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里实相到底是什么意思
答案:5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3 21:07
- 提问者网友:那叫心脏的地方装的都是你
- 2021-11-12 22:15
佛教里实相到底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山河有幸埋战骨
- 2021-11-12 23:21
“实相”为佛教专用术语。实者,非虚妄之义,相者无相也。是指称万有本体之语。曰法性,曰真如,曰实相,其体同一也。就其为万法体性之义言之,则为法性;就其体真实常住之义言之,则为真如;就此真实常住为万法实相之义言之,则为实相。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玩世
- 2021-11-13 04:45
实者,非虚妄之义,相者无相也。是指称万有本体之语。曰法性,曰真如,曰实相,其体同一也。就其为万法体性之义言之,则为法性;就其体真实常住之义言之,则为真如;就此真实常住为万法实相之义言之,则为实相。其他所谓一实,一如,一相,无相,法身,法证,法位,涅盘,无为,真谛,真性,真空,实性,实谛,实际,皆是实相之异名。又依名随德用之三谛言之,则空谛为真如,假谛为实相,中谛为法界。法华说实相,华严说法界,解深密说真如或无为,般若说般若佛母,楞伽说如来藏,涅盘说佛性,阿含说涅盘。在华严之始教天台之通教已下者,不变之空真如为实相,在华严之终教已上,天台之别教已上者,不变随缘之二相为实相。华严以随缘之万法为实相,天台真言以性具之诸法为实相,小乘以我空之涅盘,大乘以我法二空之涅盘为实相。维摩经弟子品曰:“迦旃延无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同观众生品曰:“佛为实相法人。”涅盘经四十曰:“无相之相,名为实相。”妙玄二上曰:“实相之境,非佛天人所作,本自有之,非遍今也。”法华文句记四中曰:“言实相者,非虚故实。非相为相,故名实相。”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法性空者,即一切处无心是。若得一切处无心时,即无有一相可得。何以故?为自性空故无一相可得,无一相可得者,即是实相,实相者,即是如来妙色身相也。”
是名究极之真理之嘉名也。或曰真如。或曰法性。或曰实际。皆同体异名也。虽然,诸宗自有常用之语,华严约于中谛,频唱法界,天台约于性具之妙有,盛鸣诸法实相。所以然者以空中之真谛,为诸宗之通谈,妙有之俗谛,独限于台家故也。故言具一字弥显今宗。诸法实相者,诸法为十界因果之法,天台约之于三世间十界十如,而谓为三千诸法。实相者言离本来虚妄之相,而相相皆实也。其诸法之实相,法华经方便品解之曰:“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是法为三千之诸法,法位为三谛圆融之法位。抑世间之法,视为生灭无常者,为见空谛一边之小乘偏见,其无常之处,具不变之性,是为假谛。譬如花之落,空谛也。而具开于落处之性,是假谛也。更案具开于落处之性者,并具落于开处之性。此二相即为不二,则是中谛也。此中谛谓之中道实相。此中道实相,一切诸法之相也。故天台止观谓之一色一香无非中道。然则花虽落。而具此中道实相,柳虽枯,而亦有此中道之实相。实相为常住之异名,故为中道实相,散也枯也。皆常住也。是即诸法之实相也。然吾等牛羊之眼,迷执诸法为实我实法(是凡夫之见),不能见无常生灭之世相(是二乘之见)者,如何能彻见中道实相之妙理乎?非除无明,开佛慧,则不能也。故法华经方便品曰:“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智度论五曰:“除诸法实相,余残一切法,悉名为魔。”同十曰:“三世诸佛皆以诸法实相为师。”同十七曰:“诸菩萨从初发心求一切种智,于其中间知诸法实相慧,是般若波罗蜜。”然此诸法实相之语,弥满诸经,乃至外道之经书亦说之。各以其义解之。或以诸法皆空为诸法实相,或以涅盘为诸法实相,或以苦空无常无我为诸法实相,又净土门以弥陀之名号为诸法实相,真言宗以阿字不生为诸法实相,华严宗以一真法界为诸法实相,法相宗以圆成实性为诸法实相,三论宗以八不中道为诸法实相,成实宗以皆空为诸法实相,有部宗以苦空无常无我为诸法实相。今所明者,乃天台一家之诸法实相也。智度论十八曰:“一切世间经书及九十六种出家经中,皆说有诸法实相,又声闻三藏中亦有诸法实相。”又曰:“问曰:云何是诸法实相?答曰:众人各说诸法实相以自为是,此中实相不可破坏常住不异。”同七十九曰:“诸法实相有种种名字,或说空,或说毕竟空,或说般若波罗蜜,或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维摩经法供养品曰:“依于诸法实相,明定无常苦空无我寂灭之法。”思益经二曰:“诸法实相,即是涅盘。”佛藏经上曰:“何等名诸法实相?所谓诸法毕竟空无所有。”
又名佛性、法性、真如、法身、真谛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惟此独实,不变不坏,故名实相。经云:“实相无相无不相。”
原义为本体、实体、真相、本性等;引申指一切万法真实不虚之体相,或真实之理法、不变之理、真如、法性等。此系佛陀觉悟之内容,意即本然之真实,举凡一如、实性、实际、真性、涅盘、无为、无相等,皆为实相的异名。实相超越一切相对相,超越一切语言效用,因为一切语言都是相对性,而实相则是绝对的真理。
佛教的基本理论是“缘起”,缘起,即是众多因素条件,关涉对待而起。缘起有其纵向的关涉对待的关系、和其横向的关涉对待的关系。自纵向的时间上看,是前因后果的关系,自横向的空间上看(就时间某一点上看),是彼此对待的关系。所以,“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是时间上的因果关系;“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是空间上的对待关系。诸法以因缘对待而生起,自然没有独立的自性(即没有固定的不变之性)所以在时间上有生、住、异、灭四相。以有生灭,所以“无常”;而众多因素条件生起的事物,没有中心的主体,无主体所以“无我”。诸法无常、无我,故其本性是空——即是“空性”或“性空”,所以“空性”是诸法的本质,是本来如此的、不增不减的法性,此法性即是诸法实相,亦即是真如。
一切诸法的真实体相,又名诸法实相。实、谓真实不虚,相谓事物的本性或相状,是佛教所说的绝对真理。佛教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因缘(条件)组成、变化无常的,都没有永恒的、固定不变的自体,这就是“空”。这种空就是宇宙万有的“真性”,亦即诸法实相。《思益经》卷一称:“诸法从缘生,自无有定性,若知此因缘,则达法实性。”《大涅盘经》卷四十:“无相之相,名为实相。”《中论·观法品》:“诸法毕竟空,不生不灭,名诸法实相。”诸法实相为万有的本性,所以又叫“法性”,此法性真常不变,所以又名真如。此外还有真谛、中道、涅盘、实际、实性、法身、法界、佛性、如来藏、般若等种种异名。《肇论·宗本义》:“本元、实相、法性、性空、缘会,一义耳。”佛教各派对实相的解释各有不同,三论宗以“无依无得”的空理为诸法实相;天台宗以“一念三千”、“三谛圆融”的性具说为诸法实相;华严宗以随缘之真如为诸法实相;法相宗以“圆成实性”为诸法实相。小乘以“我空”之涅盘为实相;大乘则以“我空”、“法空”之涅盘为实相。
是名究极之真理之嘉名也。或曰真如。或曰法性。或曰实际。皆同体异名也。虽然,诸宗自有常用之语,华严约于中谛,频唱法界,天台约于性具之妙有,盛鸣诸法实相。所以然者以空中之真谛,为诸宗之通谈,妙有之俗谛,独限于台家故也。故言具一字弥显今宗。诸法实相者,诸法为十界因果之法,天台约之于三世间十界十如,而谓为三千诸法。实相者言离本来虚妄之相,而相相皆实也。其诸法之实相,法华经方便品解之曰:“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是法为三千之诸法,法位为三谛圆融之法位。抑世间之法,视为生灭无常者,为见空谛一边之小乘偏见,其无常之处,具不变之性,是为假谛。譬如花之落,空谛也。而具开于落处之性,是假谛也。更案具开于落处之性者,并具落于开处之性。此二相即为不二,则是中谛也。此中谛谓之中道实相。此中道实相,一切诸法之相也。故天台止观谓之一色一香无非中道。然则花虽落。而具此中道实相,柳虽枯,而亦有此中道之实相。实相为常住之异名,故为中道实相,散也枯也。皆常住也。是即诸法之实相也。然吾等牛羊之眼,迷执诸法为实我实法(是凡夫之见),不能见无常生灭之世相(是二乘之见)者,如何能彻见中道实相之妙理乎?非除无明,开佛慧,则不能也。故法华经方便品曰:“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智度论五曰:“除诸法实相,余残一切法,悉名为魔。”同十曰:“三世诸佛皆以诸法实相为师。”同十七曰:“诸菩萨从初发心求一切种智,于其中间知诸法实相慧,是般若波罗蜜。”然此诸法实相之语,弥满诸经,乃至外道之经书亦说之。各以其义解之。或以诸法皆空为诸法实相,或以涅盘为诸法实相,或以苦空无常无我为诸法实相,又净土门以弥陀之名号为诸法实相,真言宗以阿字不生为诸法实相,华严宗以一真法界为诸法实相,法相宗以圆成实性为诸法实相,三论宗以八不中道为诸法实相,成实宗以皆空为诸法实相,有部宗以苦空无常无我为诸法实相。今所明者,乃天台一家之诸法实相也。智度论十八曰:“一切世间经书及九十六种出家经中,皆说有诸法实相,又声闻三藏中亦有诸法实相。”又曰:“问曰:云何是诸法实相?答曰:众人各说诸法实相以自为是,此中实相不可破坏常住不异。”同七十九曰:“诸法实相有种种名字,或说空,或说毕竟空,或说般若波罗蜜,或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维摩经法供养品曰:“依于诸法实相,明定无常苦空无我寂灭之法。”思益经二曰:“诸法实相,即是涅盘。”佛藏经上曰:“何等名诸法实相?所谓诸法毕竟空无所有。”
又名佛性、法性、真如、法身、真谛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惟此独实,不变不坏,故名实相。经云:“实相无相无不相。”
原义为本体、实体、真相、本性等;引申指一切万法真实不虚之体相,或真实之理法、不变之理、真如、法性等。此系佛陀觉悟之内容,意即本然之真实,举凡一如、实性、实际、真性、涅盘、无为、无相等,皆为实相的异名。实相超越一切相对相,超越一切语言效用,因为一切语言都是相对性,而实相则是绝对的真理。
佛教的基本理论是“缘起”,缘起,即是众多因素条件,关涉对待而起。缘起有其纵向的关涉对待的关系、和其横向的关涉对待的关系。自纵向的时间上看,是前因后果的关系,自横向的空间上看(就时间某一点上看),是彼此对待的关系。所以,“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是时间上的因果关系;“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是空间上的对待关系。诸法以因缘对待而生起,自然没有独立的自性(即没有固定的不变之性)所以在时间上有生、住、异、灭四相。以有生灭,所以“无常”;而众多因素条件生起的事物,没有中心的主体,无主体所以“无我”。诸法无常、无我,故其本性是空——即是“空性”或“性空”,所以“空性”是诸法的本质,是本来如此的、不增不减的法性,此法性即是诸法实相,亦即是真如。
一切诸法的真实体相,又名诸法实相。实、谓真实不虚,相谓事物的本性或相状,是佛教所说的绝对真理。佛教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因缘(条件)组成、变化无常的,都没有永恒的、固定不变的自体,这就是“空”。这种空就是宇宙万有的“真性”,亦即诸法实相。《思益经》卷一称:“诸法从缘生,自无有定性,若知此因缘,则达法实性。”《大涅盘经》卷四十:“无相之相,名为实相。”《中论·观法品》:“诸法毕竟空,不生不灭,名诸法实相。”诸法实相为万有的本性,所以又叫“法性”,此法性真常不变,所以又名真如。此外还有真谛、中道、涅盘、实际、实性、法身、法界、佛性、如来藏、般若等种种异名。《肇论·宗本义》:“本元、实相、法性、性空、缘会,一义耳。”佛教各派对实相的解释各有不同,三论宗以“无依无得”的空理为诸法实相;天台宗以“一念三千”、“三谛圆融”的性具说为诸法实相;华严宗以随缘之真如为诸法实相;法相宗以“圆成实性”为诸法实相。小乘以“我空”之涅盘为实相;大乘则以“我空”、“法空”之涅盘为实相。
- 2楼网友:荒野風
- 2021-11-13 03:08
一切相皆非实相,再怎么忙着找找到的也是假相!
- 3楼网友:青灯有味
- 2021-11-13 01:46
实相就是无相
实相就是自性
实相就是佛性
就是你自己本来的面目
它灵光独照 湛然常恒 无所不知......
本来应该是这样的
只因妄想 分别 执着 不能证得
所以需要修行 这样一个过程重新找回它
实相就是自性
实相就是佛性
就是你自己本来的面目
它灵光独照 湛然常恒 无所不知......
本来应该是这样的
只因妄想 分别 执着 不能证得
所以需要修行 这样一个过程重新找回它
- 4楼网友:行雁书
- 2021-11-13 00:47
就是真实、永恒的相貌。什么是真实呢?就是永恒不变,第一看他是如此,第二次看他还是如此.......那么什么具备这个条件呢?那么只有空,而其它事物都是无常。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有心存在,心具备了空的特性,这是心体,而心能生万法,这是心的妙用。所以,心、佛、实相、真如、空......等等都是同一个概念。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