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完整翻译与解析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5 17:42
- 提问者网友:末路
- 2021-02-05 00:18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完整翻译与解析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千夜
- 2021-02-05 01:54
归园田居(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列杂言,但道桑木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 析
1.人事: 指世俗酬应的事。
2.荆扉: 柴门。
3.墟曲: 村落邻巷。全句意:常在田野上,拨开掩路的草和村里人互相往来。
4.杂言: 指世俗尘杂之事。全句意:相见时并不谈那些世俗尘杂之事粉谈论桑生长的情况。
5.草莽: 密生的野草。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辞官村居后的乐趣。农村安静的环境和美好的景色,吸引着诗人,这里没有世俗的交往,也没有世俗的想法。人们所关必的是庄稼的生长情况。这种村居的乐趣使陶渊明觉得托身有所,而不愿重返仕途。所以篇末“常恐霜霰至,零落如草莽”两句流露出惟恐不能如愿以偿的忧虑心情。 从字面上看,这两句只是关心劳动果实,怕庄稼遭到霜霰的摧残,而内中却蕴含着唯恐不能坚持自己理想和志趣的忧虑心情。 语意双关,含畜而耐人寻味。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列杂言,但道桑木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 析
1.人事: 指世俗酬应的事。
2.荆扉: 柴门。
3.墟曲: 村落邻巷。全句意:常在田野上,拨开掩路的草和村里人互相往来。
4.杂言: 指世俗尘杂之事。全句意:相见时并不谈那些世俗尘杂之事粉谈论桑生长的情况。
5.草莽: 密生的野草。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辞官村居后的乐趣。农村安静的环境和美好的景色,吸引着诗人,这里没有世俗的交往,也没有世俗的想法。人们所关必的是庄稼的生长情况。这种村居的乐趣使陶渊明觉得托身有所,而不愿重返仕途。所以篇末“常恐霜霰至,零落如草莽”两句流露出惟恐不能如愿以偿的忧虑心情。 从字面上看,这两句只是关心劳动果实,怕庄稼遭到霜霰的摧残,而内中却蕴含着唯恐不能坚持自己理想和志趣的忧虑心情。 语意双关,含畜而耐人寻味。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上分大魔王
- 2021-02-05 03:21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我看这两句都应该倒过来理解:“为了罕见人事,我才来到野外,为着免于酬酢,我才住进了僻巷”。须知,这不是客观的叙述,而是主观的选择啊。诗人从官场退居到“野外”,从“野外”退处到“穷巷”,“白日掩荆扉”,又冥坐室中,“对酒绝尘想”。层层防范,躲避尘世唯恐不远,屏绝交游唯恐不及,屏弃俗虑唯恐不尽。诗人是不是太孤寂了,以至有些不近人情呢?不,诗人仿佛要有意消除人们这种错觉,而为我们展开了自己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时复墟里人,披草共来往。”他虽无“三径”之设,却自有同道频繁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他们共有一个心爱的话题。
乡间的生活是简朴甚至贫困的,清静甚至寂寞的。但是,也正是这样的环境,使人们获得了共同的语言,培育起一种朴质真挚的感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移居》)诗人不惜一身清苦,儿辈“幼而饥寒”(《与子俨等疏》),而孜孜以求的,正是这种天地间的真情。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