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洞天有什么故事
- 提问者网友:ミ烙印ゝ
- 2021-05-03 18:10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街头电车
- 2021-05-03 18:23
这里,崖洲湾弧弦百里、碧波万顷,鳌山云深林翠,岩奇洞幽,遍布神工鬼斧,大小石群。山海之间宛如一副古朴优美的山海图画,历代文人骚客莫不钟情于这一方山水。
现在的大小洞天旅游区以道教文化为主题。这里融热带风光、保健旅游、康复养生、休闲度假为一体。区内尚留有“小洞天”、“钓台”、“海山奇观”、“仙梯”、“仙人足”、“试剑峰”等摩崖石刻,是海南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
- 1楼网友:底特律间谍
- 2021-05-03 20:48
- 玩法一:洞天福地养生长寿游
大小洞天位于南山山麓,景区绿色植被覆盖率达到85%以上,负氧离子含量居全国首位。南山也是长寿之山,更为奇妙的是,大小洞天分布有三万株“不老松”,与这块宝地共同抒写了“寿比南山不老松”的千古福愿。大小洞天以道家文化为主要特色,内部景观处处都闪烁着道家养生思想。景区餐厅结合中医传统药膳与海南热带水果,主营道家养生宴。
玩法二:洞天福地科普教育游
大小洞天是海南历史上开发最早的风景名胜,这里留下了众多文物古迹,是海南著名的名胜古迹保护区。这里生态资源丰富,具有保存完好的热带海岸常绿季雨林生态群落、三万株 “不老松”,这里的海岸礁石更是构成了风貌各异的99景。大小洞天内有中国最南端的唯一的自然博物馆,博物馆真实展现1.4亿年前的生命世界,主要以恐龙化石为主。
玩法三:洞天福地登高休闲游
大小洞天所处的南山是中国最南端的最高点,也是历史上南中国的沿海名山。传说两千年前,汉代伏波将军登上南山,挥剑劈开试剑峰的巨石,形成“试剑峰”景点,洞天登高的习俗由此开始。公元1187年,崖州郡守毛奎于开发大小洞天后,景区更是成为人们登高抒怀的胜地,尤其是每年的重阳节,历代官民人等经常登临,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文。
玩法四:洞天福地道迹仙踪游
大小洞天自宋代就以神仙洞府著称于世,吸引了无数求道之人,是海南道教的发祥地。公元1187年,崖州郡守周康阝寻访道家文化发现大小洞天。公元1247年,崖州郡守毛奎开发大小洞天,使之成为道家风景胜地,毛奎御任后在大小洞天羽化升天,自此,南山大小洞天成为海南道教的发祥地。相传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也曾隐居于此修炼身心,传法布道。
玩法五:洞天福地鉴真寻踪游
公元748年,唐代高僧鉴真为弘扬佛法第五次东渡日本时遇飓风,漂流到大小洞天登岸,在此修造大云寺,传播佛教文化。为纪念这一段千古史话,大小洞天景区内立有鉴真登岸群雕,展现唐代著名高僧鉴真及弟子东渡日本历尽艰辛,不畏失败,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同时,景区内还有鉴真沐海、鉴真试海等景点。
玩法六:洞天福地金榜题名游
大小洞天所处的南山,古称鳌山,远观如巨鳌浮在海面。鳌山之巅有 “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摩崖石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魁星是读书人的保护神,状元在金榜题名时,必立于鳌壁前奉旨迎榜,因此,人们将考中状元者称为“独占鳌头”。石壁前供奉有“中华第一神鳌”,供人们前来烧香许愿,所烧之香称为鳌头香,祝愿学子们学有所成。
玩法七:洞天福地龙王民俗游
大小洞天内鳌山腹地,正对南海处建有南海龙王别院,院内供奉1.9米的南海龙王原身像,龙王身穿龙鳞金甲,肩披龙纹披风,手扶镇海宝剑,足践双蛇,迎风伟坐于海心浪涛之颠,给祖国带来安定,给人民带来吉祥。旅游区于每年的龙历二月初二举行盛大的民俗活动-龙抬头节,以道家习俗祭祀龙王,祭祀南海。
玩法八:洞天福地风光摄影游
大小洞天自古因奇特秀丽的海景、山景、石景与洞景著称于世,享有“琼崖八百年第一山水名胜”的美誉。这里云深林翠,岩奇洞幽,神工鬼斧,尚形状物的大小磊群,遍布海岸,山海之间宛如一幅古朴优美的长卷图画。自宋代开始,大小洞天就以崖州八景闻名海南,这些都是摄影镜头下的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于此采风。每年大小洞天都会举办各种摄影大赛。
资料来源:丁丁海南旅游网
- 2楼网友:迟山
- 2021-05-03 19:21
大小洞天景点分析
仙翁寿石 此“寿”字为陈抟所书,高2.15米,陈抟,字图南,自号扶摇子,今安徽亳县人,是中国道教史上著名的神仙道士,史称“陈抟老祖”。有《无极图》、《先天图》、《指玄篇》等著作存世,对北宋影响很大。陈抟善书五尺大字,此“寿”字由“人”、“寿”、“年”、“丰”四字构成。在此昭立。喻意寿比南山。
岩瞻亭 岩瞻亭,南宋淳佑始建,清初毁废,公元一九九三年春重建。夜晚登临,前瞻岩岸,晓月石涛,别有洞天。
海山奇观 宋淳佑年间(公元1247年)郡守毛奎率基僚属于鳌山中几经寻访,获一巨石,如屋如舫,前瞰大海,后环曲巷,石上可以尽览海山之大观,因题“海山奇观”。巨石前后有毛奎及历代文人石刻。“海光常潋滟,山色更清妍”就出自毛奎《小洞天诗》。
《鉴真登岸》群雕 鉴真(公元688-763),扬州人,本姓淳于,唐代高僧。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应日本天皇之请赴日本传经,六次渡海,前五次失败。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六月,鉴真师徒等35人,从扬州启程第五次渡海时遇飓风,漂流万里到振州(三亚市)宁远河口(今大小洞天风景区)一带登岸。在振州居住一年,修造大云寺,传播佛教文化。鉴真赴日本弘法的决心不变,终于在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六次东渡成功。在日本十年,为促进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发展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纪念这一历史壮举,特兴建此巨型群雕。 群雕取材鉴真一行第五次渡海漂船着陆的史迹,表现了他们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济破沧海的必胜信心和劫难余生的喜悦心情。
九九归一 九九归一景点由九只大石龟和一只小石龟组成,是为纪念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而建,寓指合家团圆,其乐融融,,“龟”在道家文化里象征着长寿,这里取“龟”的协音。
南海龙王别院 三亚大小洞天旅游区位于中国最南端的滨海城市——三亚,是海南岛最古老的道教文化遗迹,至今已有800年的历史。旅游区背靠鳌山,面向南海,鳌山属南方山脉之余脉,传说为海中巨鳌化成,鳌为龙子,负重载物,定海伏波,居有洞天更具福佑。山海相连,缘不可分,南海龙王给予了这块神仙福地无限恩施,备受慧泽。本地的原住民对南海龙王更是敬畏有加,祈佑共供奉,世代相传。 为了从道家文化体系发掘南海龙王信仰的文化蕴涵,表现南海龙王广利天下、福泽黎民的主旨,大小洞天旅游区内修建有南海龙王别院,别院位于鳌山腹地,正对南海。院内供奉1.9米的南海龙王原身像,“头顶王冠生龙角,赤发长髯,浓眉睿目,双耳垂肩,虎鼻朱唇,龙须横出,慈祥威严,身穿龙鳞金甲,肩披龙纹披风,手扶镇海宝剑,足践双蛇,迎风伟坐于海心浪涛之颠”,以护卫国土,威镇海疆,燮理阴阳,润济万物,兴云布雨广利天下。 别院由辅殿、正殿构成,内进三门,门上各书楹联一幅: 第一联:调风雨 欣谷畜 伏波安澜 厚泽惠民黎 抟坎离 理阴阳 驱邪荡灾 重威护国土 第二联:德洋寰海 绩奏安澜 宜隆报亭 泽润苍生 功资育物 仰籍神麻 第三联:神之格思 其功在水 龙而为灵 惟德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