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创造的中心课题是创造形象。审美形象一方面应能深刻地体现生活的本质和内蕴,另一方面必须具有通常所谓的形象性。然而徒有形象性并不能成为艺术。例如动物教科书对各种动物的生理、生态与习性都有详尽的文字描述,甚至还配以精确的图形,但是它们不动人,没有人会把它们当成艺术欣赏的对象。相反,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虽寥寥数笔,却神采飞扬,被人们公认为审美精品。究其原因,是由于前者只存在非艺术的认识价值,后者于对象世界的把握和反映则融认识与情感为一体。对文学创造的情感特征,我国古人多有论及。《毛诗序》说诗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陆机的《文赋》说“诗缘情而绮靡”,刘勰赞许风雅的作者“吟咏性情”、“为情而造文”。在西欧,巴尔扎克说他的小说是“以热情为元素”,列夫·托尔斯泰更是把情感性提到文学本体的地位,普列汉诺夫指出艺术不仅表现情感也表现思想。西方现代一些美学流派,如科林伍德的自我表现说、苏珊朗格的情感符号论,都视情感为艺术之根本。我国作家孙犁说:“在创作上,不能吝惜情感。情感付出的越多,收回来的就越大。”因此我们可以说文学创造不只是认识活动,同时还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属情感评价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创造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是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把握。
情感把握是一种价值取向的把握。人是在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中活动的有生命、有情欲、有目的的存在物,他的业已形成的思想意识,包括需要、态度、观念、信念、习惯等等,与当下面临的事物之间发生的不只是认识反映关系,还有价值——评价关系。所谓价值——评价关系,就是意义关系。例如,当我们说水是氢和氧的化合物时,这无疑是种认识或反映,而指出水为人的生存所必需则属于评价,属于价值意义的判断。对价值意义的切身体验而形成的心理反应谓之情感,发生这种切身体验的心理反应过程就是情感过程。
在我们理解文学创造是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把握这一原则时,应该明确,它虽然与科学有别,却不是脱离认识的单纯的情感或情绪的表现,而是认识与评价的统一,理智与情感的统一,真理追求与价值取向的统一。具体说,在文学创造中,情感是推动认识的动力,认识是情感形成的依凭。在这里,认识是饱含着情感的认识,情感是渗透着认识的情感,两者水乳交融。没有情感的认识是科学的认识,徒有情感而无认识为依凭也不会使文学创造走向真正的艺术。
1.下列对文学创造的情感特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情感是文学创造的特征,对对象世界的反映和把握如果能融认识与情感为一体,便可能使客观的事物形象成为艺术欣赏的对象。
B.许多文学艺术家都非常重视文学创造的情感特征,他们大都认为情感是文学艺术创造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有的甚至把它视为艺术的根本。
C.“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缘情而绮靡”都是说情感是文学创造的前提条件,托尔斯泰更是认为情感性是文学的本体。
D.文学创造不只是一种认识活动,同时还是审美活动,而这种审美活动又等同于情感评价活动,这就进一步说明了情感特征是文学创造的基本特征之一。
2.下列对情感和认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认识和情感是文学创造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方面。即文学创造不仅是对社会的认识,同时还包含了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把握。
B.认识和情感是对事物的两种不同态度,认识是对事物本身的客观属性的反映,而情感则是主观的。
C.情感是推动认识的动力,认识是情感形成的依凭,认识必须饱含情感,情感也需要渗透着认识,二者总是相辅相成的。
D.文学创造需要认识与情感的水乳交融,单纯的认识与空洞的情感,都不会使文学创造走向真正的艺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把动物教科书中对各种动物的生理、生态与习性等详尽的文字描述融人情感,就会使这些动物成为艺术欣赏的对象。
B.古今中外的文学创造实践验证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无情感便无文学,无真情感也不会有真文学。
C.情感是推动认识的动力,所以只要认识客观事物的时候饱含激情,就会获得正确的科学的认识。
D.情感是一种切身的体验,但并非所有的文学创造都能切身体验,诸如,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和那些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创造过程中就不需要作家的任何体验。
文学创造的中心课题是创造形象。审美形象一方面应能深刻地体现生...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6 15:28
- 提问者网友:了了无期
- 2021-01-06 01:37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冷風如刀
- 2019-10-14 13:48
1.D2.C3.B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千夜
- 2019-04-28 10:23
正好我需要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