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的诗意
答案:4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0 18:32
- 提问者网友:活着好累
- 2021-02-20 09:35
《凉州词》的诗意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十鸦
- 2021-02-20 09:47
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译文:
其一: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其二:
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根据王之涣墓志铭可知,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王之涣辞官,过了15年的自由生活。《凉州词二首》当作于其辞官居家的15年期间,即开元十五年(727年)至二十九年(741年)。
二、整体赏析
其一: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王昌龄的诗被唱了两首,高适也有一首诗被唱到,王之涣接连落空。
轮到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演唱了,她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此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这首诗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其二:
这首诗反映了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诗中牵涉到唐玄宗对待突厥问题的一些历史事件。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突厥首领小杀曾乞与玄宗为子,玄宗许之。又欲娶公主,玄宗只厚赐而不许和亲。
后小杀问唐使袁振,袁振说:“可汗既与皇帝为子,父子岂合为婚姻?”后小杀遣其大臣颉利发入朝贡献,颉利发与玄宗射猎,时有兔起于御马前,玄宗引弓傍射,一发获之。颉利发下马捧兔蹈舞曰:“圣人神武超绝,人间无也。”
后来玄宗为其设宴,厚赐而遣之,最终不许和亲。诗中的后两句通过突厥首领心理活动的微妙变化赞颂了唐玄宗的文治武功,说明其威势足以震慑周边少数民族,对于他们的无理要求坚决按原则办事,决不肯对之妥协以求苟安。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凉州词二首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译文:
其一: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其二:
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根据王之涣墓志铭可知,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王之涣辞官,过了15年的自由生活。《凉州词二首》当作于其辞官居家的15年期间,即开元十五年(727年)至二十九年(741年)。
二、整体赏析
其一: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王昌龄的诗被唱了两首,高适也有一首诗被唱到,王之涣接连落空。
轮到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演唱了,她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此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这首诗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其二:
这首诗反映了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诗中牵涉到唐玄宗对待突厥问题的一些历史事件。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突厥首领小杀曾乞与玄宗为子,玄宗许之。又欲娶公主,玄宗只厚赐而不许和亲。
后小杀问唐使袁振,袁振说:“可汗既与皇帝为子,父子岂合为婚姻?”后小杀遣其大臣颉利发入朝贡献,颉利发与玄宗射猎,时有兔起于御马前,玄宗引弓傍射,一发获之。颉利发下马捧兔蹈舞曰:“圣人神武超绝,人间无也。”
后来玄宗为其设宴,厚赐而遣之,最终不许和亲。诗中的后两句通过突厥首领心理活动的微妙变化赞颂了唐玄宗的文治武功,说明其威势足以震慑周边少数民族,对于他们的无理要求坚决按原则办事,决不肯对之妥协以求苟安。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凉州词二首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由着我着迷
- 2021-02-20 13:26
1.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写大军饮酒出征的场景,反映出战士乐观豪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前两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主要是言事。葡萄酒,夜光杯,琵琶声,都有着浓郁的边塞色彩和鲜明的军旅生活特征,诗人借以渲染出塞外军营的特有的情调,一开始就把读者引人了塞外古战场紧张而热烈的气氛中。“葡萄美酒夜光杯”,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写将军战罢归营,设酒庆功。“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后两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转入言情。这两句诗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鸣悲叹,而是报国轻生的铮铮豪言;它所传达出的不是凄凉黯淡的无奈,而是忠勇报国、置生死于度外的气概,抒发了将士们献身沙场的豪情。“醉卧沙场君莫笑”,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但千万莫笑战士醉卧沙场,在未战死以前要尽情痛饮,一醉方休。“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也是一种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豪迈壮烈的体现。“古来征战几人回?”自古以来,远赴边庭征战的能有几人生还?这个诘问句,不是着意渲染战争的残酷可怕,而是说,将士们把为国战死沙场与痛饮醉卧沙场等同看待。“古来”句虽然用了夸张手法写出边睡战争的激烈残酷,但诗的基调仍然是雄壮高昂的。
这首诗虽然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但是并不伤感。相反,全诗充满了乐观豪迈的情调。醇浓的“葡萄美酒”,精致的“夜光杯”,悦耳的“马上琵琶声”,“醉卧沙场”的酣态,“君莫笑”的戏谑,这些优美的词句冲淡了残酷的战争阴云,奠定了这首诗健康、乐观、悲壮的基调,表现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加之它的语言明快流畅,铿锵激越,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不失为唐代边塞诗中的压卷之作。
2.
《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翰的七言绝句,它通过边塞军中一个宴乐畅饮生活的片断的描写,抒发了守边将士忠勇爱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原文: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 译文:
将士们正准备畅饮夜光杯里的葡萄美酒,马背上传来催促出征的琵琶声。请不要笑话我们醉卧沙场,自古以来出征打仗有几个人能回来?
- 2楼网友:你可爱的野爹
- 2021-02-20 12:00
葡萄美酒成本在清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衰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你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 3楼网友:舍身薄凉客
- 2021-02-20 10:48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将士们正准备畅饮夜光杯里的葡萄美酒,马背上传来催促出征的琵琶声。
请不要笑话我们醉卧沙场,自古以来出征打仗有几个人能回来?
是问这个吗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