胜后的那种踌躇满志、情意飞扬的心境。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舍身薄凉客
- 2021-03-15 16:49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