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第几个节气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2 15:10
- 提问者网友:浩歌待明月
- 2021-03-02 03:48
冬至是第几个节气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风格不统一
- 2021-03-02 04:42
冬至是第几个节气,冬至代表什么 冬至 英文名称: Winter Solstice 定义: 二十四节气之第二十二节气,在12月21日或22日;表示寒冬到来,该日昼最短、夜最长。
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冬至节气一般是几号?今冬至是哪一天?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冬至吃饺子
《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史记·孝武本纪》:“其后二岁,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推历者以本统。天子亲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每修封禅。”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
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四大节气是谁划分的? 再谈日辰的地支。每个节气上中上三元一天的地支也是有规律的。在叙述这种规律之前,我们先得说说十二地支的孟、仲、季问题。我们知道地支是十二个,而一年的月份也正好是十二个,所以一个地支配一个月份,称为月建。正月建寅,二到十二月分别建卯、辰、巳、午、未、申、酉、辛、亥、子、丑。如果我们把这十二个安春夏秋冬来分,三个月为一季。这就是寅、卯、辰为春季,其余以此类推。每季的这三个月,头一个称“孟”,第二个月称“仲”,每三个月称“季”。所以寅、申、巳、亥为四孟,子、午、卯,酉为四仲,辰、戌、丑、未为四季。现在就来谈奇门排局时每个节气上中下三元每元头一天地支的规律。不管是哪一个节气,上元头一天的地支为四仲之一,出不了子、午、卯,酉;中元头一天的地支为四孟之一的,出不了寅、申、巳、亥;下元头一在的地支为四季之一,出不了辰、戌、丑、未。把上面所谈的两点综合到一起来看,每个节气上中下三元每元头一天天干地支的规律是:每个节气上元头一天的干支不是甲子或甲午,就是己卯或己酉;中元头一天的干支不是甲申或甲寅,就是己巳乙亥;下元头一天的干支不是甲戌或甲辰,就是己丑或己未。所以要判断当日属于哪一局,就要看这一日属于哪个节气。从大的范围来说,从冬至到芒种这十二个节气里为阳遁,从夏至到大概的这十二个节气里为阴遁。从小范围来说,在确定了这一三为阴遁还是阳遁之后,就要看这一天属于哪一个节气的哪一元,就知道这一天属于哪一局。
一个节气的上元,并不是从交这个节气的那一天开始的。一个节气上元的头一天,有时在这个节气的前头,有时则落在后头,只在个别情况下和节气是同一天。节气上元头一天称作“符头”。节气上元的头一天跑到节气的前边,即符头先至而节气未到,这叫“超神”。节气上元的头一天落到节气的后边,即符头未到而节气先至,这叫“接气”。如果这个节气上元头和节气正好碰到一天,即符头与节气同至,这叫“正授”。“超神”在开始时,符头只超过节气一两天,以后逐渐超得越来越多,至超过九天时就要置闰,就是重复一个节气,即把某个节气的上中下三元再重复一次。如在芒种节置闰,芒种上中下三元为阳遁六、三、九局,就是在芒种下元阳遁九局之后,接着最后一天(芒种下元的第五天),按照日辰次序向下排,再安排阳遁六、三、九局,然后才开始夏至上元阴遁九局。置闰的三元称作“闰奇”。
须要注意的是,并非在哪一个节气中进行。这两个节所就是芒种和大雪,如果不是在这两个节气时,即使超过十天也不能置闰。为什么要放在这两个节气呢?这是因为这两个节气恰在二至之前。阳遁从冬至开始,阴遁从夏至开始,在二至之前的节气置闰,就是在阳遁阴遁开始之前把符头调好,使符头和节气尽量接近,而不致超过过多。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立春 2月3——5日 雨水 2月18——20日 惊蛰 3月5——7日 春分 3月20——22日 清明 4月4——6日 谷雨 4月19——21日 立夏 5月5——7日 小满 5月20——22日 芒种 6月5——7日 夏至 6月21——22日 小暑 7月6——8日 大暑 7月22——24日 立秋 8月7——9日 处暑 8月22——24日 白露 9月7——9日 秋分 9月22——24日 寒露 10月8——9日 霜降 10月23——24日 立冬 11月7——8日 小学 11月22——23日 大雪 12月6——8日 冬至 12月21——23日 小寒 1月5——7日 大汉1月20——21日24节气是哪几个 www.nongli.com/item2/nlzs07.htm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
......余下全文>>冬至后是什么节气啊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冬至下一个节气 冬至 英文名称: Winter Solstice 定义: 二十四节气之第二十二节气,在12月21日或22日;表示寒冬到来,该日昼最短、夜最长。
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冬至节气一般是几号?今冬至是哪一天?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冬至吃饺子
《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史记·孝武本纪》:“其后二岁,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推历者以本统。天子亲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每修封禅。”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
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四大节气是谁划分的? 再谈日辰的地支。每个节气上中上三元一天的地支也是有规律的。在叙述这种规律之前,我们先得说说十二地支的孟、仲、季问题。我们知道地支是十二个,而一年的月份也正好是十二个,所以一个地支配一个月份,称为月建。正月建寅,二到十二月分别建卯、辰、巳、午、未、申、酉、辛、亥、子、丑。如果我们把这十二个安春夏秋冬来分,三个月为一季。这就是寅、卯、辰为春季,其余以此类推。每季的这三个月,头一个称“孟”,第二个月称“仲”,每三个月称“季”。所以寅、申、巳、亥为四孟,子、午、卯,酉为四仲,辰、戌、丑、未为四季。现在就来谈奇门排局时每个节气上中下三元每元头一天地支的规律。不管是哪一个节气,上元头一天的地支为四仲之一,出不了子、午、卯,酉;中元头一天的地支为四孟之一的,出不了寅、申、巳、亥;下元头一在的地支为四季之一,出不了辰、戌、丑、未。把上面所谈的两点综合到一起来看,每个节气上中下三元每元头一天天干地支的规律是:每个节气上元头一天的干支不是甲子或甲午,就是己卯或己酉;中元头一天的干支不是甲申或甲寅,就是己巳乙亥;下元头一天的干支不是甲戌或甲辰,就是己丑或己未。所以要判断当日属于哪一局,就要看这一日属于哪个节气。从大的范围来说,从冬至到芒种这十二个节气里为阳遁,从夏至到大概的这十二个节气里为阴遁。从小范围来说,在确定了这一三为阴遁还是阳遁之后,就要看这一天属于哪一个节气的哪一元,就知道这一天属于哪一局。
一个节气的上元,并不是从交这个节气的那一天开始的。一个节气上元的头一天,有时在这个节气的前头,有时则落在后头,只在个别情况下和节气是同一天。节气上元头一天称作“符头”。节气上元的头一天跑到节气的前边,即符头先至而节气未到,这叫“超神”。节气上元的头一天落到节气的后边,即符头未到而节气先至,这叫“接气”。如果这个节气上元头和节气正好碰到一天,即符头与节气同至,这叫“正授”。“超神”在开始时,符头只超过节气一两天,以后逐渐超得越来越多,至超过九天时就要置闰,就是重复一个节气,即把某个节气的上中下三元再重复一次。如在芒种节置闰,芒种上中下三元为阳遁六、三、九局,就是在芒种下元阳遁九局之后,接着最后一天(芒种下元的第五天),按照日辰次序向下排,再安排阳遁六、三、九局,然后才开始夏至上元阴遁九局。置闰的三元称作“闰奇”。
须要注意的是,并非在哪一个节气中进行。这两个节所就是芒种和大雪,如果不是在这两个节气时,即使超过十天也不能置闰。为什么要放在这两个节气呢?这是因为这两个节气恰在二至之前。阳遁从冬至开始,阴遁从夏至开始,在二至之前的节气置闰,就是在阳遁阴遁开始之前把符头调好,使符头和节气尽量接近,而不致超过过多。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立春 2月3——5日 雨水 2月18——20日 惊蛰 3月5——7日 春分 3月20——22日 清明 4月4——6日 谷雨 4月19——21日 立夏 5月5——7日 小满 5月20——22日 芒种 6月5——7日 夏至 6月21——22日 小暑 7月6——8日 大暑 7月22——24日 立秋 8月7——9日 处暑 8月22——24日 白露 9月7——9日 秋分 9月22——24日 寒露 10月8——9日 霜降 10月23——24日 立冬 11月7——8日 小学 11月22——23日 大雪 12月6——8日 冬至 12月21——23日 小寒 1月5——7日 大汉1月20——21日24节气是哪几个 www.nongli.com/item2/nlzs07.htm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
......余下全文>>冬至后是什么节气啊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冬至下一个节气 冬至 英文名称: Winter Solstice 定义: 二十四节气之第二十二节气,在12月21日或22日;表示寒冬到来,该日昼最短、夜最长。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