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崔颢的《黄鹤楼》改编成现代故事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6-09 18:30
- 提问者网友:饥饿走向夜
- 2021-06-09 01:11
黄鹤楼这首诗怎样改变成现代故事 快点啊 拜托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怙棘
- 2021-06-09 02:47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年轻的李白从四川出峡,在安陆(今湖北安陆)住了十年。在这段时间内结识了隐居在襄阳鹿门山的孟浩然。孟浩然也是著名诗人,年龄比李白大,这时在诗坛上已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仰。诗中称孟浩然为“故人”,足见结交已久,是老朋友了,彼此感情深厚。
黄鹤楼的原址在现今武汉市武昌区的江边,历来是游览胜地,许多诗人在楼上留下了诗句。广陵就是扬州,是唐代最繁华的都市,一直被称为“扬一益二”(当时的都市繁华,是扬州第一,成都第二)。江南地区的财富,通过运河,由扬州转运洛阳,再送到长安。这里工商业都很发达。题目中的“之”字,做动词用,是“去”的意思。
这时历史上称作“开元盛世”的年代,国力强盛,人情慷慨,所以在离别之时,虽然怅惘,却不悲伤。
诗的开头,说出了这个离别的事实。武汉在西,扬州在东,从武汉去扬州,顺江东下,自然是向西北告别了黄鹤楼。这样的句子,真是信手拈来,毫不雕琢。第二句接得很好。他向哪里去呢?去扬州。妙在“烟花三月”,这不仅是指出了离别的季节,重要的是表达了当时的心情。烟花,指春天笼罩在蒙蒙雾气中的绮丽景物。江南的春天,风光明媚,一直为文人们所歌颂,梁代的丘迟在《与陈伯之书》里有这样动人的描写:“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树生花,群莺乱飞”。孟浩然一路上所遇到的,也将是这样的景象。而扬州呢?又是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的名都,这是他所要去的地方。试想,以江南三月烟花的时候,去扬州十里烟花的地方,一路上能不心旷神怡吗?别认为这两句诗在表面上只写了送别的人物、地点、时间和去向,而透过字面,却深刻表达了内心的情绪。
楼头话别之后,孟浩然就登舟启程了。只见孤舟扬帆,破浪前进。行人渐远,而送行的人依然伫立江边。孤帆渐渐地消失于白云碧水之间了,这时只有一江汹涌的波浪,奔向碧空尽处,仿佛是去追赶行人。李白很巧妙地表达了这种送别后的感情,像用电影的特写镜头照住帆影,逐渐前移。到水天交接处,帆影没有了,于是长江浩浩荡荡流向天外。这时候,观众和送行者会一样把感情寄托在流水之中,而整个画幅的苍茫空阔的感觉,自然又要袭上心头。这样写景见情,寓情于景,做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使人读了以后,产生无穷的余韵。
古典诗歌,绝大多数的篇章不外乎写景抒情。这二者在写作时虽很难截然分开,但只有高手才能融合得很巧妙。景色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如果要想在诗歌中给以生命,使它具有长远的效果,那么在吸取这一景色时,不仅必须准确地表达,而且还要溶进强烈的感情,从而在鲜明的形象中,看出描写的深度。李白在这首诗里,把送别的依依之情,以描写自然景色来表达,就是这种方法的很好范例。
黄鹤楼的原址在现今武汉市武昌区的江边,历来是游览胜地,许多诗人在楼上留下了诗句。广陵就是扬州,是唐代最繁华的都市,一直被称为“扬一益二”(当时的都市繁华,是扬州第一,成都第二)。江南地区的财富,通过运河,由扬州转运洛阳,再送到长安。这里工商业都很发达。题目中的“之”字,做动词用,是“去”的意思。
这时历史上称作“开元盛世”的年代,国力强盛,人情慷慨,所以在离别之时,虽然怅惘,却不悲伤。
诗的开头,说出了这个离别的事实。武汉在西,扬州在东,从武汉去扬州,顺江东下,自然是向西北告别了黄鹤楼。这样的句子,真是信手拈来,毫不雕琢。第二句接得很好。他向哪里去呢?去扬州。妙在“烟花三月”,这不仅是指出了离别的季节,重要的是表达了当时的心情。烟花,指春天笼罩在蒙蒙雾气中的绮丽景物。江南的春天,风光明媚,一直为文人们所歌颂,梁代的丘迟在《与陈伯之书》里有这样动人的描写:“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树生花,群莺乱飞”。孟浩然一路上所遇到的,也将是这样的景象。而扬州呢?又是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的名都,这是他所要去的地方。试想,以江南三月烟花的时候,去扬州十里烟花的地方,一路上能不心旷神怡吗?别认为这两句诗在表面上只写了送别的人物、地点、时间和去向,而透过字面,却深刻表达了内心的情绪。
楼头话别之后,孟浩然就登舟启程了。只见孤舟扬帆,破浪前进。行人渐远,而送行的人依然伫立江边。孤帆渐渐地消失于白云碧水之间了,这时只有一江汹涌的波浪,奔向碧空尽处,仿佛是去追赶行人。李白很巧妙地表达了这种送别后的感情,像用电影的特写镜头照住帆影,逐渐前移。到水天交接处,帆影没有了,于是长江浩浩荡荡流向天外。这时候,观众和送行者会一样把感情寄托在流水之中,而整个画幅的苍茫空阔的感觉,自然又要袭上心头。这样写景见情,寓情于景,做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使人读了以后,产生无穷的余韵。
古典诗歌,绝大多数的篇章不外乎写景抒情。这二者在写作时虽很难截然分开,但只有高手才能融合得很巧妙。景色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如果要想在诗歌中给以生命,使它具有长远的效果,那么在吸取这一景色时,不仅必须准确地表达,而且还要溶进强烈的感情,从而在鲜明的形象中,看出描写的深度。李白在这首诗里,把送别的依依之情,以描写自然景色来表达,就是这种方法的很好范例。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神也偏爱
- 2021-06-09 04:05
艳阳高照,碧空如洗。恍惚中,汉水北岸的树木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化作久久思念的亲爱之人,伫立在眼前。和煦的阳光洒满江面,温暖着亲人。依稀间,鹦鹉洲上的芳草丛中走来一身正气、击鼓骂曹的祢衡,他面对黄祖的屠刀,视死如归,血洒碧草,正是无数浪迹天涯的游子浸满血泪的无私付出,才构筑了无数令人难忘的故乡。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他不由吟诗: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