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是谁写?
- 提问者网友:我是我
- 2021-04-15 21:55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想偏头吻你
- 2021-04-15 23:33
小说真实地反映了穷人的痛苦生活,揭示了穷人的性格以及他们所受的种种委屈。同时,小说继承并发展了普希金《驿站长》和果戈里《外套》写“小人物”的传统,对他们在物质、精神上备受欺凌、含垢忍辱的悲惨遭遇表示深切同情,唤醒他们抗议这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穷人》,短篇小说,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著。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小说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这部小说的一个片断被人民教育出版社收录在了第十二册的语文书内,供学生们学习。
《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穷人》这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高尚品德。
- 1楼网友:十鸦
- 2021-04-16 03:33
《穷人》的心理描写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作家用高超的心理描写手法将渔夫和妻子桑娜金子般善良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学中,教师可充分运用课文的这一艺术特点,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
1.心理交错描写,烘托桑娜的勤劳。
作家笔随心意,把笔锋忽而引向室外,忽而又转向室内,形成两种截然相反的交错情思,产生出强烈的对比效果。引导学生阅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反复阅读“窗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体会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的心境;从渔夫一家生活贫穷,但还觉得“温暖而舒适”,便可以看出桑娜的勤劳能干。
2.心理映衬描写,揭示桑娜的善良品质。
作家善于运用对外界景物的感受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感受“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一句的意境。客观的钟声令主观的听者心碎,因为时钟每过一分钟,渔夫就会增添一分危险,桑娜就会增加一分担心。作家用“发哑”的钟声来衬托桑娜等待丈夫的焦急心情,可谓入木三分!特别引导学生感受桑娜的复杂心情:她想到丈夫为了一家生活而不顾生死;想到自己虽然勤劳但生活依然过得勉强;想到可怜的孩子;想到生活虽然清苦,但“孩子们都还健康”,便“没有什么可抱怨的”。这些心理描写让桑娜纯朴善良的品质跃然纸上。
3.心理揣度描写,体现桑娜的质朴柔情。
引导学生品读“她想看看灯塔上的灯光是不是还亮着,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见”。丈夫冒死出海打鱼,在家的妻子唯一能做的就是看灯塔“是不是亮着”。“是不是”、“能不能”这种带有揣度意味的词句透露出桑娜盼望丈夫平安归家的细腻感情。
4.心理旁白描写,凸现关爱精神。
引导学生品读作家用旁白的方式表达人物内心活动的语句:“桑娜想起了她傍晚时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桑娜在丈夫出海未归、心急如焚的情况下还惦记着邻居怎样,可见她有一颗同情心,从而为下文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埋下了伏笔。
5.心理矛盾描写,透视助人决心。
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她的心跳得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从这一心理矛盾描写可以看出桑娜的内心世界:作为母亲,她可怜这两个孩子;作为邻居,她有责任关心照顾孩子。道德、责任、情感都融于这一矛盾心理的描写之中。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把文本中的心理描写艺术作为学生艺术的熏陶、情感的升华、知识的形成、人格的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 2楼网友:独行浪子会拥风
- 2021-04-16 02:15
- 3楼网友:西岸风
- 2021-04-16 01:14
- 4楼网友:酒安江南
- 2021-04-16 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