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1 10:21
- 提问者网友:人生佛魔见
- 2021-04-11 03:05
最好是论文,千字左右即可!!!!!!!!!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孤独入客枕
- 2021-04-11 03:57
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总额达到30多万亿,也就是常说的流动性比较过剩。因此,从发展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资金应该是不缺乏的。从国际资本的角度来看,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在对全球FDI(外商直接投资)的竞争中,中国远远领先于印度。在过去几年中,包括QFII在内的国际投资界对中国市场始终看好。
世界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非常有趣的“资本洼地”现象:十七世纪,大量国际资本涌入荷兰,荷兰崛起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国;十八世纪,大量资本涌入英国,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十九世纪,欧洲资本大量涌入美国,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尽管国际资本的流向先导于一个国家经济的崛起,但是,只有资本是不够的,比资本更为重要的是有效的资本运作机制。十七世纪的荷兰崛起昙花一现,以“郁金香泡沫”匆匆收场。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建立起一个健康、高效的资本市场体系,则无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本创造出强大的实体经济。在今天的世界,资本市场的博弈,将直接影响到大国博弈的结果;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已经成为新世纪大国博弈的战略制高点。
报告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国际国内流动性过剩的格局仍将延续。针对这一局面,抓住机遇,推进改革,完善机制,实现中国资本市场又快又好的发展,将中国资本市场建设成为具有第一流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以有效地将国内资金和国际资本转化为强大的实体经济,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产生四大消极影响
流动性过剩对经济的影响是多个层面的。首先,在宏观经济方面,流动性过剩会导致各类资产价格的波动,或者出现资产泡沫,一旦流动性过剩的情况出现逆转,可能会导致股市大幅度滑落,影响宏观经济稳定。
其次,流动性过剩对资源配置方面的效率也有影响。比如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一些效率比较低的行业和企业也能够比较容易地得到资金的支持,资金的利用效率会大大降低。
再次,为了把资金运用出去,银行放款的时候贷款利率可能会下降比较多,或者审查贷款的时候考虑安全性方面可能会有所放松,这样就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
最后,如果资产价格上涨很快,可能会出现货币贬值的情况。
中国股市的“价值重估”实际上也是国际市场的流动性流入并炒作的结果。比如,中国人寿( 40.20,1.17,3.00%)预计2006年营业额可达到136亿美元,只是保险公司排名世界第一的AIG的11%(1142亿美元),而中国人寿在市值上赶超的ING和德国安联保险2006年预测营业额也分别高达1280亿美元和1057亿美元。同样,工商银行( 5.53,0.04,0.73%)2006年预测营业额为232亿美元,而银行市值排名第一的花旗银行的营业额则达到892亿美元,被工行超过的美国银行为729亿美元,汇丰银行为637亿美元。也就是说,无论按照传统的市盈率,还是价格相对账面利润等比例,中国人寿和工商银行的股价都被炒上了天。
当然,国内流动性过剩也与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形势变化及中国现实的经济条件有关。对此,我认为陆磊的分析较为全面,即中国银行( 5.84,0.04,0.69%)体系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从短期来看是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上市后可贷资金出现瞬间上升;从中期看是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形成人民币泡沫而推动投机性资本大量流入;从长期看是持续走高的居民储蓄率。
首先,尽管美国从2004年开始收紧其流动性,各发达国家也陆续进入升息周期,但目前美国利率水平仍处于历史低位,加上日本的利率基本没有改变零利率态势。如果这样的格局不改变,国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过剩在短期内是不会有多少改观的。
其次,国内的因素:一是国内银行体系因股份制改造上市而导致的流动性过剩更是不可避免。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先后从市场筹集到资金近3600亿元,加上上市前的注资600亿美元,则新增资本金按照资本充足率计算要求,可增加近4万亿以上的可贷资金,远远大于2006年国内银行新增贷款。2007年国内各家银行股改上市将成为潮流,因此央行仅是希望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及定向票据发行来减少银行的流动性,是不现实的。
二是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一般人认为,人民币升值是因为中国贸易顺差过高,外汇储备增长过快,但无论是从历史经验还是从一般的金融理论来看,人民币升值既不是减少贸易顺差的理由,也不是降低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办法。反之,如果从中国城市居民及农民社保基金的历史欠账、地方政府严重的负债、国内银行仍然存在巨大的不良贷款来看,人民币不仅不应该升值,反而应该贬值。我们只要看看农民与城市居民的财富占有及生活水平的差距,就可以看出国家对农民的欠账有多大。把这一大块欠账扣除后,人民币岂有升值之理?对此,政府应该有清楚的认识。最近,国内各银行盛行一种“同名转按揭”。其实,无论对个人还是对银行信贷人员来说,无非是千方百计通过种种合法或非法的方式把银行的钱掏到个人手上,把国家的财富掏空。因为,这种同名转按揭可能导致的风险最后肯定要全国人民来买单。
三是国内储蓄率过高是特定的历史条件、经济环境与人口结构决定的。政府希望用扩大内需的政策来降低居民的储蓄率,1998年以来的事实证明是行不通的。试想,目前中国城市这种“421”的人口结构岂能不使储蓄率不断上升?要改变目前中国过高的居民储蓄率,惟有增加居民可选择的投资途径。
总之,要解决国内“流动性过剩”问题,首先就要稳定人民币汇率、完全弱化人民币升值预期。否则,没完没了的人民币升值一定会先把中国经济引向泡沫,然后走向泡沫破灭后的衰退。别看目前公布的数据形势一片大好,这都是高房价拉动的结果,而房价泡沫总有破灭的一天。其次,政府要考虑如何形成有效的金融市场价格机制,改变管制下的低利率政策,这是政府化解流动性过剩的核心。可以说,低利率政策不改变,国内流动性过剩就不能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也正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的大好时机。此外,在改变低利率政策的同时,政府要通过各种政策来弱化人民币升值的内在条件,如要素价格市场化和改变外资进入及外贸出口政策取向等。
世界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非常有趣的“资本洼地”现象:十七世纪,大量国际资本涌入荷兰,荷兰崛起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国;十八世纪,大量资本涌入英国,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十九世纪,欧洲资本大量涌入美国,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尽管国际资本的流向先导于一个国家经济的崛起,但是,只有资本是不够的,比资本更为重要的是有效的资本运作机制。十七世纪的荷兰崛起昙花一现,以“郁金香泡沫”匆匆收场。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建立起一个健康、高效的资本市场体系,则无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本创造出强大的实体经济。在今天的世界,资本市场的博弈,将直接影响到大国博弈的结果;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已经成为新世纪大国博弈的战略制高点。
报告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国际国内流动性过剩的格局仍将延续。针对这一局面,抓住机遇,推进改革,完善机制,实现中国资本市场又快又好的发展,将中国资本市场建设成为具有第一流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以有效地将国内资金和国际资本转化为强大的实体经济,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产生四大消极影响
流动性过剩对经济的影响是多个层面的。首先,在宏观经济方面,流动性过剩会导致各类资产价格的波动,或者出现资产泡沫,一旦流动性过剩的情况出现逆转,可能会导致股市大幅度滑落,影响宏观经济稳定。
其次,流动性过剩对资源配置方面的效率也有影响。比如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一些效率比较低的行业和企业也能够比较容易地得到资金的支持,资金的利用效率会大大降低。
再次,为了把资金运用出去,银行放款的时候贷款利率可能会下降比较多,或者审查贷款的时候考虑安全性方面可能会有所放松,这样就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
最后,如果资产价格上涨很快,可能会出现货币贬值的情况。
中国股市的“价值重估”实际上也是国际市场的流动性流入并炒作的结果。比如,中国人寿( 40.20,1.17,3.00%)预计2006年营业额可达到136亿美元,只是保险公司排名世界第一的AIG的11%(1142亿美元),而中国人寿在市值上赶超的ING和德国安联保险2006年预测营业额也分别高达1280亿美元和1057亿美元。同样,工商银行( 5.53,0.04,0.73%)2006年预测营业额为232亿美元,而银行市值排名第一的花旗银行的营业额则达到892亿美元,被工行超过的美国银行为729亿美元,汇丰银行为637亿美元。也就是说,无论按照传统的市盈率,还是价格相对账面利润等比例,中国人寿和工商银行的股价都被炒上了天。
当然,国内流动性过剩也与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形势变化及中国现实的经济条件有关。对此,我认为陆磊的分析较为全面,即中国银行( 5.84,0.04,0.69%)体系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从短期来看是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上市后可贷资金出现瞬间上升;从中期看是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形成人民币泡沫而推动投机性资本大量流入;从长期看是持续走高的居民储蓄率。
首先,尽管美国从2004年开始收紧其流动性,各发达国家也陆续进入升息周期,但目前美国利率水平仍处于历史低位,加上日本的利率基本没有改变零利率态势。如果这样的格局不改变,国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过剩在短期内是不会有多少改观的。
其次,国内的因素:一是国内银行体系因股份制改造上市而导致的流动性过剩更是不可避免。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先后从市场筹集到资金近3600亿元,加上上市前的注资600亿美元,则新增资本金按照资本充足率计算要求,可增加近4万亿以上的可贷资金,远远大于2006年国内银行新增贷款。2007年国内各家银行股改上市将成为潮流,因此央行仅是希望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及定向票据发行来减少银行的流动性,是不现实的。
二是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一般人认为,人民币升值是因为中国贸易顺差过高,外汇储备增长过快,但无论是从历史经验还是从一般的金融理论来看,人民币升值既不是减少贸易顺差的理由,也不是降低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办法。反之,如果从中国城市居民及农民社保基金的历史欠账、地方政府严重的负债、国内银行仍然存在巨大的不良贷款来看,人民币不仅不应该升值,反而应该贬值。我们只要看看农民与城市居民的财富占有及生活水平的差距,就可以看出国家对农民的欠账有多大。把这一大块欠账扣除后,人民币岂有升值之理?对此,政府应该有清楚的认识。最近,国内各银行盛行一种“同名转按揭”。其实,无论对个人还是对银行信贷人员来说,无非是千方百计通过种种合法或非法的方式把银行的钱掏到个人手上,把国家的财富掏空。因为,这种同名转按揭可能导致的风险最后肯定要全国人民来买单。
三是国内储蓄率过高是特定的历史条件、经济环境与人口结构决定的。政府希望用扩大内需的政策来降低居民的储蓄率,1998年以来的事实证明是行不通的。试想,目前中国城市这种“421”的人口结构岂能不使储蓄率不断上升?要改变目前中国过高的居民储蓄率,惟有增加居民可选择的投资途径。
总之,要解决国内“流动性过剩”问题,首先就要稳定人民币汇率、完全弱化人民币升值预期。否则,没完没了的人民币升值一定会先把中国经济引向泡沫,然后走向泡沫破灭后的衰退。别看目前公布的数据形势一片大好,这都是高房价拉动的结果,而房价泡沫总有破灭的一天。其次,政府要考虑如何形成有效的金融市场价格机制,改变管制下的低利率政策,这是政府化解流动性过剩的核心。可以说,低利率政策不改变,国内流动性过剩就不能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也正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的大好时机。此外,在改变低利率政策的同时,政府要通过各种政策来弱化人民币升值的内在条件,如要素价格市场化和改变外资进入及外贸出口政策取向等。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枭雄戏美人
- 2021-04-11 04:52
股指下跌时财富效应超过了替代效应,目前银行仍有“惜贷”倾向,与资产价格下跌引起的企业净值下降不无关系。随着股市整体价格水平的回落,消费者信心指数趋于下降,消费更加谨慎,企业投资收缩。
证券市场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证券业创造的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所谓证券业增加值是证券中介机构为证券交易活动及密切相关的金融活动提供服务和进行投资所创造的价值。
据国家统计局专家测算,2000年证券市场对GDP的直接贡献达837亿元,占同期GDP的0.9%。除1998年外,证券业对经济增长是正向拉动,且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力越来越大。证券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由1.9%上升到5.4%。
证券市场对实体经济的间接影响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股票价格变动通过财富效应和替代效应影响消费。
财富效应是指金融财富的变化及预期的变化对推动消费支出的影响;替代效应是指股市的上扬对吸引投资者压缩开支以投资于股市的影响程度。统计分析显示,中国股票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要大于财富效应。
而股票价格与消费之间的财富效应不一定是线性关系,股票价格缓慢下跌与急剧下挫对消费支出影响不同,后者不确定性增加会提高居民边际储蓄倾向。从储蓄资金增长情况看,股市下跌并没有吸引相应资金进场,反而导致资金从股市的净流出,这说明在股指下跌时财富效应超过了替代效应。
其次,股票价格影响投资。
股票价格通过以下渠道间接作用于投资:一是改变资金成本。股票价格上扬,新资金成本比原有资本低廉,企业市价高于设备的重置成本,企业可以通过发行新股筹资购买相对便宜的生产设备,投资支出增加;股价下跌,企业市价低于设备的重置成本,投资支出减少,这就是托宾的q理论,q就是企业的市场价值除以资本的重置价值。我国股票市场发展不规范,企业在市价与设备的重置成本比率增加的情况下,仍不愿进行实体经济的投资,而是重新投入股市,阻碍或延缓了股市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三季度以来,由于投资于股市的收益减少,投资者将目光转向房地产业而使房地产业投资有所上升,前段时间的上市公司房地产投资热就是佐证。
二是影响信贷渠道。股票价格上涨,企业与银行的净值(或资产负债表结构)获得改善,银行能够降低贷款利率风险溢价,进而降低资金成本。在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增长的情况下,银行仍有“惜贷”倾向,与资产价格下跌引起的企业净值下降不无关系。
三是影响固定投资。股票价格包含未来产出增长率的信息,因此可以影响目前投资水平。不同股票之间市盈率的差别是投资者价值取向的结果,如成熟股市上朝阳行业一般具有较高市盈率,而钢铁等夕阳行业市盈率一般较低。因而股票价格具有指导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向的作用。
再次,股票价格影响工业增加值和国企效益。
股市价格变动影响消费和投资的过程最终将传导到生产,随着股市整体价格水平的回落,消费者信心指数趋于下降,消费更加谨慎,托宾q比率下降,企业投资收缩。消费的收缩使工业品库存增加,产销率下降,工业经济效益指数下降,这些使企业的信贷成本增加,投资能力下降;如此循环下去,会加剧通货紧缩的局面。今年以来,工业经济效益继续保持增长,但增幅继续回落,且企业扭亏出现由降转升迹象,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91.9亿元,由1-8月份下降2.7%转为上升3.4%。这和出口增速下降引起的外部需求减弱有直接关系,上半年,净出口的减少使得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速放慢了近1个百分点,同时出口的萎缩使得企业生产受阻。
纵观股市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可以得出结论,股市价格上扬时替代效用大于财富效用,但股市的大幅下挫使居民的储蓄倾向加大,财富效应又在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抑制消费。但是此次股指的下跌有利于滞留于股市的逐利资金进入实业界。
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需要一个健康稳定发展的股市,股市不仅是融资和实现资本有效配置的场所,更是当前形势下稳定居民的心理预期的指示灯,是国民经济的睛雨表,有效的监管和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可以实现股市和国民经济良性互动的双赢格局。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