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作者写作背景是怎样的?
答案:4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5 06:57
- 提问者网友:缘字诀
- 2021-02-04 08:59
《水浒传》的作者写作背景是怎样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春色三分
- 2021-02-04 10:11
《水浒传》产生于元末明初,是长期以来民间的集体创作和作家艺术加工的产物。故事大约发生在北宋年间。北宋徽宗时,政治黑暗官僚腐败,社会矛盾急剧恶化,我国北方爆发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这就是《水浒传》的创作素材,有关此次起义,史书皆有零星记载。起义声势浩大,但后来失败,义军因而有传奇色彩,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此背景下,施耐庵罗贯中集其大成,在民间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再创作,终成长篇章回小说.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迷人又混蛋
- 2021-02-04 12:11
水浒传是作者体现官僚作风腐败的作品。
- 2楼网友:千杯敬自由
- 2021-02-04 11:27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奄以北宋宋江起义的史料为主要依据,成功塑造了108位英雄好汉的形象,如宋江、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等。读读《水浒传》吧,那荡气回肠的文字、栩栩如生的人物、波澜壮阔的场景,一定会让你心驰神往,回味无穷!
- 3楼网友:迟山
- 2021-02-04 11:00
水浒传》的作者简介
《水浒传》的原著者,旧时有说是施耐庵著的,有说是罗贯中著的,有说是施耐庵、罗贯中合著的。?
其实水浒英雄故事起源于宋代的民间传说。宋代的笔记中就记载了民间关于宋江三十六个好汉的赞述。元代戏曲、话本中,有关水浒题材的作品就更多了,至今仍留 存剧本有19种(剧目有30多种)。现代通常的说法,主要是由施耐庵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通过其再创作,编写成这部完整的、艺术形象丰满感人的古典小说; 而罗贯中在编辑、修改方面也出了力。?
施耐庵名子安,耐庵为字,原籍江苏兴化,元末明初人。他出身于船家,家境贫寒。童年时随其父至苏州。13岁在浒墅关读书。29岁中举人,曾任山东郓城县学 训导。35岁中进士,任到钱塘县县尹。因与权贵不合,辞官回苏州。他富于才华。据说他曾为元末反元武装东吴张士诚的幕僚。这些经历,对他编创这部四大中国 古典小说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应当起过积极的作用。《水浒传》的编创完成,大约费去了他后半生的大部分时间。?
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江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元末明初小说家,著有《三国志通俗演义》。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山东东平人。也有人认为是杭州或吉安人。撰有长篇小说《三国志通 俗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残唐五代史演义》,杂剧有《风云会》等。有人还认为,罗贯中还是《水浒传》的作者之一。
吴承恩(约1504—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曾作谐剧、杂说多种。一生不同流俗,刚直不阿。除了《西游记》外,他还写了许多风格清逸的诗歌,收集在《射阳先生存稿》中。
《水浒传》的背景介绍
为了避过战乱,完成自己写书的夙愿,施耐庵想到了先后做过松江同知和嘉兴同知的好友顾逖,这时顾逖已辞官回到兴化家中。兴化因地方偏僻,四周环水,交通不 便,一向有“自古昭阳(兴化的别名)好避兵”之说。于是施耐庵给顾逖去了封信,信里还附去一首诗:“年荒世乱走天 涯,寻得阳山好住家;愿辟草莱多种树,莫叫李子结如瓜。”
顾逖接到施耐庵的来信,赶快给施耐庵回了信,并答诗一首:“君自江南来问津,相逢一笑旧同寅。此间不是桃源境,何处桃源好避秦!”
施耐庵接信后,带着妻子申氏、二弟彦才和学生罗贯中,搭了民船,冒着烽烟,悄悄渡江北上,直奔兴化而来。
赋联表心迹
施耐庵觉得自己年逾古稀,要抓紧时间把书写完,于是又请顾逖帮忙,在兴化以东,靠近黄海边的白驹场买了房屋和田产,迁到白驹镇上定居。还在大门上写了一副对联:“吴兴绵世泽,楚水封明烟”,表明自己从苏州迁来隐居此地,从事著书的心迹。
元 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九月,常遇春攻破了平江。朱元璋再次派人寻找施耐庵,打听到他已避居兴化白驹场的消息,非常高兴,让刘伯温带着御笔旨意专 程登门恭请。这天,当刘伯温来到施耐庵的书斋时,忽听里面发出一阵阵激烈的撕打声和吆喝声,推门进去一看,只见施耐庵精神抖擞,抡起拳头,正和案头上一只 栩栩如生的纸老虎拼打,不禁哈哈大笑。施耐庵忙上前拜揖,刘伯温一边答礼,一边笑着说:“我这是二次奉旨前来恭请师兄。”
施 耐庵知刘伯温的来意,忙命家人摆上酒席来,殷勤劝刘伯温吃酒,自己也喝得很猛,一连干了几大杯,然后装着酒醉,伏案睡了。刘伯温近前一看,桌上放着他还未 写完的“景阳岗武松打虎”这一回书稿。他明白施耐庵是不愿为官的,就未再多加劝说,回去复旨了。
施耐庵唯恐朱元璋再 来征召,便到白驹场西边18里自己的庄田上,按苏州阊门外故居的格局,建了房院,迁来此地。并沿用故居的地名,东面叫枫桥,西面叫柳桥,北面叫板桥,总称苏家桥,亦称施家村。当时,村西有一芦苇荡,占地十余亩,荡中芦苇繁茂,水鸟甚多,每到秋冬季节,野鸭成群飞来。荡口直通河溪,沟河交岔,荡中有一土墩, 高高露出水面。施耐庵便以此为梁山泊,常和罗贯中一起,乘着小船,登临其上,犹如画家写生一般,专心从事创作。
书成坐天牢
施耐庵在施家桥住了一年多,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写作和修改《江湖豪客传》上,眼看全书即将写完,他又觉得书名不够含蓄,想换一个。罗贯中看出了老师的心思,就向他建议说:“老师,书名就叫《水浒传》吧!”施耐庵觉得这个意见很好,说: “水浒,就是水边,含有‘在野’的意思,还有典故,诗经上有‘古公父,朝来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是歌颂周代发祥史的。这书是写起义英雄的,叫它‘水浒’,非常合适!”
《水浒传》成书后,很快被借阅、传抄到社会上去。到了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冬天,抄本传到朱元璋皇宫里来了。朱元璋因为几次派人请施耐庵出来做官都没有来,所以看了这本书很生气,随即作了批示:“此倡乱之书也。是人胸中定有逆谋,不除之贻患。”于是秘密派人把施耐庵抓来,关进了刑部天牢。
不久,这件事让刘伯温知道了,便以同榜身份,到天牢里来探望施耐庵。施耐庵要刘伯温想个办法放他出去,刘伯温沉思了一下,狡黠地笑了笑说:“你是怎么进来的还是怎么出去吧。”说完就走了。
施耐庵反复琢磨刘伯温这两句话,心想:“我是因为写书坐牢的,还是要通过写书才能出去呀!”想着想着,他逐渐悟出道理来了:为什么 朱元璋要抓我,主要是《水浒传》写了宋江一伙人在梁山泊树起义旗造反,歌颂了落草为寇的英雄,触犯了他的忌讳。要是把宋江等人写成像张士诚那样,接受元朝招安,不是就行了吗?得到刑部的允许后,他就在天牢里,以张士诚降元为背景,把《水浒传》续下去。
《水浒传》的原著者,旧时有说是施耐庵著的,有说是罗贯中著的,有说是施耐庵、罗贯中合著的。?
其实水浒英雄故事起源于宋代的民间传说。宋代的笔记中就记载了民间关于宋江三十六个好汉的赞述。元代戏曲、话本中,有关水浒题材的作品就更多了,至今仍留 存剧本有19种(剧目有30多种)。现代通常的说法,主要是由施耐庵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通过其再创作,编写成这部完整的、艺术形象丰满感人的古典小说; 而罗贯中在编辑、修改方面也出了力。?
施耐庵名子安,耐庵为字,原籍江苏兴化,元末明初人。他出身于船家,家境贫寒。童年时随其父至苏州。13岁在浒墅关读书。29岁中举人,曾任山东郓城县学 训导。35岁中进士,任到钱塘县县尹。因与权贵不合,辞官回苏州。他富于才华。据说他曾为元末反元武装东吴张士诚的幕僚。这些经历,对他编创这部四大中国 古典小说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应当起过积极的作用。《水浒传》的编创完成,大约费去了他后半生的大部分时间。?
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江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元末明初小说家,著有《三国志通俗演义》。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山东东平人。也有人认为是杭州或吉安人。撰有长篇小说《三国志通 俗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残唐五代史演义》,杂剧有《风云会》等。有人还认为,罗贯中还是《水浒传》的作者之一。
吴承恩(约1504—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曾作谐剧、杂说多种。一生不同流俗,刚直不阿。除了《西游记》外,他还写了许多风格清逸的诗歌,收集在《射阳先生存稿》中。
《水浒传》的背景介绍
为了避过战乱,完成自己写书的夙愿,施耐庵想到了先后做过松江同知和嘉兴同知的好友顾逖,这时顾逖已辞官回到兴化家中。兴化因地方偏僻,四周环水,交通不 便,一向有“自古昭阳(兴化的别名)好避兵”之说。于是施耐庵给顾逖去了封信,信里还附去一首诗:“年荒世乱走天 涯,寻得阳山好住家;愿辟草莱多种树,莫叫李子结如瓜。”
顾逖接到施耐庵的来信,赶快给施耐庵回了信,并答诗一首:“君自江南来问津,相逢一笑旧同寅。此间不是桃源境,何处桃源好避秦!”
施耐庵接信后,带着妻子申氏、二弟彦才和学生罗贯中,搭了民船,冒着烽烟,悄悄渡江北上,直奔兴化而来。
赋联表心迹
施耐庵觉得自己年逾古稀,要抓紧时间把书写完,于是又请顾逖帮忙,在兴化以东,靠近黄海边的白驹场买了房屋和田产,迁到白驹镇上定居。还在大门上写了一副对联:“吴兴绵世泽,楚水封明烟”,表明自己从苏州迁来隐居此地,从事著书的心迹。
元 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九月,常遇春攻破了平江。朱元璋再次派人寻找施耐庵,打听到他已避居兴化白驹场的消息,非常高兴,让刘伯温带着御笔旨意专 程登门恭请。这天,当刘伯温来到施耐庵的书斋时,忽听里面发出一阵阵激烈的撕打声和吆喝声,推门进去一看,只见施耐庵精神抖擞,抡起拳头,正和案头上一只 栩栩如生的纸老虎拼打,不禁哈哈大笑。施耐庵忙上前拜揖,刘伯温一边答礼,一边笑着说:“我这是二次奉旨前来恭请师兄。”
施 耐庵知刘伯温的来意,忙命家人摆上酒席来,殷勤劝刘伯温吃酒,自己也喝得很猛,一连干了几大杯,然后装着酒醉,伏案睡了。刘伯温近前一看,桌上放着他还未 写完的“景阳岗武松打虎”这一回书稿。他明白施耐庵是不愿为官的,就未再多加劝说,回去复旨了。
施耐庵唯恐朱元璋再 来征召,便到白驹场西边18里自己的庄田上,按苏州阊门外故居的格局,建了房院,迁来此地。并沿用故居的地名,东面叫枫桥,西面叫柳桥,北面叫板桥,总称苏家桥,亦称施家村。当时,村西有一芦苇荡,占地十余亩,荡中芦苇繁茂,水鸟甚多,每到秋冬季节,野鸭成群飞来。荡口直通河溪,沟河交岔,荡中有一土墩, 高高露出水面。施耐庵便以此为梁山泊,常和罗贯中一起,乘着小船,登临其上,犹如画家写生一般,专心从事创作。
书成坐天牢
施耐庵在施家桥住了一年多,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写作和修改《江湖豪客传》上,眼看全书即将写完,他又觉得书名不够含蓄,想换一个。罗贯中看出了老师的心思,就向他建议说:“老师,书名就叫《水浒传》吧!”施耐庵觉得这个意见很好,说: “水浒,就是水边,含有‘在野’的意思,还有典故,诗经上有‘古公父,朝来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是歌颂周代发祥史的。这书是写起义英雄的,叫它‘水浒’,非常合适!”
《水浒传》成书后,很快被借阅、传抄到社会上去。到了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冬天,抄本传到朱元璋皇宫里来了。朱元璋因为几次派人请施耐庵出来做官都没有来,所以看了这本书很生气,随即作了批示:“此倡乱之书也。是人胸中定有逆谋,不除之贻患。”于是秘密派人把施耐庵抓来,关进了刑部天牢。
不久,这件事让刘伯温知道了,便以同榜身份,到天牢里来探望施耐庵。施耐庵要刘伯温想个办法放他出去,刘伯温沉思了一下,狡黠地笑了笑说:“你是怎么进来的还是怎么出去吧。”说完就走了。
施耐庵反复琢磨刘伯温这两句话,心想:“我是因为写书坐牢的,还是要通过写书才能出去呀!”想着想着,他逐渐悟出道理来了:为什么 朱元璋要抓我,主要是《水浒传》写了宋江一伙人在梁山泊树起义旗造反,歌颂了落草为寇的英雄,触犯了他的忌讳。要是把宋江等人写成像张士诚那样,接受元朝招安,不是就行了吗?得到刑部的允许后,他就在天牢里,以张士诚降元为背景,把《水浒传》续下去。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