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收入水平,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办法
- 提问者网友:浮克旳回音
- 2021-05-05 10:37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独行浪子会拥风
- 2021-05-05 11:52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2003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090美元,这预示着我国消费结构将逐步向发展型、享受型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安贺新表示,在经历了传统的基本生活消费、改善生活的电器普及消费后,经过几年的购买力积累,我国消费形态目前正逐步向发展型和享乐型消费转移——以住房、汽车、移动通讯设备、旅游、教育、娱乐为主的新的消费浪潮正在蓬勃兴起。
亚洲证券一份关于消费升级的报告显示,几种新的消费热点正在浮出水面,这将成为我国消费结构升级的主要标志。
首先是和健康相联系的食品业发展迅速。根据2003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2002年和1990年相比,在城市家庭人均全年购买的食品商品中,数量增长最快的是鲜奶、水产品、家禽等,乳品和乳制品一跃成为重要的消费升级热点。
其次,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尤其是致力于大城市房地产开发的公司。中国商业联合会的“2004年中国消费品市场预测报告”指出,消费性支出增长趋缓,非消费性支出继续增长并超过消费型支出,其中特别是居民用于购房和社会保障的支出增长速度加快,是今年一个显著特点。
第三,旅游、娱乐业等非实物消费业的增长,并由此带动的现代物流运输业的全面发展。
商业联合会的预测报告同时显示,高科技、数码产品消费增长势头强劲。据2003年上市的数码产品数据分析,数码产品将成为IT领域一个新的增长点。
另外,美容经济正成为新兴消费热点。即将发布的《2004年中国美容年度报告》指出,目前美容行业发展飞速,其增长速度是我国GDP增长速度的两倍,就业者在400万至500万人之间,年产值达1000亿元,在第三产业中占5.21%.这些都表明美容经济正在成为继车房、电子通讯、旅游之后的“新兴消费热点”。
安贺新表示,我国的消费结构升级目前分为高收入阶层、工薪阶层、低收入阶层和农村居民四个层次的阶梯式升级,政府应分别予以引导,以带动我国整体消费水平和质量的上升。
首先,针对目前高收入阶层的消费升级,主要集中在旺盛的住房和汽车需求上。一方面房地产开发和汽车生产企业正在积极开发生产迎合高收入群体消费需求的产品品种;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制定适当的消费政策,使更多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其中降低消费门槛,清理汽车、住房中的各种不合理收费至关重要。
第二,对于工薪阶层而言,尽管这个社会最重要的消费群体不拥有最多的财富,但却拥有最多的消费者。庞大的消费群体蕴藏着丰富的购买力,如何使这部分消费潜能释放,是各项消费政策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一项对工薪阶层居民储蓄意向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居民储蓄总额中,有57%准备用于医疗、养老和子女教育,其余43%准备用于购买住房、汽车和耐用消费品的升级。工薪阶层购买住房以经济适用房为主,大多数选择住房贷款的消费方式,而子女教育、医疗、养老也是其消费的侧重点。针对这一群体的消费特点,有关部门在加大引导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同时,应进一步完善住房信贷政策,放宽购房贷款范围、额度、利率和首付比例,并加大对教育、医疗体系的投入。
第三,低收入阶层由于收入水平的限制,面对想要达到的消费目标缺乏相应的购买能力。这个群体在消费上还只能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为主,实现高一层次的消费需求还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增加收入和实施扶助政策是带动低收入群体消费升级的关键。政府应扩大保障范围和提高保障水平,并为低收入群体创造就业机会,帮助低收入群体提高就业能力。正在实施的政府购买公益岗位,就是成功帮助低收入群体就业的好办法。
与此同时,占我国人口70%以上的农村居民也同样面临消费升级,但与城镇居民相比,还属于较低层次的升级,即从生活必需品向中低档耐用消费品进行升级。
怎样给予农民收入年终补贴,这里介绍一个补贴公式,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公式是:
S=[Q(M-N)+ (P-Q)/ Z ]·Y。
在公式中,S表示每年对农民收入的实际补贴,M表示当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N表示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率,Q表示农民实际的年收入,P表示城镇居民的实际收入, Z表示设定缩小城乡收入差别的年限,Y是最终保有城乡收入差别百分比。这个公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形成当年城乡收入新差距,即Q(M-N)。以2006年为例,这一年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M为11%,农民收入增长率N为6%,相差5个百分点,农民这年实际收入Q为3587元,应补贴3587元的5%,才能在这一年赶上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这个差额约为180元。二是历史形成的收入差距,即(P-Q)/Z。还以2006年为例,这一年城镇居民收入P为11759元,城乡收入之差是8172元。设定城乡差别消除期为30年,即是在30年内填平补齐这个收入差距,这样每年补贴的平均值就是两者收入之差除以30所得的商。通过30年填平这个差额,每年应平均补贴约270元。总计这年应补贴450元。当然30年后不可能、也不应该使之绝对平衡,应保有一定的差距。比如使农民的收入是城镇居民收入的70%,就是308元。80%就是352元。按9.4亿农民计算这一年的补贴就相当于对农业的整个投入。应指出整个补贴不是固定不变的,将随国民收入的提高而提高。(P-Q)/Z的补贴,可以是以某年为起点的一个不变常数,。比如270元的80%的补贴是212元,这212元就是以2006年为起点今后30年间的一个常数,这个补贴的值是不变的。但Q(M-N)的值180元是变化的。因为一般年景农业增长率只在3%左右,很难达到6%。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将会在10%以上,年年差距拉大,补贴的百分比将会提高很多。再加上农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基数增大,财政对农民年终收入补贴绝对值将逐年加大。这个补贴公式是理论推导。在实际的掌握上,由于是新的工作,可以由少到多地逐步增加。可先解决当年形成的差额补贴,如06年的每个农民180元;再逐步解决历史所形成的差额平均值,6年的270元,就能起到缩小城乡收入差别的作用。如果同时运用,则缩小城乡收入差别的效果明显加快。
对农民年终收入补贴要解决一个思想认识问题,不完全是存在着怜农思想,主要是拓展农村消费大市场,解决社会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因此政府要舍得投入才能见成效。正常年景的投入要占到当年GDP的3%。在06年就是6000亿元,我们做到了吗?为什么市场经济愈发展,城乡差距愈大?政府的社会主义资金投入不足是根本原因。。
- 1楼网友:封刀令
- 2021-05-05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