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为什么二十四史中,有的叫“史”,而有的叫“书”

答案:5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0 18:49
为什么二十四史中,有的叫“史”,而有的叫“书”
最佳答案
是国家还是个人编纂的并不是书与史的区别,比如隋书、旧唐书、新唐书都是官修,而南史、北史、新五代史都是私修。
在五代以前,书指的是一个朝代、一个国家的历史,如汉书、后汉书、宋书、隋书、唐书等等,史指的是包括多个朝代、多个国家的一段时间的历史,如史记、南史、北史。三国志实际上是三书的合集,上面已经有人说过了,它并不像南北史那样是综合各朝代史书重新编纂而成的。
五代以后是宋,官修《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但实际上这五代没有单独成书,与三国志三书不同,为一个阶段的综合史书,因此称为史也不失其原意,不过旧五代史到底是书、是史有些模糊。而欧修《新五代史》,实际上当时叫《五代史记》,显然有欧阳修自比于司马修史记的意思,于是乎称为五代史既是五代史记的简化,又顺应史的原意,还算可以,但此时史、书之间已经开始混乱了。
此后到了元朝,元朝的皇帝、官僚们都比较没有学问,史、书之间的区别就更加混乱了。而且宋、辽、金三史修史筹备在元初,但直到元末才正式开始编纂,其原因就是在是合编三朝史,还是各自单独编写的问题上争论不休,因三朝合编应称史,可能开始时候忽必烈是有这个意思的,因为有反对意见就没有决定,于是就那么搁置着,但三朝史这个称呼出来了。到了元末,天下大乱,加上刚才说过修史的人学问差点,虽然决定三朝分修,但还是叫了宋史、辽史和金史,史、书正式合一为史了。此后明承元制、清承明制,就这样一直叫史了。
全部回答
连起来叫史书
习惯问题
在《旧五代史》之前的17部史书,除了《史记》、《三国志》和唐朝时才撰写的《北史》、《南史》外,所有史书的名称都是“书”,而从《旧五代史》开始,所有史书的名称都是“史”。

  什么是“书”
  《说文解字》说:“书:著也。”“著:饭技也。”“书”是古代载记的通称,司马贞在《史记索引》中说:“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即是说,古代的所谓“书”,是非常珍贵的,这不仅在于它所记载的内容是传播思想、知识和积累文化的重要手段,更在于当时“写书”的过程是很艰难的。在唐代以前,所有的“书”都是由人工书写;春秋到两汉时,能够作为书写材料的还只能是简和帛,东汉以后才逐渐为纸张所代替;唐宋以后,由于印刷术的兴起,书籍才逐渐由手抄改为刻版刷引再到活字印刷,书籍才开始普及和广泛传播。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新唐书》是“二十四史”最后一本称为“书”的“正史”,当时印刷术已经普及,《新唐书》之所以还称“书”,是因为它是在五代后晋时官修的《唐书》的基础上完成的,故只能加“新”字以示区别。

  什么是“史”
  《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凡史之属于皆从史。”即是说,所谓“史”,就是记载过去事迹的书。“二十四史”中第一本被称为“史”的是《旧五代史》,它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因为当时印刷术普及了,此书不再由人工抄写,发行的数量必然远甚于过去的“正史”书籍。
中国二十四史,包括《史记》、《汉书》、《三国志》、《五代史》、《明史》等二十四部正史。这其中,“记”、“书”、“志”、“史”等称谓不尽相同,都有着特定的含义和本质的区别。

  在司马迁写作《史记》的西汉时期,“史”、“书”、“记”概念比较混淆,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分。“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例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都可以统称为史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后来的所有史书都可称为“史”)。司马迁《史记》成书后,没有固定的书名,有的称“太史公书”,有的叫“太史公记”,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在当时,“书”和“记”的差别不大。需要指出的是,《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到了东汉,班固之父班彪作为一代大儒,有感于司马迁写的史记是一部通史,而且《史记》成书时才是西汉的中期,并没能完整记录下整个西汉历史,所以班彪写《史记后传》以作补充,书未完身已死。班固继承父亲遗志,以《史记后传》为蓝本,撰成《汉书》(一部分由其妹班昭续写完成)。

  由于《汉书》是记录西汉时期历史人物事件的史书,为一个朝代(西汉)的断代史,有别于司马迁《史记》是通史,后代史学界便把班固写的这部纪传体断代史称为“汉书”(当然,这里面还有其它一些内容,但不在本问题叙述范伟之内),而把司马迁写的纪传体通史正式命名为“史记”(《史记》遂成为独有的专用名词,特指司马迁写的这部通史)。《汉书》开我国纪传体断代史之先河,而后的纪传体正史皆为断代史(不过其中还有细致区分,下面会提到)。

  再后来,《后汉书》(东汉)、《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魏)、《北齐书》、《周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这些正史跟班固写的《汉书》一样,皆为记诉一个完整朝代的断代史,所以无一例外统统用“书”字来命名。只是因为国号重复以及创作时间等缘由,故某些史书有南北、旧新之分。

  但唐代李延寿根据南北朝时期通写的《南史》和《北史》,以及北宋薛居正、欧阳修等人编撰的旧、新两部《五代史》,虽然也是断代史,却跟前面所提到的史书有着一定的区别和不同。前面的断代史都是以一个朝代为主体中心写就的历史,而南、北史和五代史是纵贯几个朝代连续一体的史书,所以仅从这点上讲,南、北史和五代史更像《史记》一样,只不过是一部“压缩版”的纵向通史而已。所以史学界认为再用“书”来命名这四部正史,显然不准确。所以便改用“史”来命名,借以和前面的断代史划分区别。

  到了元代脱脱等编撰《宋史》、《辽史》和《金史》时,虽然这三部史书都是分别记录一个朝代的断代史,跟《汉书》、《唐书》等史书没有什么两样,但因为之前有一部《宋书》是写南朝刘姓宋朝的,跟赵姓宋朝国名重复,又不便把《宋史》称为《赵宋书》而把前面的改为《刘宋书》(以姓来命名史书没有先例),南北、新旧定名更不准确。基于此,为方便起见,故把《宋史》、《辽史》、《金史》统统以“史”来定名。后面的《元史》、《明史》等便都通用“史”字,沿承至今。(还有一点可能跟赵宋的历史定位有关,但也不在本问题讨论之内。)

  这里要特殊强调的是《三国志》,它和前面提到的所有史书都不同。既不是通史,也不是以一个朝代为主体的“书”或连续记述几个朝代的“史”。怎么说呢?《三国志》是记录某一个特定时期三个不同国家的“国别体断代史”。虽然也可用“史”来称呼(注意,绝不能用“书”命名,道理同上),但用“志”更能体现出其特有的历史原貌。因为“志”本身就带有横向比较的意思。

  解释了这么多,中心思想无外乎一个,即“史”、“书”在一定前提下可通用,但绝不是完全等同。其中的“史”可以代表统称一切史书,但“书”只能代表以一个朝代为主体中心记述的历史。换言之,“史”包括“书”,但“书”不等同“史”。因为“白马非马”!

  转自百家讲坛吧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怎么取消微女郎认证
新汉兰达2.0T的动力怎么样,自重多少?
四平闫旭的父亲
我是农村信用社的卡,怎么打流水
华夏少儿培训地址在什么地方,我要处理点事!
百合之恋艺术摄影地址有知道的么?有点事想过
倍夺分中高考学校地址在什么地方,想过去办事
怎么办理移动流量10元1g流量包?
赛德隆热水器阳极指示闪什么意思?
枣糕颜色那么黑,是不是加什么东西了
一张面皮。有黄瓜 有大葱丝 有脆皮鸭 叫什么
邢乐盈,这个名字好吗
福田瑞沃中型重卡性能如何?
15/4乘6/5乘12/5等于多少用综合
属猪人每天财运是几点到几点
推荐资讯
谷歌是做什么的
490万泰铢等于多少人民币
永州装修公司哪家好 要客户口碑好的
本地距离武汉市多少公里
姚明以前在哪个篮球队
小车换了音响喇叭,生音怎么比原车声音还小
昆明到山东有几千公里
哪些含有活性炭
人在困得时候说的话是真的还是假的
求xerces-c_2_6.dll文件
草头加旁字读音
目前,在中国年收入多少算中产家庭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阴历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