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所认为的最好且可行的政体是什么,六种政体分类,为何贵族制是亚里士多德最倾向的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4 08:20
- 提问者网友:我没有何以琛的痴心不悔
- 2021-03-23 09:43
亚里士多德所认为的最好且可行的政体是什么,六种政体分类,为何贵族制是亚里士多德最倾向的
最佳答案
暂无最佳答案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街头电车
- 2021-03-23 13:59
亚里士多德的有点复杂,简化的应该是来自马基雅维利,其实任何政体都包含它自身的反面,民主制是the least bad的政体(丘吉尔语),基督教世界应该以君主制为唯一合法真题。
- 2楼网友:山河有幸埋战骨
- 2021-03-23 12:26
亚里士多德采用与众不同的方法,从最好的生活方式推演出最好的政体。最好的生活是能够不断提升和完善人性的生活。这种最好的生活方式,只有在最好的政体即贵族政体中才是可行的,其中教育是基石。
亚里士多德正是沿着政体——城邦——公民——公民权利的理论逻辑展开的,换句话说政体归根到底是由政治权利决定的。他认为,政体是一种公务团体,它被看做是一种体现国家最高权力的政治制度,在这个意义上,他提出了划分政体的两个标准,依据政体的目的和掌握最高权力人数的多少以及按照财富标准将政体分为正宗政体: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他们分别是一个人,少数人和多数人掌握最高权力,但都以城邦公共利益即城邦的全体幸福为目的。相反,变态政体包括: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屏幕政体,他们在掌握最高权力的人数上和正宗政体一样,也是有一个人,少数人和多数人,只是都以谋取掌权者自身的利益为目的。在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中坚持了“质”和“量”,以及调节两者的“度”的原则。首先是质。质的差别是城邦的存在基础,这里的质是指“自由身份、财富、文化和高贵的出身”,在城邦中的身份制度和等级制度,以及官职的安排,权力的分配,是公民间质的不同表现。 其次是量。量在政体里更多的说的是人数,这是亚里士多德政体原则里最简单的原则,但是在不同阶级量的对比,又往往是由质的差别造成的,不管按照什么样的质来划分,在一个注重多样化,遵循自然规律的城邦来说,总是有多少之分,在各种政体中不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就是多数人统治少数人。最后是度,即中道平衡。亚里士多德看到完全依靠质即人的财富、文化和高贵的出身的政体,如君主政体和贵族政体,依靠才能和品德的统治,最终变成依靠世袭来维系,君主政体的继承问题,贵族政体的品德保持问题,使得这两种理论上比较优秀的政体无一例外的蜕化。相反,单纯依靠人数多少实行“轮番统治”的共和政体和平民政体,也会导致寡头政体或僭主政体的出现。显然只是以质、量为标准来设计政体不是导致过度就是不及。优良的政体是能使质和量达到优势互补,调和平衡的政体。实现穷人在良方面的优势与富人在质上的优势的平衡就可以避免两者的不足,结合两者的优点,这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中产阶级的特点:不仅在量上超过其他两个阶级(富人和穷人)的总和,即使是只超过了一个阶级的人数,就有可能建立“共和政体”,这种政体取中道而行,不走极端,从而能长久维持。在质上中产阶级虽没有君主和贵族卓越的品德、高贵的出身,也不像寡头们拥有大量的财富,但却比出身贫贱,为生活所累的下层公民更有时间和精力参与政治生活,更希望稳定的秩序,也就是相对于富有者是不及,相对于贫穷者是过度的中间力量。所以他本人崇尚奴隶主共和制。因为共和制是“中间”的政体,中间成分在其中各个方面处于优势地位,这也正符合他的中庸思想
亚里士多德正是沿着政体——城邦——公民——公民权利的理论逻辑展开的,换句话说政体归根到底是由政治权利决定的。他认为,政体是一种公务团体,它被看做是一种体现国家最高权力的政治制度,在这个意义上,他提出了划分政体的两个标准,依据政体的目的和掌握最高权力人数的多少以及按照财富标准将政体分为正宗政体: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他们分别是一个人,少数人和多数人掌握最高权力,但都以城邦公共利益即城邦的全体幸福为目的。相反,变态政体包括: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屏幕政体,他们在掌握最高权力的人数上和正宗政体一样,也是有一个人,少数人和多数人,只是都以谋取掌权者自身的利益为目的。在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中坚持了“质”和“量”,以及调节两者的“度”的原则。首先是质。质的差别是城邦的存在基础,这里的质是指“自由身份、财富、文化和高贵的出身”,在城邦中的身份制度和等级制度,以及官职的安排,权力的分配,是公民间质的不同表现。 其次是量。量在政体里更多的说的是人数,这是亚里士多德政体原则里最简单的原则,但是在不同阶级量的对比,又往往是由质的差别造成的,不管按照什么样的质来划分,在一个注重多样化,遵循自然规律的城邦来说,总是有多少之分,在各种政体中不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就是多数人统治少数人。最后是度,即中道平衡。亚里士多德看到完全依靠质即人的财富、文化和高贵的出身的政体,如君主政体和贵族政体,依靠才能和品德的统治,最终变成依靠世袭来维系,君主政体的继承问题,贵族政体的品德保持问题,使得这两种理论上比较优秀的政体无一例外的蜕化。相反,单纯依靠人数多少实行“轮番统治”的共和政体和平民政体,也会导致寡头政体或僭主政体的出现。显然只是以质、量为标准来设计政体不是导致过度就是不及。优良的政体是能使质和量达到优势互补,调和平衡的政体。实现穷人在良方面的优势与富人在质上的优势的平衡就可以避免两者的不足,结合两者的优点,这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中产阶级的特点:不仅在量上超过其他两个阶级(富人和穷人)的总和,即使是只超过了一个阶级的人数,就有可能建立“共和政体”,这种政体取中道而行,不走极端,从而能长久维持。在质上中产阶级虽没有君主和贵族卓越的品德、高贵的出身,也不像寡头们拥有大量的财富,但却比出身贫贱,为生活所累的下层公民更有时间和精力参与政治生活,更希望稳定的秩序,也就是相对于富有者是不及,相对于贫穷者是过度的中间力量。所以他本人崇尚奴隶主共和制。因为共和制是“中间”的政体,中间成分在其中各个方面处于优势地位,这也正符合他的中庸思想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