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 柳永 名句
答案:3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2 02:22
- 提问者网友:自食苦果
- 2021-03-01 06:38
少年游 柳永 名句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十鸦
- 2021-03-01 07:18
少年游_古诗文网
作者:柳永 (宋代)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
憔悴楚宫腰。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
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这是柳永漫游长安时所作的一首怀古伤今之词。上片写词人乘舟离别长安时之所见。“参差”二句,点明所咏对象,以引起伤别之情。回首遥望长安、灞桥一带,参差的柳树笼罩在迷的烟雾里。风光和景物还和汉、唐时代一样。词人触景生情,思接百代。“衰杨”三句,进一步写灞桥风物的沧桑之变,既“古”且“衰”的杨柳,几经攀折,那婀娜多姿的细腰早已憔悴不堪了。时值霜秋,没有暖意融融的春风,杨柳已经不堪忍受,况复“几经攀折”,唯有憔悴而已矣!拟人化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形象生动,而且也增强了表达效果。上片通过描绘眼中景、心中事、事中情的顿挫,写出了词人伤别中的怀古,及怀古心中的伤今。
作者:柳永 (宋代)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
憔悴楚宫腰。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
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这是柳永漫游长安时所作的一首怀古伤今之词。上片写词人乘舟离别长安时之所见。“参差”二句,点明所咏对象,以引起伤别之情。回首遥望长安、灞桥一带,参差的柳树笼罩在迷的烟雾里。风光和景物还和汉、唐时代一样。词人触景生情,思接百代。“衰杨”三句,进一步写灞桥风物的沧桑之变,既“古”且“衰”的杨柳,几经攀折,那婀娜多姿的细腰早已憔悴不堪了。时值霜秋,没有暖意融融的春风,杨柳已经不堪忍受,况复“几经攀折”,唯有憔悴而已矣!拟人化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形象生动,而且也增强了表达效果。上片通过描绘眼中景、心中事、事中情的顿挫,写出了词人伤别中的怀古,及怀古心中的伤今。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鱼忧
- 2021-03-01 08:03
《少年游》,词牌名。又名《少年游令》、《小阑干》、《玉腊梅枝》。《乐章集》、《张子野词》入“林钟商”,《清真集》分入“黄钟”、“商调”。各家句读亦多出入,兹以柳永词为定格。五十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苏轼、周邦彦、姜夔三家同为别格,五十一字,前后片各两平韵。[1]
词牌格律
【定格】
对照词: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仄平平(韵)。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
【别格一】
对照词:苏轼《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
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韵)。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韵)。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别格二】
对照词: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
仄仄平平,仄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韵)。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仄仄平平,仄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别格三】
对照词:姜夔《少年游·双螺未合》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韵)。
双螺未合,双蛾先敛,家在碧云西。
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韵)。
别母情怀,随郎滋味,桃叶渡江时。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韵)。
扁舟载了匆匆去,今夜泊前溪。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韵)。
杨柳津头,梨花墙外,心事两人知。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对照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1]
- 2楼网友:慢性怪人
- 2021-03-01 07:33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
注释
①少年游:钦定词谱.又名《玉蜡梅枝》、《小阑干》.
②马迟迟:马行缓慢的样子.
③鸟:又作岛,指河流中的洲岛.
④原上:乐游原上,在长安西南.
⑤目断:极目望到尽头.四天垂:天的四周夜幕降临.
⑥归云:飘逝的云彩.这里比喻往昔经历而现在不可复返的一切.
⑦前期:以前的期约.既可指往日的志愿心期又可指旧日的欢乐约期.
⑧狎兴:游乐的兴致.狎:亲昵而轻佻.
⑨酒徒:酒友.萧索:零散,稀少,冷落,寂寞.
⑩少年时:又作去年时.
译文
在苍茫的长安古道上,我骑着一匹瘦马缓缓地行走着.古道旁边高大的柳树上许多知了在那狂乱地嘶叫着,声音让人难受.夕阳在寥阔无垠的郊原之外,而秋风吹在这旷野荒原上.我放眼向四处望去,没有人烟,只有旷阔的天空笼罩大地.往事如云烟,一去后便再无踪迹,不知何时,能再回到从前的好时光.如今寻欢作乐的兴致已经衰减,那些酒友也各自分开去,再也不像去年时那样纵情欢乐.
作品鉴赏
一般人论及柳永词者,往往多着重于他在长调慢词方面的拓展,其实他在小令方面的成就,也是极可注意的.叶嘉莹在《论柳永词》一文中,曾经谈到柳词在意境方面的拓展,以为唐五代小令中所叙写的“大多不过是闺阁园亭伤离怨别的一种‘春女善怀’的情意”,而柳词中一些“自抒情意的佳作”,则写出了“一种‘秋士易感’的哀伤”.这种特色,在他的一些长调的佳作,如《八声甘州》、《曲玉管》、《雪梅香》诸词中,都曾经有很明白的表现.然而柳词之拓展,却实在不仅限于其长调慢词而已,就是他的短小的令词,在内容意境方面也同样有一些可注意的开拓.就如这一首《少年游》小词,就是柳永将其“秋士易感”的失志之悲,写入了令词的一篇代表作.
柳永之所以往往怀有一种“失志”的悲哀,盖由于其一方面既因家世之影响,而曾经怀有用世之志意,而另一方面则又因天性之禀赋而爱好浪漫的生活.当他早年落第之时,虽然还可以藉着“浅斟低唱”来加以排遣,而当他年华老去之后,则对于冶游之事既已失去了当年的意兴,于是遂在志意的落空之后,又增加了一种感情也失去了寄托之所的悲慨.而最能传达出他的双重悲慨的便是这首《少年游》小词.
这首小词,与柳永的一些慢词一样,所写的也是秋天的景色,然而在情调与声音方面,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这首小词中,柳永既失去了那一份高远飞扬的意兴,也消逝了那一份迷恋眷念的感情,全词所弥漫的只是一片低沉萧瑟的色调和声音.从这种表现来判断,这首词很可能是柳永的晚期之作.开端的“长安”可以有写实与托喻两重含义.先就写实而言,则柳永确曾到过陕西的长安,他曾写有另一首《少年游》,有“参差烟树灞陵桥”之句,足可为证.再就托喻言,“长安”原为中国历史上著名古都,前代诗人往往以“长安”借指为首都所在之地,而长安道上来往的车马,便也往往被借指为对于名利禄位的争逐.不过柳永此词在“马”字之下接上“迟迟”两字,这便与前面的“长安道”所可能引起的争逐的联想,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衬.至于在“道”字上著以一“古”字,则又可以使人联想及在此长安道上的车马之奔驰,原是自古而然,因而遂又可产生无限沧桑之感.总之,“长安古道马迟迟”一句意蕴深远,既表现了词人对争逐之事早已灰心淡薄,也表现了一种对今古沧桑的若有深慨的思致.
下面的“高柳乱蝉嘶”一句,有的本子或作“乱蝉栖”,但蝉之为体甚小,蝉之栖树决不同于鸦之栖树之明显可见,而蝉之特色则在于善于嘶鸣,故私意以为当作“乱蝉嘶”为是.而且秋蝉之嘶鸣更独具一种凄凉之致.《古诗十九首》云“秋蝉鸣树间”,曹植《赠白马王彪》去“寒蝉鸣我侧”,便都表现有一种时节变易、萧瑟惊秋的哀感.柳永则更在蝉嘶之上,还加上了一个“乱”字,如此便不仅表现了蝉声的缭乱众多,也表现了被蝉嘶而引起哀感的词人心情的缭乱纷纭.至于“高柳”二字,则一则表示了蝉嘶所在之地,再则又以“高”字表现了“柳”之零落萧疏,是其低垂的浓枝密叶已凋零,所以乃弥见其树之“高”也.
下面的“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三句,写词人在秋日郊野所见之萧瑟凄凉的景象,“夕阳鸟外”一句,也有的本子作“岛外”,非是.盖长安道上安得有“岛”乎?至于作“鸟外”,则足可以表现郊原之寥阔无垠.昔杜牧有诗云“长空澹澹孤鸟没”,飞鸟之隐没在长空之外,而夕阳之隐没更在飞鸟之外,故曰“夕阳鸟外”也.值此日暮之时,郊原上寒风四起,故又曰“秋风原上”,此景此情,读之如在目前.然则在此情景之中,此一失志落拓之词人,又将何所归往乎?故继之乃曰“目断四天垂”,则天之苍苍,野之茫茫,词人乃双目望断而终无一可供投止之所矣.以上前半阕是词人自写其当时之飘零落拓,望断念绝,全自外界之景象着笔,而感慨极深.
下阕,开始写对于过去的追思,则一切希望与欢乐也已经不可复得.首先“归云一去无踪迹”一句,便已经是对一切消逝不可复返之事物的一种象喻.盖天下之事物其变化无常一逝不返者,实以“云”之形象最为明显.故陶渊明《咏贫士》第一首便曾以“云”为象喻,而有“暖暖空中灭,何时见余晖”之言,白居易《花非花》词,亦有“去似朝云无觅处”之语,而柳永此句“归云一去无踪迹”七字,所表现的长逝不返的形象,也有同样的效果.不过其所托喻的主旨则各有不同.关于陶渊明与白居易的象喻,此处不暇详论.至于柳永词此句之喻托,则其口气实与下句之“何处是前期”直接贯注.所谓“前期”者,可以有两种提示:一则是指旧日之志意心期,一则可以指旧日的欢爱约期.总之”期”字乃是一种愿望和期待,对于柳永而言,他可以说正是一个在两种期待和愿望上,都已经同样落空了的不幸人物.
于是下面三句乃直写自己当时的寂寥落寞,曰“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早年失意之时的“幸有意中人,堪寻访”的狎玩之意兴,既已经冷落荒疏,而当日与他在一起歌酒流连的“狂朋怪侣”也都已老大凋零.志意无成,年华一往,于是便只剩下了“不似少年时”的悲哀与叹息.这一句的“少年时”三字,很多本子都作“去年时”.本来“去年时’三字也未尝不好,盖人当老去之时,其意兴与健康之衰损,往往会不免有一年不乃一年之感.故此句如作“去年时”,其悲慨亦复极深.不过,如果就此词前面之“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诸句来看,则其所追怀眷念的,似乎原当是多年以前的往事,如此则承以“不似少年时”,便似乎更为气脉贯注,也更富于伤今感昔的慨叹.
柳永这首《少年游》词,前阕全从景象写起,而悲慨尽在言外;后阕则以“归云”为喻象,写一切期望之落空,最后三句以悲叹自己之落拓无成作结.全词情景相生,虚实互应,是一首极能表现柳永一生之悲剧而艺术造诣又极高的好词.总之,柳永以一个禀赋有浪漫之天性及谱写俗曲之才能的青年人,而生活于当日之士族的家庭环境及社会传统中,本来就已经注定了是一个充满矛盾不被接纳的悲剧人物,而他自己由后天所养成的用世之意,与他自己先天所禀赋的浪漫的性格和才能,也彼此互相冲突.他的早年时,虽然还可以将失意之悲,借歌酒风流以自遣,但是歌酒风流却毕竟只是一种麻醉,而并非可以长久依恃之物,于是年龄老大之后,遂终于落得了志意与感情全部落空的下场.昔叶梦得《避署录话》卷记下柳永以谱写歌词而终生不遇之故事,曾慨然论之曰:“永亦善他文辞,而偶先以是得名,始悔为己累,……而终不能救.择术不可不慎.”柳永的悲剧是值得后人同情,也值得后人反省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