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
答案:3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4 02:30
- 提问者网友:聂風
- 2021-03-23 03:58
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毛毛
- 2021-03-23 04:19
研究型教师所应该具备的条件.
(一)教师要具有科研意识.(二)教师要走出对教育科研认识的误区 .(三)要联系教改实际开展教育科研. (四)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五)倡导由教师、研究人员、行政人员组成三结合的研究队伍. 关键词:研究型教师 教师 五要 (一).教师要具有科研意识
在传统观念对教师角色的界定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按照书本传授知识,他们并不负担进行研究的责任,虽然一直强调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但事实上,教育科研被闲置在学校工作的角落中,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理解充其量仅停留在如何便捷地传授知识方面,对教育科研的认识比较片面,肤浅,甚至还存在许多误区.
新世纪的教师应该转变观念,顺应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成为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新型教师.教师应当责无旁贷地进行研究探索,寻找适合社会发展,学生身心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其实,每个教师都有从事教育科研的能力,他们又处于教学的具体实践之中,能够深切的体会到专业研究者所不能感同身受的东西,这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因为教师对教育的现状了解得最多.对存在的问题体会最深,反应也最敏锐,在教学实践中有着丰富的教育科学研究素材和教育科学研究基础,有着取之不尽的课题来源.教师的未来和未来的教师,都将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可以说,教师的职业生命力来源于教育科研.
教师的科研意识是决定教师是否能够真正进入教育科研领域的关键性因素.每一位教师都应把握新的教学质量标准,领会新课程,新教材的精髓,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此,教师是否能够真正地成为研究者,具有科研能力,开展科研活动,关键在于是否具有科研意识. (二)教师要走出对教育科研认识的误区
从总体上说,目前我国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还比较淡薄,教育科研能力还比较低下.虽然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力图改变这种现状,并制定了各种政策,采取了各种措施,但是
收效甚微.因此,人们对教师究竟能不能从事教育科学研究产生了疑问.还有些教师头脑中存在这样一些错误的观念和意识:把教育科研神秘化,认为搞科研只是理论工作者和教育专家的事,是高深莫测,很难做的工作;搞科研对于教师是额外负担;或者把教育科研简单化,认为能写出文章,发表文章就是搞科研;也有人认为教师从事的教育科研也应像专业研究者那样专门化等.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什么是教育科研,也没有意识到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从事教育科研是每一位教师份内的工作.仅仅会教课而不会教育研究的教师,很难称得上是新时期的合格教师.因此,教师一定要走出这种误区. (三)要联系教改实际开展教育科研
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从事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所以,教师搞研究要从身边的问题入手,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教师的研究提供了就会。教育研究除了经验,还要有理论基础,个案研究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同时还应倡导由教师,研究人员,行政人员组成三结合的研究队伍。
只有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这不仅因为在学校环境中学生所受影响主要来自教师,更因为教育对象,教育环境和教育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不可能是确定不变的程序。
有的教师说,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忙,没时间高科研,将教育研究看着软任务。实际上,人们对教育规律的每一点认识,教育实践水平的每一次提高都往往先来自教育科研,所有优秀的教育教学过程总是和教育研究交织在一起。研究始于问题,教师从事研究要从问题入手。有的地区或学校为了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每学期都进行论文评选,这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没有研究的实践过程,论文从何而来?东拼西凑的组合文章失去了论文的灵魂——独到与创新。所以,为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必须先组织教师参加研究的实践,认真研究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变化,给教师的创造性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怎样开发校本科程?如何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在大班额情况下如何照顾学生的差异?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怎样教好综合课程?在新课改中教师角色有哪些变化?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教师去探索,研究.在教育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学习新的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点,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科学地总结自己和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使子上升为理论,从而克服经验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教师自己的水平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高.
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拓展教育科学知识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需要教师去探索,去研究。课改强调了教师培训和教师的反思性实践,但如果教师在培训中只听听讲座或参与一些教育教学活动,而没有将培训和自己的教育实践相结合,特别是不能针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用培训中学到的理论作指导进行深入研究,将教、训、研结合起来,这种培训对教师的作用是不大的。课改带来的大量鲜活问题给教师从事教育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内容。我们常看到一些教师或学校也很重视教育研究,但不重视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而只是盲目攀比大课题,追求课题的级别和档次,将研究和学校教育变成两张皮。诚然,参加一些大课题的研究对一些学校也是需要的,特别是在一些合作的大课题中有专家指导,有来自全国的仁人志士交流,会受益匪浅。但学校,特别是教师个人不能忽视联系自己实践的研究。为了有效地发现问题,可以请其他教师帮助审视自己的教育过程,相互切磋并提出问题。当然,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有大有小,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恰当选择,在选题上总的要求是宜小不宜大、宜实不宜虚、宜活不宜死。就是说应尽量选择小课题,以小见大,做深做透,而不要大题小做、浮光掠影、只手遮天;要选择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不选择抽象空泛的问题;要随着改革的发展灵活选题,也可以根据实践研究需要对原题做适当调整,而不要固步自封,一成不变。 (四)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教育科研中教师往往是凭自己的经验来工作,教研,许多教师的论文往往是“经验式论文”,但经验又往往是局部的、片面的,这就要求在研究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课题研究中应建立必要的理论基础,并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经验知识,转化和拓展经验知识,并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以及必要的实证材料的支持,将经验上升为具有一般规律性的可以推广的理论知识。
(一)教师要具有科研意识.(二)教师要走出对教育科研认识的误区 .(三)要联系教改实际开展教育科研. (四)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五)倡导由教师、研究人员、行政人员组成三结合的研究队伍. 关键词:研究型教师 教师 五要 (一).教师要具有科研意识
在传统观念对教师角色的界定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按照书本传授知识,他们并不负担进行研究的责任,虽然一直强调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但事实上,教育科研被闲置在学校工作的角落中,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理解充其量仅停留在如何便捷地传授知识方面,对教育科研的认识比较片面,肤浅,甚至还存在许多误区.
新世纪的教师应该转变观念,顺应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成为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新型教师.教师应当责无旁贷地进行研究探索,寻找适合社会发展,学生身心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其实,每个教师都有从事教育科研的能力,他们又处于教学的具体实践之中,能够深切的体会到专业研究者所不能感同身受的东西,这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因为教师对教育的现状了解得最多.对存在的问题体会最深,反应也最敏锐,在教学实践中有着丰富的教育科学研究素材和教育科学研究基础,有着取之不尽的课题来源.教师的未来和未来的教师,都将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可以说,教师的职业生命力来源于教育科研.
教师的科研意识是决定教师是否能够真正进入教育科研领域的关键性因素.每一位教师都应把握新的教学质量标准,领会新课程,新教材的精髓,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此,教师是否能够真正地成为研究者,具有科研能力,开展科研活动,关键在于是否具有科研意识. (二)教师要走出对教育科研认识的误区
从总体上说,目前我国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还比较淡薄,教育科研能力还比较低下.虽然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力图改变这种现状,并制定了各种政策,采取了各种措施,但是
收效甚微.因此,人们对教师究竟能不能从事教育科学研究产生了疑问.还有些教师头脑中存在这样一些错误的观念和意识:把教育科研神秘化,认为搞科研只是理论工作者和教育专家的事,是高深莫测,很难做的工作;搞科研对于教师是额外负担;或者把教育科研简单化,认为能写出文章,发表文章就是搞科研;也有人认为教师从事的教育科研也应像专业研究者那样专门化等.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什么是教育科研,也没有意识到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从事教育科研是每一位教师份内的工作.仅仅会教课而不会教育研究的教师,很难称得上是新时期的合格教师.因此,教师一定要走出这种误区. (三)要联系教改实际开展教育科研
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从事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所以,教师搞研究要从身边的问题入手,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教师的研究提供了就会。教育研究除了经验,还要有理论基础,个案研究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同时还应倡导由教师,研究人员,行政人员组成三结合的研究队伍。
只有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这不仅因为在学校环境中学生所受影响主要来自教师,更因为教育对象,教育环境和教育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不可能是确定不变的程序。
有的教师说,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忙,没时间高科研,将教育研究看着软任务。实际上,人们对教育规律的每一点认识,教育实践水平的每一次提高都往往先来自教育科研,所有优秀的教育教学过程总是和教育研究交织在一起。研究始于问题,教师从事研究要从问题入手。有的地区或学校为了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每学期都进行论文评选,这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没有研究的实践过程,论文从何而来?东拼西凑的组合文章失去了论文的灵魂——独到与创新。所以,为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必须先组织教师参加研究的实践,认真研究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变化,给教师的创造性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怎样开发校本科程?如何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在大班额情况下如何照顾学生的差异?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怎样教好综合课程?在新课改中教师角色有哪些变化?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教师去探索,研究.在教育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学习新的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点,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科学地总结自己和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使子上升为理论,从而克服经验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教师自己的水平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高.
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拓展教育科学知识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需要教师去探索,去研究。课改强调了教师培训和教师的反思性实践,但如果教师在培训中只听听讲座或参与一些教育教学活动,而没有将培训和自己的教育实践相结合,特别是不能针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用培训中学到的理论作指导进行深入研究,将教、训、研结合起来,这种培训对教师的作用是不大的。课改带来的大量鲜活问题给教师从事教育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内容。我们常看到一些教师或学校也很重视教育研究,但不重视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而只是盲目攀比大课题,追求课题的级别和档次,将研究和学校教育变成两张皮。诚然,参加一些大课题的研究对一些学校也是需要的,特别是在一些合作的大课题中有专家指导,有来自全国的仁人志士交流,会受益匪浅。但学校,特别是教师个人不能忽视联系自己实践的研究。为了有效地发现问题,可以请其他教师帮助审视自己的教育过程,相互切磋并提出问题。当然,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有大有小,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恰当选择,在选题上总的要求是宜小不宜大、宜实不宜虚、宜活不宜死。就是说应尽量选择小课题,以小见大,做深做透,而不要大题小做、浮光掠影、只手遮天;要选择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不选择抽象空泛的问题;要随着改革的发展灵活选题,也可以根据实践研究需要对原题做适当调整,而不要固步自封,一成不变。 (四)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教育科研中教师往往是凭自己的经验来工作,教研,许多教师的论文往往是“经验式论文”,但经验又往往是局部的、片面的,这就要求在研究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课题研究中应建立必要的理论基础,并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经验知识,转化和拓展经验知识,并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以及必要的实证材料的支持,将经验上升为具有一般规律性的可以推广的理论知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掌灯师
- 2021-03-23 05:55
从事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所以,教师搞研究要从身边的问题入手,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教师的研究提供了机会;教育研究除了经验,要有理论做基础,个案研究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同时,还应倡导由教师、研究人员、行政人员组成三结合的研究队伍。 1、只有研究型的教师才能胜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只有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的创新是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反映,教育研究能力是一种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能力,教育研究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创新。 教育实践水平的每一次提高都往往先来自教育研究,教育教学过程总是和教育研究交织在一起。在教育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学习新的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点,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帮助我们科学地总结自己和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从而克服经验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教师自己的水平也会得到不断提高。 2、要联系教改实际开展教育科研 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拓展教育科学知识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为目的的,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最主要目的是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研究始于问题,教师从事研究从问题入手,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必须先组织教师参加研究的实践,认真研究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 新课改带来的大量的鲜活问题,给教师从事教育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有大有小,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恰当选择,应尽量选择小课题,以小见大,做深做透,而不要大题小做,浮光掠影,要选择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不选择抽象空泛的问题,要随着改革的发展灵活选题,也可以根据实际研究需要对原题做适当调整,而不要固步自封,一成不变。 3、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教育科研要以教育经验做基础,教师往往是凭自己的经验来工作来研究,在课题研究中应建立必要的理论基础,并注意理论和实际结合,注意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经验知识,转化和拓展经验知识,并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以及必要的实证材料的支持,将经验上升为具有一般规律性的可以推广的理论知识。 由于教育科研的对象往往是活生生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学生的进步又和多种因素有关,使教育研究往往具有多变量的特点,这就要求教育研究应是一种综合性的动态研究,这决定了在研究中要采用多种方法,各种方法优化组合,相互印证。针对教师研究工作的特点和当前课改工作的需要,我们特别倡导进行个案研究,此种研究可以对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可靠的材料。个案研究对于教师来说看得见摸得着,贴近教师的实际工作,也有助于教师通过个案将教育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在个案研究中要求个案必须真实,且个案代表某类事件或事物,具有典型性。个案研究是通过一个个体活动中的各种表现以及对他们所处环境条件的了解,通过分析归纳找到能概括这个个体的特征及原因。在个案研究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首先通过观察、调查收集资料,然后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概括,在分析概括的过程中,可以开展一些讨论,进行思想的碰撞,从而加深对个案的认识和理论观点的阐发。最后再寻找形成个体特征的原因,并提出教育的建议。当然,个案研究也有它的局限性,它只是提供一个例证,代表性小,但它能给人以启迪,个案研究最大的好处是能帮助教师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 另外,我们还倡导由教师、研究人员、行政人员组成三结合的研究队伍。教师在研究工作中有自己的优势,如了解教育的需求,有教育经验,便于开展现场研究,教师是教育研究的主力军。但他们也需要教育研究人员在教育理论、研究设计、研究方法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样,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也需要行政人员的参与和支持。组成三结合的研究队伍是许多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成功的学校共同的宝贵经验。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