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惟吾德馨”这一观念
答案:3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03 10:32
- 提问者网友:世勋超人
- 2021-12-03 02:28
如何看待“惟吾德馨”这一观念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刀戟声无边
- 2021-12-03 03:09
1、理解:
虽然物质条件贫乏,家徒四壁,但是我美好的德行却足以抵却这一切。这是一种安贫乐道、乐观主义的精神。
2、出处:
刘禹锡《陋室铭》
3、原文:
陋室铭
唐代: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4、翻译: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5、赏析:
(1)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警戒自己。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4—7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 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
(3)如果说本文的1~3句是一种铺垫,那么4~7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卧龙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作者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4)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6、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虽然物质条件贫乏,家徒四壁,但是我美好的德行却足以抵却这一切。这是一种安贫乐道、乐观主义的精神。
2、出处:
刘禹锡《陋室铭》
3、原文:
陋室铭
唐代: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4、翻译: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5、赏析:
(1)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警戒自己。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4—7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呢? 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
(3)如果说本文的1~3句是一种铺垫,那么4~7句则进入了真正的对抗。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卧龙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作者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4)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6、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鸽屿
- 2021-12-03 05:02
老师们在讲解《陋室铭》时,往往引用文章中的句子,把刘禹锡说成是一个品德高尚、情趣高雅的人。尤其是“惟吾德馨”,更是让学生们看成是刘禹锡的人品写照。其实这是一种误导。
《旧唐书·刘禹锡传》说他“既任喜怒凌人,京师人士不敢指名,道路以目”。《新唐书·刘禹锡传》说他“自负有才,孤傲清高,心地狭窄,心中常怀怨恨”。
我们来细读《陋室铭》,其中透出的信息也能看出他高尚不到哪儿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自比“仙”与“龙”,何等不知天高地厚!“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个人的品德好不好是别人说的,自己说也算数吗?“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老师们异口同声地讲解,这是环境之雅。其实,说白了,就是他被贬到这里,理也没有人理,院子里荒草丛生罢了。春夏之时,还说得过去,秋冬之时,一定是枯叶败草,十分凄凉。“往来无白丁”“无案牍之劳形”,你看,他被贬之后,根本不与老百姓来往,也不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如果他以天下为己任,苦心焦思,一定会得到老百姓的爱戴,也不会“往来无白丁”了。他自比诸葛亮,谈文论诗还可以,怎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
刘禹锡的诗才,实在是高,但他的品德不能算高尚。他有多次回到朝廷的机会,但每一次,他不是考虑如何为百姓谋幸福,而是把报复他的政敌放在第一位。“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说白了就是我刘禹锡主政的时候,你们这些新贵还穿开裆裤呢!哪里有你们!“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说白了就是那些打击我刘某人的,不是死了,就是失势了,而我又回来了。这样恃才凌人,不以国事为重,难怪被一贬再贬,甚至被定“逢恩不赦”的大罪。《旧唐书·刘禹锡传》说“人嘉其才而薄其行”,意思是世人称赞他的才气,却鄙视他的德行。
我们教师也许没有时间把文章讲得如此深透,但是,至少应提醒学生,不能以文章评人品。人格与文章是不能画等号的,绝不能自己说“惟吾德馨”就“惟吾德馨
《旧唐书·刘禹锡传》说他“既任喜怒凌人,京师人士不敢指名,道路以目”。《新唐书·刘禹锡传》说他“自负有才,孤傲清高,心地狭窄,心中常怀怨恨”。
我们来细读《陋室铭》,其中透出的信息也能看出他高尚不到哪儿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自比“仙”与“龙”,何等不知天高地厚!“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个人的品德好不好是别人说的,自己说也算数吗?“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老师们异口同声地讲解,这是环境之雅。其实,说白了,就是他被贬到这里,理也没有人理,院子里荒草丛生罢了。春夏之时,还说得过去,秋冬之时,一定是枯叶败草,十分凄凉。“往来无白丁”“无案牍之劳形”,你看,他被贬之后,根本不与老百姓来往,也不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如果他以天下为己任,苦心焦思,一定会得到老百姓的爱戴,也不会“往来无白丁”了。他自比诸葛亮,谈文论诗还可以,怎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
刘禹锡的诗才,实在是高,但他的品德不能算高尚。他有多次回到朝廷的机会,但每一次,他不是考虑如何为百姓谋幸福,而是把报复他的政敌放在第一位。“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说白了就是我刘禹锡主政的时候,你们这些新贵还穿开裆裤呢!哪里有你们!“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说白了就是那些打击我刘某人的,不是死了,就是失势了,而我又回来了。这样恃才凌人,不以国事为重,难怪被一贬再贬,甚至被定“逢恩不赦”的大罪。《旧唐书·刘禹锡传》说“人嘉其才而薄其行”,意思是世人称赞他的才气,却鄙视他的德行。
我们教师也许没有时间把文章讲得如此深透,但是,至少应提醒学生,不能以文章评人品。人格与文章是不能画等号的,绝不能自己说“惟吾德馨”就“惟吾德馨
- 2楼网友:纵马山川剑自提
- 2021-12-03 04:21
虽然物质条件贫乏,家徒四壁,但是我美好的德行却足以抵却这一切。 这是一种安贫乐道、乐观主义的精神。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