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观察幼儿的评语,幼儿园常用的幼儿观察记录与评价幼儿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8-22 12:59
- 提问者网友:动次大次蹦擦擦
- 2021-08-21 15:47
根据观察幼儿的评语,幼儿园常用的幼儿观察记录与评价幼儿的方法有哪些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从此江山别
- 2021-08-21 16:11
对于教师常常提出的观察、记录什么这一具体问题,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幼儿教师要观察、记录的不是所有幼儿的所有情况,而是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不是那种随意一瞥获得的幼儿行为,而是幼儿在特定环境中的、对自身发展有意义的行为;不是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生理或物理动作,比如吞咽、伸伸手指,而是经过有机体的认知处理的行为,存在于丰富多彩、组成形式又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中。
而体现出发展的观察记录的内容和形式也会因记录目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如果记录的目地是说明、展示幼儿获得的知识、技能、倾向性以及感受上的进步时,教师可通过有规律、有间隔、系统地记录幼儿的歌曲、文字、网络图、图画、建筑等作品,加上教师、幼儿的叙述,让人看到幼儿的学习经验与经历。可以说,记录也是了解幼儿学习经历的窗口。
小明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过去他对搭建活动一直不感兴趣,但这次对搭积木比赛很感兴趣,花了好几天时间建了一座教堂,完成后,他说:“这是我做的最好的东西了”。教师认为这是很重要的自我评价,因此在日志上记下了小明的自我评价,同时又做了一个纸条,还给小明提供了其他材料,培养他对建构三维物体的兴趣,并将这些记录进小明的成长记录袋和发展检查表。教师觉得,这次搭建活动对小明的发展是个很重要的事件,便把小明做的教堂的照片展示在走廊里,希望他的父母看见。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幼儿个体的记录形成了一扇窗户,教师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幼儿的进步,并与家长等分享。同样,通过记录某一特定事件中幼儿群体的行为、作品,也可以提高对幼儿认识的准确性。在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附属花朵幼儿园大班幼儿的图书馆角色活动中,通过教师对幼儿活动的详细叙述、对幼儿的工作作品的记录,让别人可以看到幼儿的学习经历。
最初,我(指教师)发现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问题,幼儿缺乏基本的关于图书馆借还书的规则,图书馆游戏中出现了借书不还、归还的书被破坏的现象。于是,我决定让幼儿先查阅资料,掌握图书馆规则后再继续游戏。当幼儿掌握基本规则后,角色活动重新开始,但又出现了新问题——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幼儿为了确保规则被了解,要向每一个来借书人讲解一遍规则。这样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作为工作人员的幼儿也感到枯燥疲劳,怎么办?我没有立即干预, 第二天发现图书馆门口多了一幅幼儿的作品(如图)。幼儿告诉我,昨天下午全班幼儿共同讨论制定了图书馆规则,将规则画在纸上,并请家长帮忙写上字。
规则①说明每个人一次只许借一本书,每本书可以借三天;
规则②说明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对每天的借书情况做记录,规则③说明要爱护所借的图书,不允许在借的书上乱写乱画,不允许在借的书上折角。他们将画贴在图书馆门口,用来提醒每一个前来借书的幼儿。随后的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几乎全部能按图书馆规则借换书,工作人员也作了整齐的借还书记录。
如果记录的目的是为了反映出在幼儿的学习经历中教师的作用,并要对教师的角色加以评价、改进,那可以通过记录下同事的建议、家长的反馈、幼儿对教师的评价等,通过分析观察记录本身来实现。可以说,记录也是教师了解自己的一扇窗口。
第一个案例中,教师们在反复观看录像记录时,十分感慨地说,这段纪录不仅让她们清晰地看到了发生在“床下取鞋”中的学习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她们开始修正原来所持的幼儿学习观,她们开始意识到孩子的学习潜能超出了她们原来的估计,一个2岁多的孩子也会如此自主地探索;同时,她们更为深刻地理解了,对于幼儿来说,很多有意义的学习就直接发生在自然的生活中;记录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关注孩子,欣赏孩子,更重要的是为了理解孩子,为教师更好地给予孩子以适合其需要和发展水平的教育......余下全文>>
而体现出发展的观察记录的内容和形式也会因记录目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如果记录的目地是说明、展示幼儿获得的知识、技能、倾向性以及感受上的进步时,教师可通过有规律、有间隔、系统地记录幼儿的歌曲、文字、网络图、图画、建筑等作品,加上教师、幼儿的叙述,让人看到幼儿的学习经验与经历。可以说,记录也是了解幼儿学习经历的窗口。
小明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过去他对搭建活动一直不感兴趣,但这次对搭积木比赛很感兴趣,花了好几天时间建了一座教堂,完成后,他说:“这是我做的最好的东西了”。教师认为这是很重要的自我评价,因此在日志上记下了小明的自我评价,同时又做了一个纸条,还给小明提供了其他材料,培养他对建构三维物体的兴趣,并将这些记录进小明的成长记录袋和发展检查表。教师觉得,这次搭建活动对小明的发展是个很重要的事件,便把小明做的教堂的照片展示在走廊里,希望他的父母看见。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幼儿个体的记录形成了一扇窗户,教师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幼儿的进步,并与家长等分享。同样,通过记录某一特定事件中幼儿群体的行为、作品,也可以提高对幼儿认识的准确性。在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附属花朵幼儿园大班幼儿的图书馆角色活动中,通过教师对幼儿活动的详细叙述、对幼儿的工作作品的记录,让别人可以看到幼儿的学习经历。
最初,我(指教师)发现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问题,幼儿缺乏基本的关于图书馆借还书的规则,图书馆游戏中出现了借书不还、归还的书被破坏的现象。于是,我决定让幼儿先查阅资料,掌握图书馆规则后再继续游戏。当幼儿掌握基本规则后,角色活动重新开始,但又出现了新问题——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幼儿为了确保规则被了解,要向每一个来借书人讲解一遍规则。这样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作为工作人员的幼儿也感到枯燥疲劳,怎么办?我没有立即干预, 第二天发现图书馆门口多了一幅幼儿的作品(如图)。幼儿告诉我,昨天下午全班幼儿共同讨论制定了图书馆规则,将规则画在纸上,并请家长帮忙写上字。
规则①说明每个人一次只许借一本书,每本书可以借三天;
规则②说明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对每天的借书情况做记录,规则③说明要爱护所借的图书,不允许在借的书上乱写乱画,不允许在借的书上折角。他们将画贴在图书馆门口,用来提醒每一个前来借书的幼儿。随后的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几乎全部能按图书馆规则借换书,工作人员也作了整齐的借还书记录。
如果记录的目的是为了反映出在幼儿的学习经历中教师的作用,并要对教师的角色加以评价、改进,那可以通过记录下同事的建议、家长的反馈、幼儿对教师的评价等,通过分析观察记录本身来实现。可以说,记录也是教师了解自己的一扇窗口。
第一个案例中,教师们在反复观看录像记录时,十分感慨地说,这段纪录不仅让她们清晰地看到了发生在“床下取鞋”中的学习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她们开始修正原来所持的幼儿学习观,她们开始意识到孩子的学习潜能超出了她们原来的估计,一个2岁多的孩子也会如此自主地探索;同时,她们更为深刻地理解了,对于幼儿来说,很多有意义的学习就直接发生在自然的生活中;记录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关注孩子,欣赏孩子,更重要的是为了理解孩子,为教师更好地给予孩子以适合其需要和发展水平的教育......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