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的主要民族是汉族,而不是其他别的少数民族?
答案:5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0 23:55
- 提问者网友:你独家记忆
- 2021-04-10 13:25
汉族是怎样发展起来的,起源是什么?那汉族为什么不是少数民族?仅仅是根据字面意思来解释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归鹤鸣
- 2021-04-10 13:48
从约公元前7000年起,当今汉族主体的一部分巴、楚人在长江流域发展。前5000年左右,汉族的另一来源华夏族在黄河流域起源并开始逐渐发展,进入了新石器时期,并先后经历了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公元前2700年,活动于陕西中部地区的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其南面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双方经常发生摩擦。两大部落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之后两个部落结为联盟,并攻占了周边各个部落,华夏族的前身由此产生。
约公元前2070年,启建立了夏朝,前1600年,商朝建立;前1046年,周朝建立。从西周开始,境内各个民族与部落不断融合,形成了黄河流域的华夏族和淮河、泗水、长江和汉水流域的楚族。在这期间,华夏族和楚族的逐步形成,成为现代汉民族的前身,并以此区别于夷、蛮、戎、狄等诸多民族,但此时华夷的划分尚不十分严格。
春秋时期,华夏族同周边民族进一步融合,华夏族和楚族、秦族之间也逐渐融合。到了战国时期,各个华夏诸侯国之间相互征战,陆续进入中原地区的夷、蛮、戎、狄也逐渐与华夏族融合,从而形成较为稳定的族体。此时,华夏族的活动地域也扩展到了辽河中下游,洮河流域、四川盆地、长江以南地区等地。
秦灭六国,一统华夏。仅仅十余年,在楚人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等人的领导下,秦朝灭亡。随后同为楚人的刘邦和项羽争夺最高统治权,刘邦胜出,汉朝建立,并统治中国400余年,该时期中国版图空前扩大,并以先秦时期的楚族和华夏族为核心,融合了羌、匈奴的部分部落,形成了汉族。此时汉族人口分布仍主要是在黄河、淮河流域。从西晋末年起,汉族人口逐渐向长江、珠江及中国东南部大规模迁徙,到明、清时,由于统治阶层的民族政策,间接导致南方汉族人口便超过了北方。从民国开始,汉族又逐渐迁徙至中国东北。自明朝起汉族开始零星向东南亚移民,从19世纪起又有汉族向欧洲、北美等地移民汉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开放虚怀、兼收并蓄,形成了齐鲁、中原、燕赵、关中、巴蜀、荆楚、吴越、岭南、滇黔、闽台、松辽、徽赣等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反映了汉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多彩性。
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乐天知命(命自我立,福自己求),和尊敬祖先(而不是祖先崇拜)是汉族的主要传统观念。历史上汉族人一部分信仰道教和佛教;后来天主教、基督教传入中国,又有一些人开始信仰这些宗教。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体系形成的儒家学说对汉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汉民族传统中信仰儒家思想、道教、佛教,在儒家文化的社会基础中对道家、佛家诸说多有崇敬!然而遗憾的是,近现代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人们的功利主义思想逐渐占据主流形态,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宗教却逐渐式微,民众有许多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等西方宗教。
汉族,在东南亚被称为华族,又称华人或唐人,是中国的主要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目前,汉族人口约为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9%,分布于世界各地。除两岸四地外,汉族在东南亚和北美洲也有较多分布。
约公元前2070年,启建立了夏朝,前1600年,商朝建立;前1046年,周朝建立。从西周开始,境内各个民族与部落不断融合,形成了黄河流域的华夏族和淮河、泗水、长江和汉水流域的楚族。在这期间,华夏族和楚族的逐步形成,成为现代汉民族的前身,并以此区别于夷、蛮、戎、狄等诸多民族,但此时华夷的划分尚不十分严格。
春秋时期,华夏族同周边民族进一步融合,华夏族和楚族、秦族之间也逐渐融合。到了战国时期,各个华夏诸侯国之间相互征战,陆续进入中原地区的夷、蛮、戎、狄也逐渐与华夏族融合,从而形成较为稳定的族体。此时,华夏族的活动地域也扩展到了辽河中下游,洮河流域、四川盆地、长江以南地区等地。
秦灭六国,一统华夏。仅仅十余年,在楚人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等人的领导下,秦朝灭亡。随后同为楚人的刘邦和项羽争夺最高统治权,刘邦胜出,汉朝建立,并统治中国400余年,该时期中国版图空前扩大,并以先秦时期的楚族和华夏族为核心,融合了羌、匈奴的部分部落,形成了汉族。此时汉族人口分布仍主要是在黄河、淮河流域。从西晋末年起,汉族人口逐渐向长江、珠江及中国东南部大规模迁徙,到明、清时,由于统治阶层的民族政策,间接导致南方汉族人口便超过了北方。从民国开始,汉族又逐渐迁徙至中国东北。自明朝起汉族开始零星向东南亚移民,从19世纪起又有汉族向欧洲、北美等地移民汉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开放虚怀、兼收并蓄,形成了齐鲁、中原、燕赵、关中、巴蜀、荆楚、吴越、岭南、滇黔、闽台、松辽、徽赣等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反映了汉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多彩性。
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乐天知命(命自我立,福自己求),和尊敬祖先(而不是祖先崇拜)是汉族的主要传统观念。历史上汉族人一部分信仰道教和佛教;后来天主教、基督教传入中国,又有一些人开始信仰这些宗教。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体系形成的儒家学说对汉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汉民族传统中信仰儒家思想、道教、佛教,在儒家文化的社会基础中对道家、佛家诸说多有崇敬!然而遗憾的是,近现代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人们的功利主义思想逐渐占据主流形态,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宗教却逐渐式微,民众有许多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等西方宗教。
汉族,在东南亚被称为华族,又称华人或唐人,是中国的主要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目前,汉族人口约为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9%,分布于世界各地。除两岸四地外,汉族在东南亚和北美洲也有较多分布。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山有枢
- 2021-04-10 16:36
当然收汉族学生啊,四川民族学院学生构成汉族和少数民族比例是7:3的样子,有很多南充的学生就读,每次假期,有到南充的直达车在学校直接接回家的学生。只要过了三本线,基本上没什么大问题,第一志愿填报就行。四川民族学院是二本院校,所以整个收费标准都是按二本学费来收的,是读三本专业是最便宜的学校。
至于你问的进校后有无变更我不懂具体指的什么。如果说是专业,你进校后可以申请转专业。
- 2楼网友:孤独的牧羊人
- 2021-04-10 15:31
汉族是不断融合的民族,而且从来没有间断过,只要你放弃原来的文化认同汉文化你就是汉族人,不论你是什么血统!而别的民族是不断的往外分,所以说汉文化的包容性非常强大,这也就是为什么汉族人多!
- 3楼网友:鸽屿
- 2021-04-10 15:06
由于我们居住的地方比较适合人的居住,有水,有田,而这个地方住的就是汗人,而北方的游牧民族生存条件恶劣,所以人口比较少,主要是由于地理环境引起来的.
- 4楼网友:长青诗
- 2021-04-10 14:29
汉族是经历了汉朝的华夏族
华夏
[1]“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失华夏”。唐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诸侯国民,也是有汉以前对汉族先民的称谓。也可代指汉族,如: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喜信和勇》:“佛本夷人,固宜神。则有当事者而吊祭之礼不知,则是其自异於华夏矣。” 郁达夫 《满江红·闽于山戚继光祠题壁》词:“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欠歇。。
“华夏”也指华夏族所居住的我国中原地区,后复包举我国全部领土而言,遂又为我国的古称。《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三国志·蜀志·关羽传》:“ 羽威震华夏, 曹公 议徙 许都 以避其锐”。
华夏族的祖先是生活在黄河中上游的黄帝族和炎帝族,后来这两部落的联盟在战胜中原土著蚩尤后进入中原。华夏族在中原建立了统治。
随后有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夏人自称“华夏”,或简称“华”、“夏”。
在商朝末期,周人联合流亡的夏人(夏后氏),迁徙到南方的楚人,以及炎帝系统的姜姓诸族(其代表为姜太公)等起兵。进而推翻商的统治,建立了周。华夏这一词,就用来泛指夏人、周人、姜姓在中原建立的华夏诸邦国的国民(为何“楚失华夏”此处便不表了)。
华夏族出身于远古时期的戎夏系统,这一系统不仅包括中原的夏人、周人、姜姓建立的华夏诸邦国,也包括西方的羌(就是姜,和后来的羌不同)、大戎(和周室有共同父系祖先,姬姓)、犬戎、姜戎、楚人(虽然位于南方,其实和华夏一样是西来部族)等等。所以:戎夏之分,在文化,而不在血统。
经过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以及战国时期的强邦吞并弱邦,更有秦始皇帝的统一中原,终于使得华夏族这一庞大族群第一次完全得以统一。
经过强大汉朝,族名华夏转变为汉,华夏人就成为了汉人。
又:《左传•定公十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书经》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可见,古人是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由此得知这一名称的由来就与汉服有关);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