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灯柱挂老鼠箱’,就是谑笑高矮悬殊之男女拍拖恋爱的老话。
但知道这句话来由的人恐怕不多。因为在香港港九街头挂了近百年的老鼠箱——其实应叫鼠尸收集箱,早已因节省政费开支而取消了,以后的死鼠就当做一般垃圾来处理,只希望丢弃死鼠的市民,先用胶袋盛载着鼠尸才丢到垃圾堆去。
香港之所以曾经有过老鼠箱,是由于一段惨痛的鼠疫流行往事。在几天里就死掉近六千人的鼠疫,发生于中日甲午战争的1894年。当时仅仅是6月7日那一天内,中环太平山那一个人口挤住得最密的地区,就死掉了一百多人,且又有六十多人被传染上这种不治之症,闹得香港人人自危。
当时的防疫措施,是把病人隔离,并禁止离开本港,免得把疫症传往别处。死于疫症的遗尸都集中起来,先泡浸石灰水,然后埋葬(当年还未有火葬)。死者住过的屋宇也要执行彻底薰烟消毒。这么一来,就更闹得人心惶惶,不可终日。当时二十多万居民中,在短时间内,就有超过八万人仓惶离开香港去避疫,使得市面上一片萧条惨淡。这种死得人多而又传播迅速的鼠疫,任何人都有机会毫无征兆地染得,一两天内腋下胯间的淋巴腺一起核,就发热昏迷,瞬即死去,病因不明,无法可治,死后混身发黑,故又叫‘黑死症’。
港府虽已收购了中环的九如坊、善庆里、芽菜巷、美轮里等处疫区屋宇,拆为平地,但疫症仍闹到1895年才稍戢。但以后一连几年,每到春末夏初,疫势都猖獗起来,直闹到1904年才渐见好转。因为追查不到鼠疫的病源,只能作消极的防范。
后来有一个日本医生,在坚尼地城医院发现鼠疫是由一种杆状菌造成。再经专家们协力研究,追查出这种菌是由寄生在老鼠身上的虱子所附带,由老鼠将毒四处传播去杀人。不过,被虱咬过的老鼠,也先毒发身亡,虱又再去咬人,因此一时之间,就使人觉得死鼠比较活鼠更为可怕。当知道疫症是由死老鼠传播后,从那时起,政府就展开了灭鼠运动,曾以两个仙来收购一只死鼠,后竟涨价到每只五仙。
不久,各处街头都出现了电灯柱挂老鼠箱的现象,鼠箱是用来收集鼠尸的,箱内已贮好了消毒液剂,同时又创设了强迫执行‘洗太平地’的制度,普遍施行。日军侵占香港后,中断了三年八个月。战后又再恢复,直到二三十年前,这制度才无疾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