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四十九回赏析
- 提问者网友:寂寞梧桐
- 2021-04-29 01:34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人间朝暮
- 2021-04-29 02:07
本回以香菱中作出《月亮诗》为始,以众人嚷嚷开诗社作终。中间穿插刑岫烟、薛宝琴等来投。貌似热闹,实则凄凉。
曹雪芹向来笔意是灰蛇千里的,此回又是于细节处大加描写,堪称经典。
首先谈谈香菱的诗。此诗可称得上是香菱对自己身世的一个回顾和预言。首联“精华欲掩了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写得正是幼时的香菱单纯可爱,精华难掩,所以才被人贩子瞄上拐走,从此孑然一身,影残魄寒,不胜凄凉。
接下来颔联说,“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鸣五更寒”。虽然明月照千里,本是诗人雅士所喜的自然世界。但在香菱的眼里却依旧是凄凉的。这影射出了香菱在贾府里的生活,表面上贾府殷实豪奢,但实则却已如“五更鸡鸣”般将沉沦毁灭。
接下来的颈联有“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之句。秋天笛声为何物?一字悲声心头来。却又为何夜倚栏?寂寞难言诉与谁。一股萧索肃杀之气透出纸面,可见香菱的内心是悲伤和寂寞的。
这种悲伤和寂寞在尾联道出了“缘何不使永团圆”的哀叹。可见在曹雪芹的预期世界里。香菱注定是一个漂泊无依的流浪符号。这也就难怪众人都纷纷认可香菱这首诗作的好了。
其实,若从大面上来看,这首诗的理解又可变成是对贾府衰败之象的描写。曹雪芹对贾府是无甚好感的,但他对香菱这种弱势人物却投以大慈悲。由此,此诗可谓本回大悲之一也。
接下来就是小丫头和老婆子来报说,又来了好些姑娘奶奶的。引得大家纷纷前去观看。曹雪芹在这回净一下子插入这么多新鲜的人物,按理说大观园内人物庞杂,已然给人头昏眼花之感。那此时又加入这些人物的作用是什么呢?
我认为首先的作用还是为了凸显贾府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特点。贾府既然枝多叶茂,亲戚自然少不了。之前虽已多次进行描写,但终有如邢夫人这样尚未有亲戚出场的人物。所以这一次一次性写入这么多人物,大大弥补了原有人物在家族上的单薄。
其次就是曹雪芹又一次利用了自己拿手的暗笔手法,侧面烘托了书中人物的性格与关系。试看一例:凤姐安排刑岫烟与迎春同住,然后凤姐发现“岫烟心性为人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样,确是温厚可疼的人”,因此凤姐又怜惜她“家贫命苦,比别的姊妹多疼她些,邢夫人倒不大理论了”。这里短短几句话就看出了迎春的好脾气任谁都可以跟她处得来的。即使刑岫烟是一个如邢夫人那样刻薄多事之人,与迎春住也是不能惹出事的。而且还看出了凤姐的心机缜密和她与邢夫人的不睦和岫烟的为人确实温柔可人。曹雪芹笔力雄厚,实可谓多面玲珑之笔了。
接下来就是通过袍子的描写写出了众人的地位。尤其是宝琴的袍子是贾母所赐,而她又被王夫人认作干女儿,一时间风光无两。可见两人对宝琴是十分满意的了。尤其是王夫人,平日是素来看好宝钗的。待到宝琴一来,竟将宝钗冷置一边,也就难怪素来被人称道有大心胸的宝钗都难免心生嫉妒,在一旁对宝琴冷嘲几句。更不用说黛玉听到湘云对宝琴和她的比较后的潸然心酸了。黛玉说自己“心酸而泪少”,正是黛玉病入膏肓之表现,黛玉本为还泪而生,如今泪水已少,大去不远矣。此实为本回大悲之二也。
结尾处,大雪漫天,实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之征兆。然众人犹啖鹿脯,谈风月而不觉,此为本回大悲之三也。然则平儿失落一镯子云云,皆为后文伏笔,此处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