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类似这样的回答
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 ,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总之 ,“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我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就是月亮升上树梢,惊起鸟雀黑色的影子。清风出国,半夜里传来蝉的鸣叫。
1、从词性的角度来看:“明月”、“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全都是偏正结构,所以“别”修饰“枝”,作定语“斜的”、“侧的”、“旁偏的”,与它们保持了一致。
2、从句子结构来看:这两句共写了六大意象,相互分立,无必然联系,明月就是明月,别枝就是别枝,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结构相同,具有句式整齐的特点。
3、从全词的写作特色来看:很显然,词人在起首两句采用的是白描的手法,“明月”、“别枝”是从视觉上写的,“清风”、“半夜”是从感觉上写的,而鸣蝉是从听觉上去写的。上下阕句式相同,起首两句和过片两句都采用了对仗的句式,上阕歇拍和下阕的接拍又都采用了倒装句法。词人构思之巧妙,笔调之灵动由此怜见。
4、从词的表达上来看:浩月中天,倾泻柔光万丈,横斜交错的枝桠随着徐风的吹拂和喜鹊的跳跃而摇曳、婆娑,展现出乡村夏夜的清幽、涵远,美的意境就表达得淋漓尽致了,作者的萧然心境也很好地表达了出来。
5、从生活常识的角度来看:有明月,一者可以照亮词人赶路,因此,赏夜景、抒情怀以及面对黄沙岭一带田肥稻美的葱茏景象而顿生“喜看稻菽千重浪”的喜悦之情等等都能从为可能,在情理之中;其二,在时间的把握上,不至于扯到下半夜去,合乎常理。
找一个月明的夏夜,你独自在无人的郊外,感受一下,就能明白个大概。
主要体现夜的静。
以动衬静,从侧面写出夜的静,鹊的叫声和蝉的鸣声,正是静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