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心理咨询报告怎么写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0-20 02:05
心理咨询报告怎么写
最佳答案
给你一个范例,你可以看看: 一、 基本情况 王XX,男,10岁,小学四年级生,独子。父母均为公司职员,大专文化,家庭基本和睦,无老人同住。 二、 主要问题 攻击性行为表现明显,伴交往不良,学习成绩中下。 父母主述:孩子在学校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而且时有动手发生,因此同学关系紧张,很少参加团体性活动,显得不合群。与老师很疏远,见到老师不会主动打招呼,并且对老师的批评感到反感,会在课堂上与老师争执。回到家中,与父母话很少,并且爱发脾气,不允许他人摸他的头,即使是亲戚们宠爱的表现,也会生气。因为经常怄气,所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不喜欢的老师,更不要听课。作业不会,也不会问老师或父母,也不愿意父母管他的功课。因此,学习成绩逐日下降。 三、 分析与诊断 (一) 有关测试结果 1. 该儿童的确实存在攻击性和交往不良倾向; 2. 该儿童的个性偏外向,有"乐群外向"的特点,与父母所述的"不合群"相矛盾,需具体分析原因; 3. 该儿童的智力与注意力正常,具有正常的学习能力,成绩下降,应着重考虑非智力因素。 (二) 成长过程 从小随父母生活,在幼儿园大班前基本上性格温顺,甚至比较胆小,对父母的话很听。这与父母的性格特点很相似,他们的做人风格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经常以息事宁人的方式教育孩子:要与小朋友团结,不可以打小朋友。如果有小朋友打你,你就躲开。甚至有时并不是孩子的错,只要有老师说今天王XX与某个小朋友"抢"玩具(实际上是后者抢前者的,老师也只是习惯性描述罢了),父母就会再次教导:下次别与小朋友抢,给他算了,你再去玩别的。那时候,王XX基本上是个听话的孩子。 上了大班后,一次一个小朋友拿绳子去勒王XX的脖子,想牵着他走。王想起妈妈说过:脖子是不可以被随便勒的,很危险!于是,他反抗了,而且劲很大,一下子抢过了绳子。那个小朋友吓得跑掉了。据父母称,自那以后,他开始象变了个人,开始不断"惹是生非",直至上了小学后,逐渐变成了老师眼里的"问题儿童"。 其实,应该说,比起同年龄的孩子,王XX还是让父母少操了很多心,尤其在学习上。基本上这四年来,都是他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象整理书包之类别的孩子需要父母帮忙的事,他都能自己管好。而且可能是家庭影响,父母都爱看书,所以王XX也非常爱看书,小小年纪,已经将《水浒》、《三国演义》等名著看过了。三年级前,虽然爱打架,但功课还是中上偏优,只是到了四年级,换了个班主任,比较严格,经常叫他到办公室,于是开始反感,不大听课,成绩下降了。而且前一周的某节班主任课(数学课)上,明明是他旁边的中队长叫他,他才说了一句话,但老师只批评了他,他感到愤愤不平,却并没告诉父母,还是父母听别的同学说的。现在,他脾气很大,情绪经常很激动,父母问他多了,他就会发火,大喊大叫,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 (三) 综合分析与诊断   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1.攻击性行为;2.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及亲子关系);3.学习适应性。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攻击性行为: 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防御",其核心是"不被伤害",怕小朋友用绳子勒坏了自己而引起的自我保护性反应。当这种行为的结果满足了个体"免受伤害"这一需要时,就已经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而后又没有任何的"惩罚"出现,比如:小朋友更厉害的攻击,老师的不满等,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的可行性。"胜利"的体验比起以往"躲避"等消极反应所带来的结果要开心得多。 因此,小王XX因大班的一次偶然尝试,将在观念中形成这样的推理: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不一定要躲开,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而且,在"自我保护"的强烈暗示下,往往会对外界信息过度敏感,以致作出"假想防御",比如:对别人无意的碰撞,以为是故意的挑衅,因而作出"反抗"。而在他人眼里,则是一种"攻击性行为"。   当行为不断反复后,将会变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人格特征之一,如:攻击性人格,表现特点即:敏感、多疑、冲动、具破坏性。当然,就王XX的现状及年龄阶段,还根本谈不上"攻击性人格",只能说有攻击性倾向,也正因此,及时的干预是可以矫正的,否则随年龄的增长,行为复现率的提高,而使改变难度增大,演变为人格特征。 另外,王XX的"攻击性行为"里,还有着他特定年龄的意义:一种对"权威"的不满而发泄在非权威身上,比如:对老师不公正的不满,不能或不敢直接冲老师宣泄,而指向同学;一种寻求关注的不当方式,因为"攻击性"而交往不良,少有人理睬,所以干脆以"攻击性"寻求注意,寻求理睬。 2.人际交往问题:   该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与他的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攻击性行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负",也抱了老师处事不公的怨气,甚至引起了同学的"注意",但这些行为却也形成了他在别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动不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不尊重老师、不团结同学……我们说,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动态变化的过程,交往的基础是"相互吸引",即喜欢与接纳。而面对"攻击性"的人,谁愿意或谁敢轻易接近呢?即使小王的有些行为是暗示"我想跟你们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认同和接受的。 当然,王XX对班主任老师的不满,有老师主观臆断的责任,需要进一步与老师沟通、澄清,而采取消极的敌对方式,只能更深地强化老师对他的"偏见",更充分地证明了他的"不好",反而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至于与父母的关系,应该说小王之所以对父母话少,其一是因为他目前的状况并不理想,学习、人际都存在问题,肯定父母批评、指责,谁喜欢总听"坏话"呢?其二,仍然要追述其成长经历,大班前父母的处世教育与大班后"自我拼搏"的结果几乎相悖。只有孩子认同父母,觉得父母是对的,才会听话;而也只有父母理解了孩子,才能真正提出可行的建议。而他们之间却缺乏这种"沟通",孩子认为父母只会批评自己,并不能给自己"保护",父母则认为孩子不懂事,总出状况。 3.学习适应性:   虽然学习退步了,但其有学习基础,只是发展过程中的适应不良表现。除了以上的行为与人际协调外,主要是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干预。   目前,该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主要是如何将情绪与学知识分开,以及给予相应的注意力训练,提高上课效率,并且这也是促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一般年龄越小,课堂学习越依赖于对老师的好恶,喜欢这个老师,可能会很专心地听课,尽可能去表现良好,让老师喜欢他;反之,则可能不屑一顾,甚至"恶作剧"。因此,必须在认知上明确来学校的目的,在行为上给予积极的建议与指导,两者结合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攻击性行为、人际问题、学习问题等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的紧密关系,都有着共同的成长经历等背景。 四、 咨询过程(平均1.5小时/次) 第一次 1999/10/23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 晤谈、心理测验 过程: 1.填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 2.儿童做CBCL及CPQ测验,同时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3.确定咨询主题; 4.与孩子交谈,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5.将测验结果反馈父母及孩子,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让父母与孩子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6.留相应咨询作业:(1)"再现"事件:父母与孩子重新讨论"老师冤枉"事件,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想怎么做,感觉如何",目的一在于让孩子宣泄;二在于让父母学习与演练与孩子的沟通;三可以顺势引导如何更好。 (2)父母有必要与老师去谈一次,让老师增加对孩子的了解,并澄清孩子的"委屈"; (3)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的学生。 第二次 1999/11/6 目的:1. 加深咨询关系;2.突破"攻击性"应对策略。 方法:晤谈、仿同法 过程: 1. 行为契约法 反馈咨询作业:父母与孩子交流了"委屈"等事件,且母亲与班主任老师谈了孩子的事,班主任了解了"委屈"事件,主动向孩子道了歉,孩子有些不好意思,但上课表现有进步; 2. 与孩子就"最受欢迎的同学"谈"人际交往"问题,找出差异,促进自我觉知; 3. 初步制定"行为契约",以加强自我控制,并在咨询室进行演练。 4. 咨询作业:(1)父母继续"特意"积极评价:只找孩子的优点,并至少准备10句好话; (2)孩子按"行为契约"行事,诸如:不主动打人、不主动骂人、每天早上对着镜子笑三下、上课"盯"老师、回到家说"我回来了",出门说"我走了"…… (3)制定反馈表,记录行为。 第三次 1999/11/20 目的:1.学会合理评价;2.提高自控力;3.加强亲子交流。 方法:晤谈、理情疗法、代币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行为契约"完成顺利,得到老师表扬,并在某天午餐时有个同学碰了他一下,他也没有生气;父母说孩子10好话,让父母与孩子体验感受; 2.进一步分析行为与情绪、人际的关系,强化"合理观念",并引导对人对事的合理评价,练习评价班主任及父母; 3.改"行为契约法"为"代币法",增强亲子之间的联系。 4.咨询作业:(1)找班主任老师的3个优点;(2)执行"代币法",以"代币"量赢得自己愿望的满足,诸如:买某本书、去游乐场一次、零用钱等等。 第四次 1999/12/4 目的:1.巩固咨询效果;2.发展学习策略;3.增强信心。 方法:晤谈、心理测验法、认知行为法 过程: 1. 反馈作业:完成顺利,继续执行; 2. 做学习适应性测验及智商测验,肯定其学习能力,找出学习策略问题; 3. 训练"提问法",以提高课堂效率,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业上。 4. 咨询作业:(1)选一门课,每天准备好一个问题,带入课堂,在课上找答案;(2)收集别人对他的"微笑"与"好话";(3)父母继续"代币"激励。 第五次 1999/12/18 目的:1.巩固咨询效果;2.收束咨询。 方法: 晤谈 过程: 1.反馈作业:评价"提问"应用,调整提问角度; 2.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自我监督与控制; 3.基本结束咨询。 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4.巩固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 五、咨询效果评价 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改善了攻击性行为,促进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提高了学习适应性水平。过程较完整,有条理。(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 徐浙宁)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东莞哪里有好吃的酸菜鱼?
提高身体免疫力有哪些妙招?
验孕棒什么时候用有效,早早孕试纸有用吗?
洛杉矶有哪些旅游景点
小型制氧机有哪些品牌?谁知道大概价格啊
天津团购哪家最给力
东莞莞城的各大装修城那里?
宝贝家亲子园(佳木斯郊区)地址好找么,我有些
姚宏合美的专辑已经正式发售了吗???
成人礼的意义
装修客厅地砖选多大的?20平米客厅
封阳台窗户,适逢无缝阳台好,还是封有框阳台
同益空气能热水器E03故障如何排除
欧普照明开关插座桃丝金?谁说说看?
男生学什么技术比较好,当什么学徒
推荐资讯
水流开关应该怎样安装?
我想买台家用的净水器,真不知道怎么选?
宝宝皮肤粗糙用什么好
阳朔石锅香啤酒鱼怎么样?好吃吗?作为一枚吃
阿尔卑斯糖的广告词
红葡萄浓缩汁是什么
河南灵宝发往江西南昌需要多少托运费
男士倩碧黄油用完之后还需要用其他的吗
如何快速去除新房的甲醛?
万宝路黑冰爆珠香烟俄版和中免版有什么区别
口香糖广告语征集
太仓肉松骨头哪里买哦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阴历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