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二段文字,完成后面题。(5分)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请指出孔子的学习观与子夏的学习观。(2分)
孔子的学习观:__________ 子夏的学习观:_____________
2.子夏的学习观与孔子的学习观有何异同,试加以评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二段文字,完成后面题。(5分)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请指出孔子的学习观与子夏的学习观。(2分)
孔子的学习观:__________ 子夏的学习观:_____________
2.子夏的学习观与孔子的学习观有何异同,试加以评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孔子的学习观:先德后文,德文并举的学习观。子夏的学习观:重在德行,以德为学的学习观
2.在学习上,都重视德行修养。孔子认为在实践仁德,行有余力的基础上,再去学习文献礼乐文化,体现了孔子以德为先,德文兼修的学习思想;而子夏的学习观则是对孔子学习观的一种补充,一种强调,一个人只要能实行“孝”、“忠”、“信”等伦理道德,就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修身就是学习。从两人的学习观上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传统教育非常重视道德教育,这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有很大的启示价值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疏通文意,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或者原句进行概括孔子和子夏的学习观。在分析评价二者的学习观时,要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要结合着具体的学习观内容来分析。如,“孝”“弟”“泛爱”“ 竭其力”“ 致其身”等都表明孔子和子夏重视德行修养。以此进行分析作答。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