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自《晏子春秋》)
[乙]师旷 ① 撞晋平公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 ② 琴撞之。公被衽 ③ 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 ④ !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 ⑤ 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注释:①师旷:字子野,是春秋后期晋国宫廷中的盲人乐师。②援:执持,拿。③衽(rěn):衣襟。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⑤除:清除,去掉。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A.齐之 习 辞者也 ____________
B.王曰,何 坐 _____________
C.晋平公与群臣饮,饮 酣 ______________
D. 是 非君人者之言也_____________
2.选出下列划线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齐人固善盗 乎 /吾尝疑 乎 是
B.吾欲辱 之 /辍耕 之 垄上
C. 乃 喟然叹曰/ 乃 重修岳阳楼
D. 故 撞之/而两狼之并驱如 故
3.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提示,将[甲]文的故事情节一次填写在A、B两处。
A________________ →楚王当堂羞辱→ B__________________ →楚王自取其辱
5.请你根据[乙]文内容展开想象,将晋平公躲避师旷“援琴撞之”时的长场面生动地续写出来。(要求:续写时要有晋平公的动作和神态描写)
晋平公话音刚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乙]两文中,晏子和师旷都长于辞令,你更欣赏哪一个的说话艺术?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5 01:29
- 提问者网友:星軌
- 2021-02-24 17:26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掌灯师
- 2021-02-24 18:09
1.A.熟练,熟悉
B.犯罪
C.喝酒喝得畅快
D.这
2.C
3.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4.A:楚王密谋策划(楚王与臣预谋、楚国君臣密谋)(意思对即可)
B:晏子巧妙回击(晏子机智反击)(意思对即可)
5.晋平公话音刚落。忽然发现一张琴向自己飞来,他急忙站起来,衣襟散乱,惊慌失措的躲到一旁。琴撞到墙上,“当”的一声摔成了几片。他吓出了一身冷汗,惊异不定的望着师旷。(围绕文章内容展开想象,符合要求即可)
6.示例一:我欣赏晏子的说话艺术,他在无法澄清“齐人坐盗”这一事实的情况下,巧用类比进行反驳,片言只语间化被动为主动,既捍卫了国家尊严又不失礼节。
示例二:我欣赏师旷的说话艺术,他先直话曲说,巧妙的将晋平公说成是“小人”,引起晋平公的重视,再因势利导,让晋平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达到了来劝谏的目的。(能结合文章分析人物说话艺术,言之成理即可)
B.犯罪
C.喝酒喝得畅快
D.这
2.C
3.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4.A:楚王密谋策划(楚王与臣预谋、楚国君臣密谋)(意思对即可)
B:晏子巧妙回击(晏子机智反击)(意思对即可)
5.晋平公话音刚落。忽然发现一张琴向自己飞来,他急忙站起来,衣襟散乱,惊慌失措的躲到一旁。琴撞到墙上,“当”的一声摔成了几片。他吓出了一身冷汗,惊异不定的望着师旷。(围绕文章内容展开想象,符合要求即可)
6.示例一:我欣赏晏子的说话艺术,他在无法澄清“齐人坐盗”这一事实的情况下,巧用类比进行反驳,片言只语间化被动为主动,既捍卫了国家尊严又不失礼节。
示例二:我欣赏师旷的说话艺术,他先直话曲说,巧妙的将晋平公说成是“小人”,引起晋平公的重视,再因势利导,让晋平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达到了来劝谏的目的。(能结合文章分析人物说话艺术,言之成理即可)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玩世
- 2021-02-24 19:24
对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