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红利消失的原因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9 13:16
- 提问者网友:疯子也有疯子的情调
- 2021-01-28 15:35
人口红利消失的原因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孤独入客枕
- 2021-01-28 16:11
问题一:人口红利的消失对哪些行业产生影响 总的来说,制造业和金融业都会有很大影响,从而牵动中国经济走向。
劳动力人口供给充分,社会负担轻,劳动力价格便宜、储蓄率高,使经济获得额外增长源泉,这种情况下的高增长被称为“人口红利”
2013年,或者2015年,将是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转折点———在众多学者眼中,这是一个普遍认可的说法。
1997年,一些外国学者首次提出了“人口红利”(Demographic Bonus)概念,次年开始,它被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在每年出版的《世界人口现状》中正式使用,也逐渐为国际社会所认同。
“人口红利”并不难理解。一国人口结构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过程中,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总人口中青少年比例较高,社会抚养负担重;第二阶段,劳动适龄人口比例高,社会抚养负担轻;第三阶段,人口老龄化高峰来临,社会抚养负担变重。在第一阶段已过去而第三阶段尚未来临时,劳动力人口供给充分,社会负担轻,劳动力价格便宜、储蓄率高,使经济获得额外增长源泉,就形成了“人口红利”。 这个过程,西方发达国家走了几十年到一百多年的时间,因此“人口红利”并不明显。而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也迅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从而使人口年龄结构表现为明显的“两头小、中间大”。
有研究表明,1978年,平均一名劳动力要抚养0.603个未成年人和赡养0.081个65岁以上老年人。2006年,则变为一名劳动力负担0.255个儿童和0.127个老年人。这28年间, 少儿抚养负担年均以1.24%的幅度降低, 而老年负担则以0.166%的幅度增加,两者相抵,总抚养负担每年以1.075%的幅度降低。这样,劳动年龄人口多,社会总抚养负担降低,劳动力供应充足、成本低,产生了明显的“人口红利”。
过去30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GDP年均增长率超过9%,广东更超过13%,这当中确实有很多“人口红利”的影子。上世纪80年代末,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南下,广东等地形成了汹涌“民工潮”,千千万万打工仔、打工妹推动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迅猛发展,并以此不断向内地扩展,助推中国经济的历史性起飞。
据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蔡昉的研究,我国人口抚养比例每下降一个百分点,人均GDP增加0.115个百分点,中国人均GDP增长率中有27%的贡献来自于“人口红利”。
然而,“人口红利”既然是人口转变过程中的中间阶段,也就注定终有消失的时候。2004年前后,距“民工潮”兴起不过15年左右,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用工形势迅速转变,“民工潮”变成“民工荒”,并且同样迅速地向内地扩展,各地近年都陆续出现“招工难”的情况。“人口红利”开始消失,越来越受到关注。
据蔡昉预测,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只增加了约1%,到2015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将不再增长。大概从2013年开始,我们的人口抚养比就将不再下降。也就是说,2013年或2015年前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我国传统意义上的“人口红利”应该说就消失了。
短短数年间,一向被认为中国几近“无限供给”的劳动力,居然正面临短缺———这确实是一个让我们吃惊,却又不能不面对的话题。
挑战之一:中国“世界工厂”地位会否动摇?
“缺工”现象从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向全国扩展,劳动力成本上升,直接影响的是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加工业。不少人担心,“人口红利”消失后,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尚未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余下全文>>问题二:我国人口红利消失会给我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老龄化,造成活力不足,负担加重。
劳动力缺少后劳动力价格上涨,倒逼企业选择低人工的方式,结果进一步影响整体经济活力。
企业成本上升了,需要产业升级,提高附加值,结果社会产业逐步演化,从生产型,变到服务型,从国家投资拉动,变企业投资,国家收税用来擦屁股(养老、医疗、环保、社会稳定),国家需要拉动引导消费。问题三:中国人口红利到底有没有消失 没有消失。中国的低端劳动力的人口红利消失了,建筑工地上的打工月工 资1万多不稀奇了,厨子1万多,不稀奇了,长期卡车司机基本工 资7000多,等等。可是中国大学生的工 资还非常低。这部分的人口红 利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没有发挥出来的原因是适合他们发光发热的企业组织形式和没有大面积的形成。大学生贡献的是创造力,也就是中国大学生的人口红利有了施展的空间,和国际接口。德国经济促进局也嗅出了其中的商 机,希望挖掘中国年轻人的创新能力,在中国设立中德跨境电商联合创业服务中心,帮助德国中小企业和中国跨境电商直接的联系和交流。他们正在各地三四线中小城市找合作商.问题四:现在中国的经济如何呀?人口红利何时真正消失? 中国经济面现在应该说是非常疲软,社会需求非常弱,银行银根紧缩,企业生存艰难。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劳动力缺失的状况会越来越严重,国家经济结构亟需调整,人口红利现阶段基本可以说正在逐步消失问题五:中国人口红利消失了吗 没有。
2016年11月26日召开的人口与发展高级资讯会上,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目前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虽然下降,但经济活动人就和就业人口的数量仍然持续增长,劳动力供给并未减少。
一直到2030年,我国的总抚养比低于50%,仍处于人口红利期。他说。
参考21世纪经济报道:business.sohu.com/20161129/n474392215.shtml问题六:我国的人口红利消失了吗 什么是人口红利?问题七:如何应对人口红利逐步消失所面临的挑战 改革、创新、工业2025问题八:中国人口红利到底有没有消失 人口红利(Demographic dividend)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生育率迅速下降,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从而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
为了便于分析,人们使用总抚养比小于50%(14岁及以下少儿人口与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之和除以15岁~64岁劳动年龄人口)为人口红利时期,进入人口红利时期为人口机会窗口打开,退出人口红利时期为人口机会窗口关闭。而人口总抚养比超过60%时为“人口负债”时期。
对于人口红利到底能够持续多长时间,学者之间的判断存在较大差异。田雪原教授认为“人口盈利”期可持续到2030年前后(田雪原,2006)。彭希哲教授认为人口机会视窗将在2025年前后关闭,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会关闭的更早(彭希哲,2005)。王德文教授、蔡防教授等认为,人口转变使得中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享受人口红利,2015年前后是中国人口红利阶段的转折点(王德文、蔡防、张学辉,2004)。学者沈君丽表达了类似观点,认为人口红利在1971年逐步开启,到2015年到达低谷,这是中国人口最具有生产性的阶段。
劳动力人口供给充分,社会负担轻,劳动力价格便宜、储蓄率高,使经济获得额外增长源泉,这种情况下的高增长被称为“人口红利”
2013年,或者2015年,将是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转折点———在众多学者眼中,这是一个普遍认可的说法。
1997年,一些外国学者首次提出了“人口红利”(Demographic Bonus)概念,次年开始,它被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在每年出版的《世界人口现状》中正式使用,也逐渐为国际社会所认同。
“人口红利”并不难理解。一国人口结构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过程中,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总人口中青少年比例较高,社会抚养负担重;第二阶段,劳动适龄人口比例高,社会抚养负担轻;第三阶段,人口老龄化高峰来临,社会抚养负担变重。在第一阶段已过去而第三阶段尚未来临时,劳动力人口供给充分,社会负担轻,劳动力价格便宜、储蓄率高,使经济获得额外增长源泉,就形成了“人口红利”。 这个过程,西方发达国家走了几十年到一百多年的时间,因此“人口红利”并不明显。而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也迅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从而使人口年龄结构表现为明显的“两头小、中间大”。
有研究表明,1978年,平均一名劳动力要抚养0.603个未成年人和赡养0.081个65岁以上老年人。2006年,则变为一名劳动力负担0.255个儿童和0.127个老年人。这28年间, 少儿抚养负担年均以1.24%的幅度降低, 而老年负担则以0.166%的幅度增加,两者相抵,总抚养负担每年以1.075%的幅度降低。这样,劳动年龄人口多,社会总抚养负担降低,劳动力供应充足、成本低,产生了明显的“人口红利”。
过去30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GDP年均增长率超过9%,广东更超过13%,这当中确实有很多“人口红利”的影子。上世纪80年代末,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南下,广东等地形成了汹涌“民工潮”,千千万万打工仔、打工妹推动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迅猛发展,并以此不断向内地扩展,助推中国经济的历史性起飞。
据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蔡昉的研究,我国人口抚养比例每下降一个百分点,人均GDP增加0.115个百分点,中国人均GDP增长率中有27%的贡献来自于“人口红利”。
然而,“人口红利”既然是人口转变过程中的中间阶段,也就注定终有消失的时候。2004年前后,距“民工潮”兴起不过15年左右,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用工形势迅速转变,“民工潮”变成“民工荒”,并且同样迅速地向内地扩展,各地近年都陆续出现“招工难”的情况。“人口红利”开始消失,越来越受到关注。
据蔡昉预测,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只增加了约1%,到2015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将不再增长。大概从2013年开始,我们的人口抚养比就将不再下降。也就是说,2013年或2015年前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我国传统意义上的“人口红利”应该说就消失了。
短短数年间,一向被认为中国几近“无限供给”的劳动力,居然正面临短缺———这确实是一个让我们吃惊,却又不能不面对的话题。
挑战之一:中国“世界工厂”地位会否动摇?
“缺工”现象从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向全国扩展,劳动力成本上升,直接影响的是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加工业。不少人担心,“人口红利”消失后,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尚未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余下全文>>问题二:我国人口红利消失会给我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老龄化,造成活力不足,负担加重。
劳动力缺少后劳动力价格上涨,倒逼企业选择低人工的方式,结果进一步影响整体经济活力。
企业成本上升了,需要产业升级,提高附加值,结果社会产业逐步演化,从生产型,变到服务型,从国家投资拉动,变企业投资,国家收税用来擦屁股(养老、医疗、环保、社会稳定),国家需要拉动引导消费。问题三:中国人口红利到底有没有消失 没有消失。中国的低端劳动力的人口红利消失了,建筑工地上的打工月工 资1万多不稀奇了,厨子1万多,不稀奇了,长期卡车司机基本工 资7000多,等等。可是中国大学生的工 资还非常低。这部分的人口红 利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没有发挥出来的原因是适合他们发光发热的企业组织形式和没有大面积的形成。大学生贡献的是创造力,也就是中国大学生的人口红利有了施展的空间,和国际接口。德国经济促进局也嗅出了其中的商 机,希望挖掘中国年轻人的创新能力,在中国设立中德跨境电商联合创业服务中心,帮助德国中小企业和中国跨境电商直接的联系和交流。他们正在各地三四线中小城市找合作商.问题四:现在中国的经济如何呀?人口红利何时真正消失? 中国经济面现在应该说是非常疲软,社会需求非常弱,银行银根紧缩,企业生存艰难。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劳动力缺失的状况会越来越严重,国家经济结构亟需调整,人口红利现阶段基本可以说正在逐步消失问题五:中国人口红利消失了吗 没有。
2016年11月26日召开的人口与发展高级资讯会上,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目前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虽然下降,但经济活动人就和就业人口的数量仍然持续增长,劳动力供给并未减少。
一直到2030年,我国的总抚养比低于50%,仍处于人口红利期。他说。
参考21世纪经济报道:business.sohu.com/20161129/n474392215.shtml问题六:我国的人口红利消失了吗 什么是人口红利?问题七:如何应对人口红利逐步消失所面临的挑战 改革、创新、工业2025问题八:中国人口红利到底有没有消失 人口红利(Demographic dividend)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生育率迅速下降,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从而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
为了便于分析,人们使用总抚养比小于50%(14岁及以下少儿人口与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之和除以15岁~64岁劳动年龄人口)为人口红利时期,进入人口红利时期为人口机会窗口打开,退出人口红利时期为人口机会窗口关闭。而人口总抚养比超过60%时为“人口负债”时期。
对于人口红利到底能够持续多长时间,学者之间的判断存在较大差异。田雪原教授认为“人口盈利”期可持续到2030年前后(田雪原,2006)。彭希哲教授认为人口机会视窗将在2025年前后关闭,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会关闭的更早(彭希哲,2005)。王德文教授、蔡防教授等认为,人口转变使得中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享受人口红利,2015年前后是中国人口红利阶段的转折点(王德文、蔡防、张学辉,2004)。学者沈君丽表达了类似观点,认为人口红利在1971年逐步开启,到2015年到达低谷,这是中国人口最具有生产性的阶段。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