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蔻的个人其他信息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4 16:59
- 提问者网友:伴风望海
- 2021-04-04 01:07
窦蔻的个人其他信息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山有枢
- 2021-04-04 01:12
窦蔻的父亲窦玉明今年52岁,是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县的普通农民;母亲杨叶紫37岁,洛阳市老城区人。夫妻二人在武汉相识,多年四处打工为生,窦玉明曾在木工厂和食品厂做过小工、拉过广告,还经营过旅游工艺品和图书;杨叶紫推销过图书、做过公司文员、还当保险员。只要能挣钱糊口的活,他们都干。他们家徒四壁,2001年,《扬子晚报》记者到他们家采访时,发现屋除了3000余册图书和基本的生活用品外,别无他物。
1994年10月20日,窦蔻在湖北出生。刚7个月,他就随父母开始“周游列国”:北京、武汉、广州、深圳等30多个城市都留下了这一家三口辗转打工的身影。颠沛流离的生活让窦蔻过早地成熟了。2岁时,父母摆地摊卖旧书,年幼的窦蔻就学会了在一边帮忙吆喝。
因为长期在外打工,窦蔻的父母经历了各样的难处和困境,更指望儿子能多读些书,将来不像他们一样受苦。因此,夫妇俩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胎儿还在肚内时,便开始对他说话、唱歌,窦蔻出生才几个月,便对他讲各种童话和笑话。在窦蔻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开始教他认字、表述、编儿歌。窦蔻3岁半时,在菜市场一字不差地念出了《市场规则》,打赌输掉的摊主佩服地马上割两斤猪肉送给他。
窦蔻4岁半时,母亲杨叶紫就开始教他写日记。刚开始,他只能写一两句。父母就鼓励、引导他展开想象的翅膀,把平时看到的、想到的,事无巨细地写下来。慢慢地,窦蔻的日记越来越长,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窦蔻5岁的时候,有一次,老鼠咬了窦寇的手。小窦寇就想,如果能给老鼠换个胃,让它只吃青草,不吃粮食,它就不会咬人了。按照自己的想法,窦寇写了自己的第一篇童话《我给老鼠换个胃》,随即发表在湖北的《小画家》杂志上。
平时父母打工不在家,小窦蔻就被父母丢到当地的图书馆里,有时一呆就是一整天。在这里,窦寇看到其他一些小朋友写的长篇小说,如南京13岁的刘冬阳写的自传《雪球滚太阳》、山东10岁的赵瑞东写的童话《奇奇咪咪》,窦蔻就想自己也出一本书。
经过短时间的酝酿,窦寇就开始动笔写作。以前老房子很昏暗,他就在纸上画了很多太阳,贴在墙上,说这样家里就亮堂了;父亲的胡子老是扎窦寇的脸蛋,窦寇说将来要给爸爸发明一种“吃胡子的虫子”,只要在脸上爬几圈,就把胡子全吃掉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被窦寇写了下来。
这样断断续续写了近5个月,窦寇奇迹般地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自传小说《窦寇流浪记》。 6岁儿童出书迅速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关注。短短几个月内,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香港《明报》、台湾TVBS等国内百余家媒体先后对窦寇进行了采访。英国《每日电讯报》的记者听说这件事后,专程赶到中国,找到了窦蔻在镇江的家,对窦蔻出书进行了报道,随后,一些境外媒体也相继转载、报道。
随着媒体的跟进,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窦蔻,“天才”、“神童”的称呼也随之而来。美国迈阿密大学从事天赋教育研究的教授黄全愈慕名找到窦蔻,与之交谈后拍案惊奇。一位印尼华侨在看到窦寇的节目后,不仅打来电话鼓励,还汇来1万元钱资助窦寇,并捐赠给窦蔻一台电脑。国内一些知名高校的教授也开始关注和谈论这个孩子……
与此同时,质疑声四起:“一个乳毛未退的娃娃,又能认识几个字……6岁的毛孩子几乎还是穿开裆裤的年龄,能坐得住10分钟吗?”有网民甚至批评说:“窦蔻完全是家长拔苗助长的产物,是出版社在炒作……”
2002年春天,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主持人王志一行来到镇江市窦蔻的家。“你的书是不是父母帮你写的?”王志问窦蔻。
窦玉明说,窦蔻告诉他们要写《窦蔻流浪记》时,夫妇俩都不太相信,甚至起初还反对。但他们后来看到这是窦蔻兴趣所在,就开始予以鼓励,但从来没有帮窦蔻写过哪怕一个字。窦玉明说,对于公众的怀疑,他们能理解,毕竟6岁的孩子出书太少见了,但他们反感各种恶意的中伤。
在一路质疑和争论中,窦寇仍坚持每天写作。“我非常喜欢写作,”窦蔻说:“我将来要当作家和编剧家。” 然而,连续出版发行3本书却并没有改善窦寇一家人的经济条件,一家人的生活仍然十分清苦。
窦蔻的父亲说:“主要是出版社给的稿酬非常低,再扣除个人所得税,窦蔻所得并不多。3本书的稿酬总共不过几千元,根本不够他今后上学的费用。”
但是,窦寇一家的生活似乎仍在不可避免地被改变着。
社会在关注了不足10岁的窦寇取得的“成功”后,不少家长很快又将注意力转向了培养出“天才”窦蔻的窦玉明夫妇。窦玉明在江苏镇江原本冷清的农家小屋一下子变得门庭若市,每天数不清的电话、无数的来信,都是向夫妇俩请教如何教育孩子的。有的家长甚至执意要将孩子放到窦家,耳濡目染地接受熏陶。
于是,窦玉明夫妇便有了新的工作:给家长们讲早期育儿教育课。
随后,夫妻俩相继将自己的育儿心得整理出书。2003年,窦玉明的育儿读物《窦蔻是这样成长的》由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发行。2004年,而杨叶紫将自己孕期、孩子在婴儿期和幼儿期的一些教育心得录入《窦寇妈妈教子笔记——我怎样让儿子6岁成为大作家》一书,由北京九州出版社出版发行。这几年,夫妻俩不再外出打工,就在镇江老家靠售书和授课为生,尽管收入仍然不多。
窦玉明说,现在他写的书已经全部卖完了,而妻子写的书正在热卖中。夫妻俩现在最关心的不是自己的书卖得怎么样,而是儿子窦寇的未来。
为了让窦蔻能在安静的环境下写书,考虑到洛阳文化底蕴浓厚,适合窦蔻创作,今年6月,窦蔻高中毕业后,窦玉明夫妇将窦蔻带回了洛阳。
1994年10月20日,窦蔻在湖北出生。刚7个月,他就随父母开始“周游列国”:北京、武汉、广州、深圳等30多个城市都留下了这一家三口辗转打工的身影。颠沛流离的生活让窦蔻过早地成熟了。2岁时,父母摆地摊卖旧书,年幼的窦蔻就学会了在一边帮忙吆喝。
因为长期在外打工,窦蔻的父母经历了各样的难处和困境,更指望儿子能多读些书,将来不像他们一样受苦。因此,夫妇俩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胎儿还在肚内时,便开始对他说话、唱歌,窦蔻出生才几个月,便对他讲各种童话和笑话。在窦蔻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开始教他认字、表述、编儿歌。窦蔻3岁半时,在菜市场一字不差地念出了《市场规则》,打赌输掉的摊主佩服地马上割两斤猪肉送给他。
窦蔻4岁半时,母亲杨叶紫就开始教他写日记。刚开始,他只能写一两句。父母就鼓励、引导他展开想象的翅膀,把平时看到的、想到的,事无巨细地写下来。慢慢地,窦蔻的日记越来越长,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窦蔻5岁的时候,有一次,老鼠咬了窦寇的手。小窦寇就想,如果能给老鼠换个胃,让它只吃青草,不吃粮食,它就不会咬人了。按照自己的想法,窦寇写了自己的第一篇童话《我给老鼠换个胃》,随即发表在湖北的《小画家》杂志上。
平时父母打工不在家,小窦蔻就被父母丢到当地的图书馆里,有时一呆就是一整天。在这里,窦寇看到其他一些小朋友写的长篇小说,如南京13岁的刘冬阳写的自传《雪球滚太阳》、山东10岁的赵瑞东写的童话《奇奇咪咪》,窦蔻就想自己也出一本书。
经过短时间的酝酿,窦寇就开始动笔写作。以前老房子很昏暗,他就在纸上画了很多太阳,贴在墙上,说这样家里就亮堂了;父亲的胡子老是扎窦寇的脸蛋,窦寇说将来要给爸爸发明一种“吃胡子的虫子”,只要在脸上爬几圈,就把胡子全吃掉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被窦寇写了下来。
这样断断续续写了近5个月,窦寇奇迹般地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自传小说《窦寇流浪记》。 6岁儿童出书迅速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关注。短短几个月内,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香港《明报》、台湾TVBS等国内百余家媒体先后对窦寇进行了采访。英国《每日电讯报》的记者听说这件事后,专程赶到中国,找到了窦蔻在镇江的家,对窦蔻出书进行了报道,随后,一些境外媒体也相继转载、报道。
随着媒体的跟进,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窦蔻,“天才”、“神童”的称呼也随之而来。美国迈阿密大学从事天赋教育研究的教授黄全愈慕名找到窦蔻,与之交谈后拍案惊奇。一位印尼华侨在看到窦寇的节目后,不仅打来电话鼓励,还汇来1万元钱资助窦寇,并捐赠给窦蔻一台电脑。国内一些知名高校的教授也开始关注和谈论这个孩子……
与此同时,质疑声四起:“一个乳毛未退的娃娃,又能认识几个字……6岁的毛孩子几乎还是穿开裆裤的年龄,能坐得住10分钟吗?”有网民甚至批评说:“窦蔻完全是家长拔苗助长的产物,是出版社在炒作……”
2002年春天,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主持人王志一行来到镇江市窦蔻的家。“你的书是不是父母帮你写的?”王志问窦蔻。
窦玉明说,窦蔻告诉他们要写《窦蔻流浪记》时,夫妇俩都不太相信,甚至起初还反对。但他们后来看到这是窦蔻兴趣所在,就开始予以鼓励,但从来没有帮窦蔻写过哪怕一个字。窦玉明说,对于公众的怀疑,他们能理解,毕竟6岁的孩子出书太少见了,但他们反感各种恶意的中伤。
在一路质疑和争论中,窦寇仍坚持每天写作。“我非常喜欢写作,”窦蔻说:“我将来要当作家和编剧家。” 然而,连续出版发行3本书却并没有改善窦寇一家人的经济条件,一家人的生活仍然十分清苦。
窦蔻的父亲说:“主要是出版社给的稿酬非常低,再扣除个人所得税,窦蔻所得并不多。3本书的稿酬总共不过几千元,根本不够他今后上学的费用。”
但是,窦寇一家的生活似乎仍在不可避免地被改变着。
社会在关注了不足10岁的窦寇取得的“成功”后,不少家长很快又将注意力转向了培养出“天才”窦蔻的窦玉明夫妇。窦玉明在江苏镇江原本冷清的农家小屋一下子变得门庭若市,每天数不清的电话、无数的来信,都是向夫妇俩请教如何教育孩子的。有的家长甚至执意要将孩子放到窦家,耳濡目染地接受熏陶。
于是,窦玉明夫妇便有了新的工作:给家长们讲早期育儿教育课。
随后,夫妻俩相继将自己的育儿心得整理出书。2003年,窦玉明的育儿读物《窦蔻是这样成长的》由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发行。2004年,而杨叶紫将自己孕期、孩子在婴儿期和幼儿期的一些教育心得录入《窦寇妈妈教子笔记——我怎样让儿子6岁成为大作家》一书,由北京九州出版社出版发行。这几年,夫妻俩不再外出打工,就在镇江老家靠售书和授课为生,尽管收入仍然不多。
窦玉明说,现在他写的书已经全部卖完了,而妻子写的书正在热卖中。夫妻俩现在最关心的不是自己的书卖得怎么样,而是儿子窦寇的未来。
为了让窦蔻能在安静的环境下写书,考虑到洛阳文化底蕴浓厚,适合窦蔻创作,今年6月,窦蔻高中毕业后,窦玉明夫妇将窦蔻带回了洛阳。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