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带哪里有卖英国可卡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05 13:42
- 提问者网友:欲望失宠
- 2021-05-04 15:13
广州一带哪里有卖英国可卡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街头电车
- 2021-05-04 16:17
广州十三行现状:广州十三行现地处广州市上下九路商业街东面,十三行也成为繁华的商业街,有衣服、首饰等等好看好买.广州西关有一条窄小的马路,名叫十三行,和广州市普通的街道一样,它一点也不显眼,然而,这一带曾是盛极一时的清代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在清朝年间,提起十三行,没有人不知道它的辉煌。 清朝廷衽闭关锁国政策,偌大的中国,只允许广州一口岸对外通商,造成广州的商船来往日益增多,国课日益兴旺,对外贸易得天独厚。 但是,清廷继承了明朝的传统,既要广州对外通商,又规定外国商人不得与其它中国商人发生直接买卖关系,外国商人来华朝廷交易,都要找指定的行商作为贸易的经纪和代理,这些指定的行商所开设的对外贸易行店,俗称"十三行"。十三行是在粤海关设立的第二年,即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五月建立的。地址就在如今的广州文化公元至海珠南路一带。 广州商馆区图 由于十三行专门负责对外贸易的业务,所以又称洋行,行商也叫洋商;第三、第四、第五家是英国的保和行、丰太行、隆顺行;第六、第七家是中和行;第十一家是法国的高公行;第十二家是西班牙的吕宋行;第十三家是丹麦的黄旗行。 这些外国商馆的后面就是中国行商集中的十三行街。实际上,十三夷馆是十三行的一个组成部分。同一个行,分作两处活动,一处是行商与本国商人交易的地方,一处是行商与外国商人交易的地方。 十三行实际是一个拥有商业特权的官商团体,由多家商行、洋行组成。组成十三行的商行数目经常变化,开始是十三家,他们是怡和行、广利行、同文行、同兴行、天宝行、兴泰行、中和行、顺泰行、仁和行、同顺行、义成行、东昌行、安昌行。 十三行主要是"承销外商进口商品;代表外商缴纳关税;代表政府管束外国商人,传达政令,办理一切与外商交涉事宜",所以十三行既是私商贸易组织,又是代表官方管理贸易和外事的机构。 1720年以后,清朝廷命令行商实行一种"保商"制度,外国商船到岸,必须找一家行商保商,保商对船的货物有优选购买的权利。干隆二十年(1757年)清廷关闭了福建、浙江、江苏三处海关,广州成为中国惟一对外通商口岸,规定所有进出口物品必须由十三行行商办理。如茶叶贸易,全国的茶叶出口集中在广州,皖、闽、粤、浙等省的茶商都须汇聚广州,通过十三行行商与外商进行茶叶交易。十三行这一特权官商实际垄断了中国的外贸市场。 十三行的鼎盛时期是清干隆至嘉庆年间。十三行最多达几十家,其中以四大巨富,潘启官、卢观恒、伍秉鉴、叶上林创办的同文行、广利行、怡和行、义成行、最为著名。如今,人们仍然可以从广州西关的同文路、怡和大街、宝顺大街、普源街、仁安街这些由洋行名改成的街名中,寻觅到当年十三行一度辉煌的历史痕迹。 那年间,十三行内外樯桅林立、彩旗飞扬、熙熙攘攘,一包包绫罗绸缎、茶叶、陶瓷堆积如山,来十三行交易的有英、法、丹麦、瑞典、荷兰、巴西、俄罗斯、葡萄牙、西班牙和东南亚数十个国家,十三行因而获得大量的财富。 广州一口通商和十三行贸易垄断一直延续到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长达一百五十六年多久。在这一时期,广州的贸易以其得天独厚的地位,处于调整发展的黄金时代。粤海关的税收每年高额递增,从平均每年五十万両发展到平均每年一百多万両银子。大量的外国银元从印度和欧美各国流入中国,粤海关税收的高额递增令清廷利令智昏,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光是嘉庆十七年(1812年),出口贸易値为白银一千五百万両,进口货物总値一千二百七十万両,出超额为二百四十万両。 十三行富甲一方,我扬天下的巨富有潘、卢、伍、叶四大家族,其中以潘氏家族和伍氏家族为最。 潘启官三代以经营丝、茶为主,财雄势大,资压群侪。数十年中,潘氏家族受到华商绅士拥戴,连续被选任为十三行首领。潘家在珠江南岸有一豪宅,金碧辉煌,古玩、珠翠琳琅满目。潘家经常在宅内大排筵席,还有能容纳百人的表演剧场。 潘启官的孙子潘正炜是个十分有作为的商人,被誉为能诗能文能画的"三绝清才"。1842年,法国巴黎一家杂志社报道,潘氏家族第三代孙潘正炜的财产总额超过一亿法郎。当年,英军勒索广州当局缴交赎城费,潘正炜捐白银六十四万両。鸦片战争期间,在英军即将进入广州,面临城毁国亡的紧急关头,潘正炜带头捐资二十六万両白银,联合十三行富商,购买战舰一艘,作海上防御之用。 伍家发迹稍迟于潘家,但后来居上。伍秉鉴,商名又叫伍浩官,在十三行经营怡和行。 伍浩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