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雪《爱和自由》读后感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6 13:47
- 提问者网友:沉默菋噵
- 2021-01-25 13:51
孙瑞雪《爱和自由》读后感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不甚了了
- 2021-01-25 14:27
[孙瑞雪《爱和自由》读后感]还没看过蒙特梭利的原著,先读了这本书,孙瑞雪《爱和自由》读后感。由于是在网上看的电子版,结果好多版本都是从十五章后就是简短的书摘,没有具体的内容。好在后来在摇篮网里搜到了完整版。(其实看后面几章,孙老师一直在强调蒙氏幼儿园有多好多好,虽然收费也是好贵好贵。俺只想说没钱上蒙氏的孩子她娘,你们伤不起)先说下几点心得吧:书中最强调的一个词就是"精神胚胎",与传统教育不同的是,蒙氏教育相信6岁前的孩子是完全可以依照自己的"精神胚胎"发展起来。而且这是一种自然的,健康的发展途径。所谓"精神胚胎",就是孩子自身的生长需求,就像一颗种子,它总是会要求发芽,要求长大。孩子自身也有这种成长的渴望。孩子依照着"精神胚胎"做出自己的选择,并付之于行动的过程,叫做精神胚胎的"实体化","实体化"对孩子的心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儿童的智力就是从"实体化"中发展而来的,读后感《孙瑞雪《爱和自由》读后感》。但在现实中,儿童的这种自由常因各种原因被遏制了。比如,父母总觉得孩子还小,做不好一些事情,或者做了一些事情后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于是就阻止孩子或者代孩子去完成。再比如,父母总是从自己的一些固有观念去评判孩子所做的事情,会因为自己的想当然而去干涉孩子的选择,也就是所谓的"上帝姿态"。而这一切对儿童都是一种精神上的掠夺。为什么说要给儿童自由?因为很多时候,如果大人可以理解儿童的做法,他就可能会给儿童这么做的自由。而如果他不能理解,甚至误解的时候,他就会阻止、会干涉。而儿童依照精神胚胎所进行的活动,一直都是自发而有意义的,它不应受大人的理解程度左右。因此在你理解不了的时候,相信孩子这么做总是有他的理由,相信孩子,给孩子自由,就是正确的选择。给孩子自由并不意味放羊式的放养,相反,父母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更大的耐心。因为父母不再是掌控一切的统领者,而是一个监护者,一个观察者--在孩子需要指导和帮助,爱抚和安慰的时候,他能适时地出现。而这个适时,正是我们做家长的需要不断学习的。
〔孙瑞雪《爱和自由》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孙瑞雪《爱和自由》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