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思念亲人的诗句
答案:7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5 03:13
- 提问者网友:一抹荒凉废墟
- 2021-04-04 10:35
苏轼思念亲人的诗句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逐風
- 2021-04-04 11:42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
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
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像在人间?
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的洒在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之时才圆?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离人能平安康健,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
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
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像在人间?
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的洒在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之时才圆?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离人能平安康健,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煞尾
- 2021-04-04 16:14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至于江城子...那个不适合安慰吧...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至于江城子...那个不适合安慰吧...
- 2楼网友:往事隔山水
- 2021-04-04 15:15
我比较喜欢的是《江城子 忆梦》也是怀念亲人的
不过那个亲人挂了
是悼亡的
不过那个亲人挂了
是悼亡的
- 3楼网友:笑迎怀羞
- 2021-04-04 13:46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4楼网友:鸠书
- 2021-04-04 13:25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不一定是苏轼的。(*^__^*)...嘻嘻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不一定是苏轼的。(*^__^*)...嘻嘻
- 5楼网友:轻雾山林
- 2021-04-04 13:06
词·江城子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1]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
[1]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苏轼十九岁与同郡王弗结婚,嗣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调和,甘苦与共。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的祖莹。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一次梦见王弗后写的,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生者与死者虽然幽明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不思量,自难忘”两句,看来平常,却出自肺腑,十分诚挚。
“不思量”极似无情,“自难亡”则死生契阔而不尝一日去怀。这种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怎么也难以消除。读惯了词中常见的那种“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柳永)的爱情浓烈的词句,再来读苏轼此词,可以感受到它们写出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类型。前者是青年时代的感情,热烈浪漫,然而容易消退。后者是进入中年后一起担受着一生忧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样,平淡无奇,然而淡而弥永,久而弥笃。苏轼本来欣赏“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这首词表达的感情就是如此,因此才能生死不渝。
此词还有一个值得注意之处,即这次梦中的夫妻相会,清楚地打上了生死之别的烙樱梦中的王弗“小轩窗,正梳妆”,犹如结缡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但是十年来的人世变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创伤在双方都很显然。
苏轼由于宦海浮沉,南北奔走,“尘满面,鬓如霜”,心情十分苍老。王弗见了苏轼,也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似乎在倾诉生离死别后的无限哀痛。生活的磨难,对于无意识的梦境,同样起着潜在而深该的影响。末了三句设想亡妻长眠于地下的孤独与哀伤,实际上两心相通,生者对死者的思念更是惓惓不已。
词·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①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②丙辰: 熙宁九年(1076)。苏辙字子由。 ③李白《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④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 是何年。” ⑤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长圆。” ⑦婵娟:月色美好。 【品评】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开 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唐人称李白为“谪仙”, 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已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风归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 引着他。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 来得温暖亲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广寒清虚的天 上宫阙。虽在尘凡而胸次超旷,一片光明。下片怀人。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 欢离合即为其一。苏轼兄弟情谊甚笃。他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 已有六年不见了。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 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 爱重”(颍州初别子由),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 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 这个人生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 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这首词上片执着人生,下片善处人生,表现
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词中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厚,并 出以潇洒之笔,一片神行, 不假雕琢, 卷舒自如.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1]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
[1]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苏轼十九岁与同郡王弗结婚,嗣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调和,甘苦与共。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的祖莹。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一次梦见王弗后写的,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生者与死者虽然幽明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不思量,自难忘”两句,看来平常,却出自肺腑,十分诚挚。
“不思量”极似无情,“自难亡”则死生契阔而不尝一日去怀。这种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怎么也难以消除。读惯了词中常见的那种“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柳永)的爱情浓烈的词句,再来读苏轼此词,可以感受到它们写出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类型。前者是青年时代的感情,热烈浪漫,然而容易消退。后者是进入中年后一起担受着一生忧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样,平淡无奇,然而淡而弥永,久而弥笃。苏轼本来欣赏“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这首词表达的感情就是如此,因此才能生死不渝。
此词还有一个值得注意之处,即这次梦中的夫妻相会,清楚地打上了生死之别的烙樱梦中的王弗“小轩窗,正梳妆”,犹如结缡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但是十年来的人世变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创伤在双方都很显然。
苏轼由于宦海浮沉,南北奔走,“尘满面,鬓如霜”,心情十分苍老。王弗见了苏轼,也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似乎在倾诉生离死别后的无限哀痛。生活的磨难,对于无意识的梦境,同样起着潜在而深该的影响。末了三句设想亡妻长眠于地下的孤独与哀伤,实际上两心相通,生者对死者的思念更是惓惓不已。
词·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①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②丙辰: 熙宁九年(1076)。苏辙字子由。 ③李白《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④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 是何年。” ⑤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长圆。” ⑦婵娟:月色美好。 【品评】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开 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唐人称李白为“谪仙”, 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已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风归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 引着他。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 来得温暖亲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广寒清虚的天 上宫阙。虽在尘凡而胸次超旷,一片光明。下片怀人。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 欢离合即为其一。苏轼兄弟情谊甚笃。他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 已有六年不见了。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 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 爱重”(颍州初别子由),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 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 这个人生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 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这首词上片执着人生,下片善处人生,表现
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词中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厚,并 出以潇洒之笔,一片神行, 不假雕琢, 卷舒自如.
- 6楼网友:末日狂欢
- 2021-04-04 12:03
词·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①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②丙辰: 熙宁九年(1076)。苏辙字子由。 ③李白《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④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 是何年。” ⑤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长圆。” ⑦婵娟:月色美好。 【品评】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开 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唐人称李白为“谪仙”, 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已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风归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 引着他。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 来得温暖亲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广寒清虚的天 上宫阙。虽在尘凡而胸次超旷,一片光明。下片怀人。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 欢离合即为其一。苏轼兄弟情谊甚笃。他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 已有六年不见了。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 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 爱重”(颍州初别子由),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 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 这个人生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 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这首词上片执着人生,下片善处人生,表现
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词中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厚,并 出以潇洒之笔,一片神行, 不假雕琢, 卷舒自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①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②丙辰: 熙宁九年(1076)。苏辙字子由。 ③李白《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④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 是何年。” ⑤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长圆。” ⑦婵娟:月色美好。 【品评】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开 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唐人称李白为“谪仙”, 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已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风归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 引着他。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 来得温暖亲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广寒清虚的天 上宫阙。虽在尘凡而胸次超旷,一片光明。下片怀人。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 欢离合即为其一。苏轼兄弟情谊甚笃。他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 已有六年不见了。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 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 爱重”(颍州初别子由),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 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 这个人生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 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这首词上片执着人生,下片善处人生,表现
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词中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厚,并 出以潇洒之笔,一片神行, 不假雕琢, 卷舒自如.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