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类型休克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是
答案:3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1 16:34
- 提问者网友:沉默的哀伤
- 2021-03-01 12:41
各种类型休克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是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我住北渡口
- 2021-03-01 13:33
你想问啥,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的机制还是结果?机制很多,基本就是是水多余失钠,一般不会发生,所以其中有一条必须是对于渗透压感受不敏感或长时间无法补充水分,结果就是轻度时候好像不严重,严重时候休克和发生脑细胞脱水中枢功能障碍,小儿会发生脱水热。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持酒劝斜阳
- 2021-03-01 15:30
休克由于病因不同,在病理生理方面有很大区别,但也有其共同的生理变化特点。这些特点为:微循环障碍、代谢改变、身体重要脏器继发性损害等。
一、微循环障碍
休克发生后微循环血量锐减,血管内压下降,通过应激反应,体内释放出大量的儿茶酚胺,引起周围小血管及微血管,内脏小血管及微血管的平滑肌包括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强烈收缩,临床表现为皮肤苍白、湿冷、脉细数,尿量减少至30ml以下/小时,此期为休克的早期,亦即休克的微循环收缩期,亦称休克的代偿期。
如循环血量进一步减少时,组织因灌流量不足而发生缺氧,迅速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如丙酮酸及乳酸等,导致微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反应性下降,微静脉血流缓慢而致微循环淤滞现象,大量血液潴留于毛细血管内,持续的缺氧使组胺大量产生,... 休克由于病因不同,在病理生理方面有很大区别,但也有其共同的生理变化特点。这些特点为:微循环障碍、代谢改变、身体重要脏器继发性损害等。
一、微循环障碍
休克发生后微循环血量锐减,血管内压下降,通过应激反应,体内释放出大量的儿茶酚胺,引起周围小血管及微血管,内脏小血管及微血管的平滑肌包括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强烈收缩,临床表现为皮肤苍白、湿冷、脉细数,尿量减少至30ml以下/小时,此期为休克的早期,亦即休克的微循环收缩期,亦称休克的代偿期。
如循环血量进一步减少时,组织因灌流量不足而发生缺氧,迅速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如丙酮酸及乳酸等,导致微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反应性下降,微静脉血流缓慢而致微循环淤滞现象,大量血液潴留于毛细血管内,持续的缺氧使组胺大量产生,进一步加重已处于关闭状态的毛细血管网扩大开放范围,从而使回心血量进一步减少。临床表现血压下降,一般认为收缩压低于10.7kpa(80mmhg)、舒张压低于8.0~9.3kpa(60~70mmhg),即视为休克的微循环扩张期口亦即休克的失代偿期。如休克状态仍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且毛细血管内血液黏稠度增加,毛细血管壁受损,微循环内形成大量微血栓,造成所谓的病理性血管内凝血,组织器官由于细胞缺氧损害而发生的自溶导致这些组织血管发生器质性损害,此时已进入休克的晚期即微循环衰竭期(dic期)。
二、体液代谢变化
休克时体内儿茶酚胺增多,儿茶酚胺作用于p受体,引起微动静脉吻合支开放,使血流绕过毛细血管加重了组织灌流障碍的程度。此外组胺、激肽、前列腺素、内啡肽、肿瘤坏死因子等体液因子在休克的发展中发挥不同的致病作用。此外由于血液灌流量不足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导致细胞破坏自溶,并引起心肌收缩力下降,加重血流动力学障碍。
三、重要脏器受损
休克持续超过l0小时,即可发生内脏器官的不可逆损害。如有两个以上器官发生功能障碍,称为多脏器功能衰竭,这是造成休克死亡的常见原因。
1.心脏 开始时心排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冠状动脉灌流量减少,心肌缺氧受损,心肌收缩力减弱,最终导致心衰。
2.肾 由于持续性低血压及体内儿茶酚胺增加,肾小球前微动脉痉挛,肾血流量显著减少,最后导致肾功能衰竭。
3.肺 肺脏的变化最为显著,肺泡上皮细胞受损,引起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泡萎陷,肺不张,导致肺通气障碍,造成低氧血症,临床出现呼吸困难,此期称为休克肺,这一表现即标志呼吸衰竭的出现,占休克死亡人数的1/3。
- 2楼网友:十年萤火照君眠
- 2021-03-01 15:07
休克由于病因不同,在病理生理方面有很大区别,但也有其共同的生理变化特点。这些特点为:微循环障碍、代谢改变、身体重要脏器继发性损害等。 一、微循环障碍 休克发生后微循环血量锐减,血管内压下降,通过应激反应,体内释放出大量的儿茶酚胺,引起周围小血管及微血管,内脏小血管及微血管的平滑肌包括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强烈收缩,临床表现为皮肤苍白、湿冷、脉细数,尿量减少至30ml以下/小时,此期为休克的早期,亦即休克的微循环收缩期,亦称休克的代偿期。 如循环血量进一步减少时,组织因灌流量不足而发生缺氧,迅速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如丙酮酸及乳酸等,导致微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反应性下降,微静脉血流缓慢而致微循环淤滞现象,大量血液潴留于毛细血管内,持续的缺氧使组胺大量产生,... 休克由于病因不同,在病理生理方面有很大区别,但也有其共同的生理变化特点。这些特点为:微循环障碍、代谢改变、身体重要脏器继发性损害等。 一、微循环障碍 休克发生后微循环血量锐减,血管内压下降,通过应激反应,体内释放出大量的儿茶酚胺,引起周围小血管及微血管,内脏小血管及微血管的平滑肌包括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强烈收缩,临床表现为皮肤苍白、湿冷、脉细数,尿量减少至30ml以下/小时,此期为休克的早期,亦即休克的微循环收缩期,亦称休克的代偿期。 如循环血量进一步减少时,组织因灌流量不足而发生缺氧,迅速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如丙酮酸及乳酸等,导致微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反应性下降,微静脉血流缓慢而致微循环淤滞现象,大量血液潴留于毛细血管内,持续的缺氧使组胺大量产生,进一步加重已处于关闭状态的毛细血管网扩大开放范围,从而使回心血量进一步减少。临床表现血压下降,一般认为收缩压低于10.7kpa(80mmhg)、舒张压低于8.0~9.3kpa(60~70mmhg),即视为休克的微循环扩张期口亦即休克的失代偿期。如休克状态仍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且毛细血管内血液黏稠度增加,毛细血管壁受损,微循环内形成大量微血栓,造成所谓的病理性血管内凝血,组织器官由于细胞缺氧损害而发生的自溶导致这些组织血管发生器质性损害,此时已进入休克的晚期即微循环衰竭期(dic期)。 二、体液代谢变化 休克时体内儿茶酚胺增多,儿茶酚胺作用于p受体,引起微动静脉吻合支开放,使血流绕过毛细血管加重了组织灌流障碍的程度。此外组胺、激肽、前列腺素、内啡肽、肿瘤坏死因子等体液因子在休克的发展中发挥不同的致病作用。此外由于血液灌流量不足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导致细胞破坏自溶,并引起心肌收缩力下降,加重血流动力学障碍。 三、重要脏器受损 休克持续超过l0小时,即可发生内脏器官的不可逆损害。如有两个以上器官发生功能障碍,称为多脏器功能衰竭,这是造成休克死亡的常见原因。 1.心脏 开始时心排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冠状动脉灌流量减少,心肌缺氧受损,心肌收缩力减弱,最终导致心衰。 2.肾 由于持续性低血压及体内儿茶酚胺增加,肾小球前微动脉痉挛,肾血流量显著减少,最后导致肾功能衰竭。 3.肺 肺脏的变化最为显著,肺泡上皮细胞受损,引起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泡萎陷,肺不张,导致肺通气障碍,造成低氧血症,临床出现呼吸困难,此期称为休克肺,这一表现即标志呼吸衰竭的出现,占休克死亡人数的1/3。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