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是写景,试分析其中的意象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5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9 19:22
- 提问者网友:浮克旳回音
- 2021-03-18 19:45
“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是写景,试分析其中的意象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走死在岁月里
- 2021-03-18 21:18
此句子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侧重于写景和叙事。起句用笔奇巧,写景中暗寓节令。杨花漫天飞舞,飘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景物的描写,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真是融情入景,天衣无缝!起到了确定全诗情感基调的作用
侧重于写景和叙事。起句用笔奇巧,写景中暗寓节令。杨花漫天飞舞,飘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景物的描写,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真是融情入景,天衣无缝!起到了确定全诗情感基调的作用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纵马山川剑自提
- 2021-03-19 01:19
这句诗是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这首诗 的第一句,通过写景点明时令,为下句写王昌龄左迁龙标做了铺垫,烘托诗人的此时的情感:好友离别的依依不舍。
- 2楼网友:旧脸谱
- 2021-03-19 00:03
“杨花落尽子规啼”作为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为全诗铺垫了一个低沉哀伤的感情基调。
- 3楼网友:鸠书
- 2021-03-18 22:28
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读了这两句诗,我们不难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诗人,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一声声杜鹃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够撩人愁思的了,何况又传来了好友远谪的不幸消息?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一、二两句,侧重于写景和叙事。起句用笔奇巧,写景中暗寓节令。杨花漫天飞舞,飘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景物的描写,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真是融情入景,天衣无缝!
- 4楼网友:污到你湿
- 2021-03-18 21:54
这是一首咏暮春时节的诗,它抓住了暮春的二个重要标志,杨花飞絮,杜鹃泣血。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