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①,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①“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作者简介
赵执信(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
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
1.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词的妙处。(3分)
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秋暮吟望赵执信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词的妙处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4 10:33
- 提问者网友:寂寞梧桐
- 2021-03-23 12:24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渊鱼
- 2019-12-23 01:30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颔联中“常”“偏”两字用得很妙.“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著落日之色;“偏”字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的心绪与情感.这是深孕诗情的“常”字和“偏”字.山是四时、朝暮都存在的,晦明朝夕,仪态万方,决非“常带”斜阳之色.诗人这样说,无非表明,他只是在这暮色苍茫之际才远眺寒山,这时的寒山已被夕阳染上昏黄黯淡的颜色.“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人望中自不免生迟暮之感.更何况山高秋晚,望之一派森森寒意,这“寒山”“斜阳”,给诗人带来什么感受,还用费辞吗?至于“新月”,是上弦的弯环恰似钩的月亮.但新月之明,为时很短,很快就会西沉.现在却是昏黄的上弦月,而且偏偏照临在“无边落木萧萧下”的疏林之上,飒飒秋风之中(无风何至落叶!)这位偃蹇老去的诗人,看了那些落叶,已不胜摇落之悲,更何况又敷上新月的凄迷昏黄之色?那个“偏”字,不正和苏轼中秋词“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的“偏”字同一意蕴,透露出诗人心中的怨悱惆怅么?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轮獄道
- 2020-03-12 10:15
这个问题的回答的对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