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物学中,如何给亚种命名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2 15:50
- 提问者网友:蓝琪梦莎
- 2021-02-11 15:15
在动物学中,如何给亚种命名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几近狂妄
- 2021-02-11 16:36
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又称学名、二名法,生物学上对生物种类的命名规则.正如“双”所说的,为每个物种命名的名字有两部分构成:属名和种加词(种小名).属名须大写,种加词则不能.在印刷时使用斜体,或是用加底线的方式取代.
例如:Homo sapiens.简化如下:
Homo sapiens(种名) = Homo(属名) + sapiens(种加词)
如果在一篇文章中多次提到某一个属,除第一次提及时给出全写,在以后出现时可将属名缩写,但绝不能省略,例如Homo sapiens缩写为 H. sapiens.在很少的一些情况下,由于一个物种已经广为人知,所以其缩写形式就约定成俗了.如在细菌中,Escherichia coli(大肠杆菌)可以缩写成E. coli而不会引起误会.
名称来源
属名通常使用拉丁文名词,如果引用其它语言的名词,则必须拉丁化.种加词大多为形容词,也可以为名词的所有格或为同位名词.当形容词作种加词时,要求其性、数、格与属名一致.例如板栗Castanea millissima BL., Castanea 栗属(阴性、单数、第一格).有时,名称也会来源于古希腊语,或者是本地语言,又或者是该物种发现者的姓名.事实上,分类学家通过各种途径来构造物种名称,比如说会开开玩笑或者是一语双关.然而,无论其来源如何,学名在语法上总是被看作拉丁文.因此,尽管生物学家不赞成,双名法名称有时又叫“拉丁文名”.称为“学名”似乎更恰当一些.请参阅生物学名常用拉丁文和希腊文词语.
使用双名法系统的价值
双名法系统的价值体现在它的简便性和广泛性:
同样的名称在所有语言中通用, 避免了翻译的困难;
任何的一个物种都可以明确无误的由两个单词确定;
本系统已经在植物学 (始于 1753), 动物学 (始于 1758) 和 细菌学 (始于 1980[1])中广泛应用.
双名法命名的程序体现了其稳定性.特别的讲, 当一个种从一个属转到另一个属时 (比较常见的现象), 如果可能的话,种加词保留一致.类似的,如果原来的两个种合并时, 原来各自的种名保留为亚种名.
然而, 这样的稳定性不太绝对.基于分类上不同的观点,根据生物命名法规的名称修订或在分子系统学中的新发现,同一种生物可能有几个不同的学名在流通(请参阅同物异名). 不稳定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命名应遵循优先原则.
规范植物 (包括 真菌, 蓝藻) / 栽培植物 / 动物 / 细菌 / 病毒的命名法规是不同的.例如, ICBN (植物)命名法规不允许重复名, 而 ICZN (动物)法规则允许(如:Gallus gallus). 曾经建议用统一的BioCode来把几个命名法规替换, 但考虑到对系统发生树进行命名的PhyloCode而存在争议.
种以下层级的命名
动物分类学
在动物分类学中,一个动物物种可以往下细分,应用三名法来命名一个亚种 (有时叫做race),例如新西兰的普通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跟其它地方的有所不同, 所以被归入一个亚种Phalacrocorax carbo novaehollandiae.由于动物学仅使用一个种下分类阶元,所以不需要在亚种名前插入任何阶元指示符,人们也明白第三个名称就是亚种名.
植物分类学
在植物分类学中, 一个物种可以向下分为亚种,变种,或者变型,这跟动物学是不同的.种下名称必须跟在一个阶元限定词后面(例如 "subsp.")来指明所指的阶元类型,这不会在动物学中出现.一个植物种可能会有亚种(如 Pinus nigra subsp. salzmannii),变种(如 Pinus nigra var. caramanica),还有亚种的变种(如 Pinus nigra subsp. salzmannii var. corsicana),甚至是更为复杂的组合.
学名的著作者
有时在学名后面会看到跟着一个人名的缩写,甚至是日期.对于一个物种的完整引用不但包括了双名法名称,还包括描述、命名该物种的作者.学名需要斜体,但不得对作者的引用进行斜体印刷.在一篇文章中,对学名作者的引用通常仅需出现一次即可.作者引用在植物学和动物学中有不同的惯例, 这由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和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分别确定.
植物学名作者引用
植物名作者的缩写形式由皇家植物园, Kew发布的标准索引为准; 在简要引用中,不需要包括发表日期.标准缩写可以在下面的网址找到国际植物名称索引, 作者查询页.
所以, 在 Pinus sylvestris L.中, 缩写 "L." 指卡尔·林奈; 在 Pinus koraiensis Siebold & Zucc. 中, Siebold 指Philipp Franz von Siebold 、 Zucc. 指合作者J
例如:Homo sapiens.简化如下:
Homo sapiens(种名) = Homo(属名) + sapiens(种加词)
如果在一篇文章中多次提到某一个属,除第一次提及时给出全写,在以后出现时可将属名缩写,但绝不能省略,例如Homo sapiens缩写为 H. sapiens.在很少的一些情况下,由于一个物种已经广为人知,所以其缩写形式就约定成俗了.如在细菌中,Escherichia coli(大肠杆菌)可以缩写成E. coli而不会引起误会.
名称来源
属名通常使用拉丁文名词,如果引用其它语言的名词,则必须拉丁化.种加词大多为形容词,也可以为名词的所有格或为同位名词.当形容词作种加词时,要求其性、数、格与属名一致.例如板栗Castanea millissima BL., Castanea 栗属(阴性、单数、第一格).有时,名称也会来源于古希腊语,或者是本地语言,又或者是该物种发现者的姓名.事实上,分类学家通过各种途径来构造物种名称,比如说会开开玩笑或者是一语双关.然而,无论其来源如何,学名在语法上总是被看作拉丁文.因此,尽管生物学家不赞成,双名法名称有时又叫“拉丁文名”.称为“学名”似乎更恰当一些.请参阅生物学名常用拉丁文和希腊文词语.
使用双名法系统的价值
双名法系统的价值体现在它的简便性和广泛性:
同样的名称在所有语言中通用, 避免了翻译的困难;
任何的一个物种都可以明确无误的由两个单词确定;
本系统已经在植物学 (始于 1753), 动物学 (始于 1758) 和 细菌学 (始于 1980[1])中广泛应用.
双名法命名的程序体现了其稳定性.特别的讲, 当一个种从一个属转到另一个属时 (比较常见的现象), 如果可能的话,种加词保留一致.类似的,如果原来的两个种合并时, 原来各自的种名保留为亚种名.
然而, 这样的稳定性不太绝对.基于分类上不同的观点,根据生物命名法规的名称修订或在分子系统学中的新发现,同一种生物可能有几个不同的学名在流通(请参阅同物异名). 不稳定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命名应遵循优先原则.
规范植物 (包括 真菌, 蓝藻) / 栽培植物 / 动物 / 细菌 / 病毒的命名法规是不同的.例如, ICBN (植物)命名法规不允许重复名, 而 ICZN (动物)法规则允许(如:Gallus gallus). 曾经建议用统一的BioCode来把几个命名法规替换, 但考虑到对系统发生树进行命名的PhyloCode而存在争议.
种以下层级的命名
动物分类学
在动物分类学中,一个动物物种可以往下细分,应用三名法来命名一个亚种 (有时叫做race),例如新西兰的普通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跟其它地方的有所不同, 所以被归入一个亚种Phalacrocorax carbo novaehollandiae.由于动物学仅使用一个种下分类阶元,所以不需要在亚种名前插入任何阶元指示符,人们也明白第三个名称就是亚种名.
植物分类学
在植物分类学中, 一个物种可以向下分为亚种,变种,或者变型,这跟动物学是不同的.种下名称必须跟在一个阶元限定词后面(例如 "subsp.")来指明所指的阶元类型,这不会在动物学中出现.一个植物种可能会有亚种(如 Pinus nigra subsp. salzmannii),变种(如 Pinus nigra var. caramanica),还有亚种的变种(如 Pinus nigra subsp. salzmannii var. corsicana),甚至是更为复杂的组合.
学名的著作者
有时在学名后面会看到跟着一个人名的缩写,甚至是日期.对于一个物种的完整引用不但包括了双名法名称,还包括描述、命名该物种的作者.学名需要斜体,但不得对作者的引用进行斜体印刷.在一篇文章中,对学名作者的引用通常仅需出现一次即可.作者引用在植物学和动物学中有不同的惯例, 这由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和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分别确定.
植物学名作者引用
植物名作者的缩写形式由皇家植物园, Kew发布的标准索引为准; 在简要引用中,不需要包括发表日期.标准缩写可以在下面的网址找到国际植物名称索引, 作者查询页.
所以, 在 Pinus sylvestris L.中, 缩写 "L." 指卡尔·林奈; 在 Pinus koraiensis Siebold & Zucc. 中, Siebold 指Philipp Franz von Siebold 、 Zucc. 指合作者J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