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补受伤的眉心轮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14 14:24
- 提问者网友:心牵心
- 2021-01-13 15:28
如何修补受伤的眉心轮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鱼忧
- 2021-01-13 16:19
眉心轮,其实应该是一个代称,静心界叫它眉心轮,是从空达里尼能量体的角度来讲的,也是从脉轮的角度来讲的。而佛家似乎对于这个眉心轮的说法并不太多,只是讲观,其实初步的观的能力,也还是来自于眉心轮这里的。而道家在这个附近,称之为玄关,认为一切的秘密就隐藏在这里了。而气功界就叫松果体,用了一个科学术语。这个还真的有一点道理,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觉得眉心轮力量不够了,就会吃点褪黑素,据说那玩意可以对松果体有作用,还真的能恢复精神,至少短时间内能,当然我也不太提倡长期依赖于它,毕竟它是保健品耶,还是要靠自己去领悟成长的。 其实眉心轮受伤可能的因素,往往有几种,一种是有较大的拉力的时候,比方说重大的灾、痛苦、死亡等经历在影响修炼者,而对方为了保持清醒、觉知,而被拉伤。当然如果你能够保持觉知,自然也不会被拉伤,而是因为重大灾难、痛苦等一旦维持时间过长,身体急需修养,甚至反复用昏沉的方式,提醒你需要放松了,而你始终不给它机会,就容易因为紧张,拉伤了。或者说是处于无奈,比方说,无意识地紧张、痛苦等,你想放松,而放松不了,这时候刻意保持觉知,就有可能带来拉伤。因为昏沉隐藏在无意识里,有一股巨大的拉力,而你想保持清醒,也是一种拉力,所以两者一对冲,力量大者胜!就拉伤了。 另外一种可能性是身体严重虚亏了,阳气严重不足,于是元精、元气、元神的功能不足,导致肉身体很容易进入昏沉,而你想尽量保持清醒,于是,眉心就会发生虚亏、撕裂感。有的人说,你刚才说眉心轮属于空达里尼能量体,为何这里有用道家的观点来解释呢? 因为道家所讲的元精、气、神与肉身体有很大的关联,可以说肉身体功能基本上靠它们来推动,所以一旦元精、元气、元神虚弱,昏沉就会来临,而无意识其实与你的空达里尼能量体是紧密相关的,还是那句话,哪个力量大,哪个就胜利了,你的昏沉力量大,你想保持清醒,你就有可能被拉伤了,当然有可能清醒胜利了,大概这种人往往能够超凡入圣,而大多的人,可能不会胜利,不能胜利的就会开始打倒退了。拉伤的地方就开始进入昏沉,以后就只能靠空达里尼修炼的路径、脉轮(静心类方法)等来修补,或者以道家方式来补足元精、元气、元神,或者用禅定的方式来修补.
下边谈谈静心界的补益方法: 以空达里尼为例,静心界比较提倡就是说,当身体震动、舞蹈的时候,保持一点观照,那么,观照身体的流动、能量的流动,觉察力也就跟着深入了,我想,对于大多数刚入门的人而言,这是有必要的。 一般地,在观照当中,即使你受过伤了,此刻,只要你不刻意,用力地去观照身体,那么也不会受伤,毕竟能量是流动的,自然它会补充你眉心轮的力量。 而关键是进入坐下来的阶段。 这里的重点是,对于已经受伤的人而言,不要太多地去观照你的情绪、念头等,因为那样等于是在启用你的观的功能,而在刚开始培养的时候,观并不是整体性的力量(后边会谈到),当然还是有它的作用的,因为它的功能在,所以有时候杂念就消失了,但有时候念头很多,消耗就会很大,于是,受过伤的人,就会觉得眉心轮一下子虚亏了,如果继续努力保持观照,就有可能出现撕裂感。这就表示初步受伤了,只要你能注意改正,不经常发生这种撕裂感,还是不会有大的问题的,所以偶尔一次也不用太关注它,放松就行了。
一般人来讲,保持一点观照,学会等待,自然地念头也会静下来,消耗的能量就会少。接着,杂念消失了,各种感觉、情绪等也开始消失了,自然就进入了类似于佛家所讲的“照”的阶段。清清醒醒的,杂念都没有了。 进入这种阶段,往往就会觉得很美了,可能身心一下子消失,狂喜等等就来了,那么真正的静心的滋味就诞生了,静心也就拥有了很强的动力。 但对于受伤的人来讲,往往没有那么简单了,即使进入了“照”的阶段,昏沉也很快就会来了(因为受伤点的功能不是那么强,自然地,就会来影响你了),或者虚弱感来了,就不要硬撑了,其实,静心启动的是一个体,你就放松地,定在这个体中,等待,自然,能量基本上就只是在这个体流动,不再流向更深的层面,能量就会开始往上走,自然也会到达眉心,充实眉心轮的力量。
一旦眉心轮力量充足了,放松了,那么又可以放松地等待,因为刻意地定在那里,始终是有个努力者,或者类似于有点关注的味道,不会太轻松,也不会有狂喜感、消融感诞生的。所以,最终还是要放下的。这就是空达里尼有可能的灵活应变的地方。 接下来谈谈佛家的禅定,佛家的观,在刚入门的时候,与灵性所讲的觉察,并没有太多的差别,所不同的是,灵性觉察更多地会去觉察自己的身体、情绪、念头等,通过这种方式,来训练基本的观照力。而佛家的观,不太提倡那样,而是看到念头了呀,看到了,你就放下来,不要去跟着能量走,不要跟着情绪走,当下即空,这其实就已经是后天转先天的观了,所以入门较深,很多人进不去。 因此,有的人说,禅定好难呀,我做不到呀,我坐在那里,满脑子都是情绪、痛苦、紧张!我也观察过,很多人禅坐都是在硬熬,不过还是蛮有毅力的,也值得我们佩服。就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可以先采用静心的方式,用一些动态的方式将痛苦、紧张等丢掉,这样心就容易静下来了,打坐也容易多了。但是很多人说,我要学,就学最好的,我认为禅定最好,所以一开始就要从那里入门,你悟性好的话,当然可以了,悟性不好,就可能始终在门外转圈子了。 所以相对于禅定而言,静心也有它的意义,但对于禅定而言,如果始终停留在静心的阶段,那就会与它的教义似乎有点背离(当然静心界也有高手,这里纯粹只是作功理上的探寻)。为什么呢?高僧大德都认为,开悟是当身见(如对身体的感觉、痛苦、紧张、麻木等)、心见(心理的想法、看法等)、我见(如执着与自身的一切等)解离之后,才会发生的,而静心虽然也有静坐阶段,但因为前边都在利用能量体的作用,所以现在它变得很强大,而现在你要将身见(如身体的感觉),行阴(如身体的功能),受阴(气脉感、能量流动感),识阴(意识到我坐在这里)等停掉,就会显得很难,至少那个流动的能量体在短时间内根本不会停歇下来。所以也会直接影响下边它向更深层面的过渡。 这个更深层面的过渡,自然指的是心性层面的了悟,为什么要将这些色、受、想、行、识阴都停掉呢?因为它们不停掉,本性很难自然地呈现。 以六妙门为例,它包括数息、随息、止息、观、还、静的阶段,当我们通过数息、随息(这两个阶段对于打通气脉、补充眉心轮也有作用)、止息的阶段之后,就进入了观,其实前边在数息的时候,也就有观了,因为有观的存在,你才知道呼吸在进行还是停止了,只是正式进入这个“观”的阶段的时候,基本上,大的杂念也就没有了,清清醒醒地,其实也类似于道家所讲的后天转先天阶段了。因为呼吸也停止了,自然气脉感、身心的功能发动会降到最低,甚至有的人觉得心跳已经停止了(自然有可能心还在跳,只是气脉流动感消失了),自然,如果你一直定下去,那是大丈夫了,但很多人恐怕不会这么简单。 一个灵性觉察的朋友,在身体糟糕的时候,练习道功,突然她说:“建军,我前边觉得能量挺足的,怎么突然觉得气虚了?” 我说:“你是否在努力地观照呀?” 她说:“是呀,难道不能努力地观照吗?” 我告诉她,放下那个努力,有点观照就行了。 “咦!”她惊叹:“是好多了!” 所以,努力地觉察身体的感受、思想等,就已经不在佛家、道家提倡的范畴里了,但是有用没有呢?有作用的,能有助于你感受、情绪等的来源,有所了解,甚至也能化解它们的力量。但那要建立在你的功能还比较充沛的基础之上,才好,否则,用得过多,就很难说了。 回到禅定的观的讨论,如果眉心轮受伤了,在前边的数息、随息阶段,应该不会有太多的消耗,因为那本身是用来补气的。基本上要留意的是“观”的阶段。如果练习者元精、气、神不足的话,基本上那种先天性的自然而观不会维持太久的,接下来,要么虚的感觉升起了,要么这里痛,那里不舒服了。按南师的观点,应该不会出现上述现象的。他认为基本上只有气脉通了,止息才会发生,所以也就不存在上边所说的诸多问题了。但其实我们实践发现,只要方法对路,止息很容易发生,曾经在课堂上,一个学员一天下来,就进入止息了,后边他分享起来,自己也觉得很奇怪,因为自己已经看南师的书几年了,从来未曾有过这种体会。 我开玩笑地说,别看我讲了不过十多分钟,可为了悟通从有为的呼吸到这个止息(从风、气、息各个层面去了解),我已经悟了两年多了,所以你肯定与佛家是很有缘分的。 事实上,他的这种情况说明,只要方法对路,不管气脉有没有完全通,也能自然地止息的。一般在随息阶段,准备充分,一旦气满了,就有可能进入止息了,并不是说一定所有的气脉都已经打通了,当然至少基本该流通的地方还是通了,否则,那些虚弱的点就会引发粗重的呼吸,不可能进入较长时间的止息。一般进入止息,就标志着你能感觉到地方,至少基本都通了。 一旦完全只是停留在观中,自自然然地,没有任何努力,后天向先天过渡了。那么,一旦先天功能不足了,观的力量就会衰退,昏沉就会来临,有时候坐了不过几分钟,昏沉就来了,于是,就退出来,那至少会让我们觉得不过瘾。 所以,还是有一些对应的突破方法的。 南师讲过,所有的疾病,要想治疗,关键是止,所以,你觉得,心轮虚弱也好,眉心虚弱也好,定在那个虚弱的地方,等待,自然气息也就会足了,需要稍微留意的是,眉心属于上丹田,定的时间不能太长,如果觉得舒服,气息饱满,可以定下去,如果觉得有点发胀,不舒服的发胀感,或者发紧了,那可能是血压增高了,就不要守在那里了,可以觉察一下这个虚弱的点对应的体(往往能够受伤的地方,都是有个对应的体的),一旦觉察到了,放下觉察,定在那个体中,于是,逐渐这个体能量充沛,虚弱的地方就开始得到修补。然后,身心内外都向宇宙扩散,通透了,初步修补工作就完成了。 需要注意的是,既然有个对应的体,基本上就是有执着的,我们之所以定于其中,主要是为了治疗作用,一旦完成了,就要空下来,回归那种毫无杂念的自然之观,自然地等待。 自然地,也就进入无为当中了,而一旦进入不努力的状态,那么很多感觉、如舒服感,不舒服感,痛苦感,牵拉感,杂念等,这些身见、心见、我见等还会浮现出来,你不要去关注它们,依然自然而观,它们开始脱落。。。。。。当然这个过程也不要走得太急,应该询序渐进。 我有时发现,当昏沉再次来临,确实还是与道家所说的元精、元气有关,这些地方一开始衰弱,于是昏沉也就占据了身心,打坐自然也就会中止了, 所以最近我决定以道家为主,让自己的精气神进入一个高潮,而禅定是明心见性的老大哥,我也不会丢了,我常与朋友说,我想以佛道双修的方式前进了。 下边,继续谈谈道家的补益。 道功与静心、禅定相同的地方是,它也讲观,当然有的系统未必讲“观”,但据我所知,黄帝老子丹道的上代掌门,吴云青老人为了吸取佛家明心见性的功夫,曾经在青化寺呆了很长一段时间,并且担任那里的长老一职,而苏华仁道长,也曾经拜百岁禅师,佛教协会理事释净严为师,学习禅功秘诀,而且他也被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的弟子,九华山首座释明心收为入室弟子,所以至少就我的了解而言,黄帝老子丹道与佛家有很大的渊源。所以,道家讲观,也是很自然的事了。 但既然是黄帝老子丹道,它又具有很大的道家的特色,那就是炼精化气,效果很棒。任何时候,你觉得气虚了,只要身体还能动,练习几节功法,口中津液自然而生,这时候,按照要领吞下丹田,静养一会,自然,气就会升起,沿着督脉而上,充实了心轮,气足的,自然向上,到达眉心,自然眉心也就强旺了,所以,黄帝老子丹道既能强化心轮,也能充实眉心轮。 那么,我同时要介绍一下静功,静功要建立在动功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通过动功,让你的口中津液旺盛了,精、气充足了,自然,神也就旺了,于是,静坐在那里的时候,如果头脑里没有什么杂念,也没有什么问题,人空下来,只是等待。然后当观照力比较自然了,顺畅了,就可以自然地观道家丹田,当气机发动,定于其中,自然等待,气机开始旺盛,你就会觉得两肾膨胀,气感很足,而且这种足,不是来自于外围的,仿佛就是你生命的基石,这既是元精、元气的作用,气机向上,不但与心轮、眉心轮连接,而且会穿透后脑,与宇宙相连,同时,大脑的每一个细胞仿佛被滋润了,觉得精力旺盛,非常愉悦,这种愉悦,是每个细胞散发出来的,仿佛充电般的(如果睡觉前,能够配合睡功,自然,巩固的效果就更强了)。 我们说静心的愉悦来自于那种身心消失、溶于宇宙的感觉;禅定的喜乐,有来自于心理上的喜悦,也有来自于身体的细胞散发出来的喜乐(初禅、二禅,因身心消失、气脉通故),而道家的这个愉快,则会发现,自己仿佛是在经历了水的滋润,电力的充实,既有生理的充实与满足,也有心理的满足呀。所以,这时候,才会觉得,道家与我一生有缘,也不为过了。
下边谈谈静心界的补益方法: 以空达里尼为例,静心界比较提倡就是说,当身体震动、舞蹈的时候,保持一点观照,那么,观照身体的流动、能量的流动,觉察力也就跟着深入了,我想,对于大多数刚入门的人而言,这是有必要的。 一般地,在观照当中,即使你受过伤了,此刻,只要你不刻意,用力地去观照身体,那么也不会受伤,毕竟能量是流动的,自然它会补充你眉心轮的力量。 而关键是进入坐下来的阶段。 这里的重点是,对于已经受伤的人而言,不要太多地去观照你的情绪、念头等,因为那样等于是在启用你的观的功能,而在刚开始培养的时候,观并不是整体性的力量(后边会谈到),当然还是有它的作用的,因为它的功能在,所以有时候杂念就消失了,但有时候念头很多,消耗就会很大,于是,受过伤的人,就会觉得眉心轮一下子虚亏了,如果继续努力保持观照,就有可能出现撕裂感。这就表示初步受伤了,只要你能注意改正,不经常发生这种撕裂感,还是不会有大的问题的,所以偶尔一次也不用太关注它,放松就行了。
一般人来讲,保持一点观照,学会等待,自然地念头也会静下来,消耗的能量就会少。接着,杂念消失了,各种感觉、情绪等也开始消失了,自然就进入了类似于佛家所讲的“照”的阶段。清清醒醒的,杂念都没有了。 进入这种阶段,往往就会觉得很美了,可能身心一下子消失,狂喜等等就来了,那么真正的静心的滋味就诞生了,静心也就拥有了很强的动力。 但对于受伤的人来讲,往往没有那么简单了,即使进入了“照”的阶段,昏沉也很快就会来了(因为受伤点的功能不是那么强,自然地,就会来影响你了),或者虚弱感来了,就不要硬撑了,其实,静心启动的是一个体,你就放松地,定在这个体中,等待,自然,能量基本上就只是在这个体流动,不再流向更深的层面,能量就会开始往上走,自然也会到达眉心,充实眉心轮的力量。
一旦眉心轮力量充足了,放松了,那么又可以放松地等待,因为刻意地定在那里,始终是有个努力者,或者类似于有点关注的味道,不会太轻松,也不会有狂喜感、消融感诞生的。所以,最终还是要放下的。这就是空达里尼有可能的灵活应变的地方。 接下来谈谈佛家的禅定,佛家的观,在刚入门的时候,与灵性所讲的觉察,并没有太多的差别,所不同的是,灵性觉察更多地会去觉察自己的身体、情绪、念头等,通过这种方式,来训练基本的观照力。而佛家的观,不太提倡那样,而是看到念头了呀,看到了,你就放下来,不要去跟着能量走,不要跟着情绪走,当下即空,这其实就已经是后天转先天的观了,所以入门较深,很多人进不去。 因此,有的人说,禅定好难呀,我做不到呀,我坐在那里,满脑子都是情绪、痛苦、紧张!我也观察过,很多人禅坐都是在硬熬,不过还是蛮有毅力的,也值得我们佩服。就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可以先采用静心的方式,用一些动态的方式将痛苦、紧张等丢掉,这样心就容易静下来了,打坐也容易多了。但是很多人说,我要学,就学最好的,我认为禅定最好,所以一开始就要从那里入门,你悟性好的话,当然可以了,悟性不好,就可能始终在门外转圈子了。 所以相对于禅定而言,静心也有它的意义,但对于禅定而言,如果始终停留在静心的阶段,那就会与它的教义似乎有点背离(当然静心界也有高手,这里纯粹只是作功理上的探寻)。为什么呢?高僧大德都认为,开悟是当身见(如对身体的感觉、痛苦、紧张、麻木等)、心见(心理的想法、看法等)、我见(如执着与自身的一切等)解离之后,才会发生的,而静心虽然也有静坐阶段,但因为前边都在利用能量体的作用,所以现在它变得很强大,而现在你要将身见(如身体的感觉),行阴(如身体的功能),受阴(气脉感、能量流动感),识阴(意识到我坐在这里)等停掉,就会显得很难,至少那个流动的能量体在短时间内根本不会停歇下来。所以也会直接影响下边它向更深层面的过渡。 这个更深层面的过渡,自然指的是心性层面的了悟,为什么要将这些色、受、想、行、识阴都停掉呢?因为它们不停掉,本性很难自然地呈现。 以六妙门为例,它包括数息、随息、止息、观、还、静的阶段,当我们通过数息、随息(这两个阶段对于打通气脉、补充眉心轮也有作用)、止息的阶段之后,就进入了观,其实前边在数息的时候,也就有观了,因为有观的存在,你才知道呼吸在进行还是停止了,只是正式进入这个“观”的阶段的时候,基本上,大的杂念也就没有了,清清醒醒地,其实也类似于道家所讲的后天转先天阶段了。因为呼吸也停止了,自然气脉感、身心的功能发动会降到最低,甚至有的人觉得心跳已经停止了(自然有可能心还在跳,只是气脉流动感消失了),自然,如果你一直定下去,那是大丈夫了,但很多人恐怕不会这么简单。 一个灵性觉察的朋友,在身体糟糕的时候,练习道功,突然她说:“建军,我前边觉得能量挺足的,怎么突然觉得气虚了?” 我说:“你是否在努力地观照呀?” 她说:“是呀,难道不能努力地观照吗?” 我告诉她,放下那个努力,有点观照就行了。 “咦!”她惊叹:“是好多了!” 所以,努力地觉察身体的感受、思想等,就已经不在佛家、道家提倡的范畴里了,但是有用没有呢?有作用的,能有助于你感受、情绪等的来源,有所了解,甚至也能化解它们的力量。但那要建立在你的功能还比较充沛的基础之上,才好,否则,用得过多,就很难说了。 回到禅定的观的讨论,如果眉心轮受伤了,在前边的数息、随息阶段,应该不会有太多的消耗,因为那本身是用来补气的。基本上要留意的是“观”的阶段。如果练习者元精、气、神不足的话,基本上那种先天性的自然而观不会维持太久的,接下来,要么虚的感觉升起了,要么这里痛,那里不舒服了。按南师的观点,应该不会出现上述现象的。他认为基本上只有气脉通了,止息才会发生,所以也就不存在上边所说的诸多问题了。但其实我们实践发现,只要方法对路,止息很容易发生,曾经在课堂上,一个学员一天下来,就进入止息了,后边他分享起来,自己也觉得很奇怪,因为自己已经看南师的书几年了,从来未曾有过这种体会。 我开玩笑地说,别看我讲了不过十多分钟,可为了悟通从有为的呼吸到这个止息(从风、气、息各个层面去了解),我已经悟了两年多了,所以你肯定与佛家是很有缘分的。 事实上,他的这种情况说明,只要方法对路,不管气脉有没有完全通,也能自然地止息的。一般在随息阶段,准备充分,一旦气满了,就有可能进入止息了,并不是说一定所有的气脉都已经打通了,当然至少基本该流通的地方还是通了,否则,那些虚弱的点就会引发粗重的呼吸,不可能进入较长时间的止息。一般进入止息,就标志着你能感觉到地方,至少基本都通了。 一旦完全只是停留在观中,自自然然地,没有任何努力,后天向先天过渡了。那么,一旦先天功能不足了,观的力量就会衰退,昏沉就会来临,有时候坐了不过几分钟,昏沉就来了,于是,就退出来,那至少会让我们觉得不过瘾。 所以,还是有一些对应的突破方法的。 南师讲过,所有的疾病,要想治疗,关键是止,所以,你觉得,心轮虚弱也好,眉心虚弱也好,定在那个虚弱的地方,等待,自然气息也就会足了,需要稍微留意的是,眉心属于上丹田,定的时间不能太长,如果觉得舒服,气息饱满,可以定下去,如果觉得有点发胀,不舒服的发胀感,或者发紧了,那可能是血压增高了,就不要守在那里了,可以觉察一下这个虚弱的点对应的体(往往能够受伤的地方,都是有个对应的体的),一旦觉察到了,放下觉察,定在那个体中,于是,逐渐这个体能量充沛,虚弱的地方就开始得到修补。然后,身心内外都向宇宙扩散,通透了,初步修补工作就完成了。 需要注意的是,既然有个对应的体,基本上就是有执着的,我们之所以定于其中,主要是为了治疗作用,一旦完成了,就要空下来,回归那种毫无杂念的自然之观,自然地等待。 自然地,也就进入无为当中了,而一旦进入不努力的状态,那么很多感觉、如舒服感,不舒服感,痛苦感,牵拉感,杂念等,这些身见、心见、我见等还会浮现出来,你不要去关注它们,依然自然而观,它们开始脱落。。。。。。当然这个过程也不要走得太急,应该询序渐进。 我有时发现,当昏沉再次来临,确实还是与道家所说的元精、元气有关,这些地方一开始衰弱,于是昏沉也就占据了身心,打坐自然也就会中止了, 所以最近我决定以道家为主,让自己的精气神进入一个高潮,而禅定是明心见性的老大哥,我也不会丢了,我常与朋友说,我想以佛道双修的方式前进了。 下边,继续谈谈道家的补益。 道功与静心、禅定相同的地方是,它也讲观,当然有的系统未必讲“观”,但据我所知,黄帝老子丹道的上代掌门,吴云青老人为了吸取佛家明心见性的功夫,曾经在青化寺呆了很长一段时间,并且担任那里的长老一职,而苏华仁道长,也曾经拜百岁禅师,佛教协会理事释净严为师,学习禅功秘诀,而且他也被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的弟子,九华山首座释明心收为入室弟子,所以至少就我的了解而言,黄帝老子丹道与佛家有很大的渊源。所以,道家讲观,也是很自然的事了。 但既然是黄帝老子丹道,它又具有很大的道家的特色,那就是炼精化气,效果很棒。任何时候,你觉得气虚了,只要身体还能动,练习几节功法,口中津液自然而生,这时候,按照要领吞下丹田,静养一会,自然,气就会升起,沿着督脉而上,充实了心轮,气足的,自然向上,到达眉心,自然眉心也就强旺了,所以,黄帝老子丹道既能强化心轮,也能充实眉心轮。 那么,我同时要介绍一下静功,静功要建立在动功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通过动功,让你的口中津液旺盛了,精、气充足了,自然,神也就旺了,于是,静坐在那里的时候,如果头脑里没有什么杂念,也没有什么问题,人空下来,只是等待。然后当观照力比较自然了,顺畅了,就可以自然地观道家丹田,当气机发动,定于其中,自然等待,气机开始旺盛,你就会觉得两肾膨胀,气感很足,而且这种足,不是来自于外围的,仿佛就是你生命的基石,这既是元精、元气的作用,气机向上,不但与心轮、眉心轮连接,而且会穿透后脑,与宇宙相连,同时,大脑的每一个细胞仿佛被滋润了,觉得精力旺盛,非常愉悦,这种愉悦,是每个细胞散发出来的,仿佛充电般的(如果睡觉前,能够配合睡功,自然,巩固的效果就更强了)。 我们说静心的愉悦来自于那种身心消失、溶于宇宙的感觉;禅定的喜乐,有来自于心理上的喜悦,也有来自于身体的细胞散发出来的喜乐(初禅、二禅,因身心消失、气脉通故),而道家的这个愉快,则会发现,自己仿佛是在经历了水的滋润,电力的充实,既有生理的充实与满足,也有心理的满足呀。所以,这时候,才会觉得,道家与我一生有缘,也不为过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