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18题。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1 23:53
- 提问者网友:你独家记忆
- 2021-12-20 23:38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18题。 孤独的孟子 孟子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他坚信“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四方奔走呼号,有时只能像孔子一样“累累若丧家之犬”,但他的努力却得不到认可,这是孟子的悲哀,还是时代的悲哀? 孟子在其“仁政”制度思想中提倡“以民为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里有可贵的“民贵”、“民本”内容,体现了孟子的仁爱精神。“为仁由己” “推己及人” “扩而充之”施之个人的修身养性未尝不可,但是欲“以不忍人之心”“发为不忍人之政”,借此来要求当时的统治者成为“圣君明主”,并“施仁政于民”,“故推恩,足以保四海”,显然是期望值过高,无异于缘木求鱼。况且,他的“民本、民贵、君轻”之说也有本末倒置之嫌。既然“君轻”,何以终其一生,惶惶不可终日,周游列国,游说君王,而不似墨子游走于臣民之间呢?听其言,观其行,庶几近之矣。纵观中国历史,“暴君、昏君”史不绝书,而“圣君明主”却凤毛麟角。孔孟之道对于统治者的“性善”寄予厚望,而对其“兽性”却过于低估;殊不知,没有约束的制度或权利必然导致专制与滥用。这种泛道德化和道德先验主义的价值取向与本体预设,将人性之善的可能性推导为必然性,将使然视为当然;无不令人高山仰止,可望不可即。 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以假象统治者“性善”为基础的,对中国历史经验的体验告诉我们:在位者未必是“贤者、能者”,而“奸者、庸者”在位却是史不绝书的;这种所谓的“贤者、能者在位”的官僚等级制度思想只不过是乌托邦式的。因此,无论是“素王(素王是孔子的众多称呼中的一个)”还是“亚圣”,只能被历代帝王,尤其是那些“圣君明主”供奉在寺庙里吃“冷猪肉”了。 孟子“仁政”制度思想的提出是对当时社会的“虐政”“暴政”的一种反动,却与现代社会还政于民的“宪政”制度相去甚远。况且,这种把统治者“圣化”甚至“神话”的制度思想与近代“市民社会”的“民主”“民治”制度安排与框架构建也是不相适应的。他把治理国家的权力托付给了君主,而漠视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带有强烈的主观意志色彩,而缺乏“社会契约论”的客观理性存在。无论是“民本”还是“民贵”,无不需要“奉天承运,皇恩浩荡”。要使这种垂直的,或者说是金字塔式的制度设计得以所谓的“自我坎陷”(牟室三先生语),是无法再当下落实的。“春秋无义战”,霸道盛行,孟子的“仁政”制度思想无法行之有效,甚而被当时的国君们视为无稽之谈,故“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同时,孟子主张的“仁政”“王道”确实需要太长时间了,教化之功,春风化雨,在一个急功近利、瞬间生死的社会里是派不上用场的。但是,孟子不是最反对急功近利吗?急功近利不是不好的吗?没错,急功近利确实是不好的,但是,当一群老虎在你十米之外吼叫磨牙的时候,你难道还要摸出一本武功秘籍,从头开始练习降龙十八掌的基本功吗? 所以,孟子生活在理想与现实的双重痛苦之中,也注定了他是孤独的,既是身体的孤独,更是心灵的孤独!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孟子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基于朴素的人文关怀之上的性善论被由可能性推导为必然性,注定了孟子的理想与现实脱节。 B.孟子的“仁政”制度思想提倡“以民为本”,因此他主张通过人民的力量来实现社会的“仁政”。 C.虽然孟子有“民贵君轻”的认识,但实践上,孟子周游列国,游说君王,把希望寄托在“圣君明主”身上,这必将无法实现“以民为本”的“仁政”制度思想。 D.“只能被历代帝王,尤其是那些“圣君明主”供奉在寺庙里吃“冷猪肉”了。”意在讽刺在位者的假仁慈。 E.孟子反对急功近利,因为孟子的“仁政”主张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教化才能实现,但这却与急功近利、瞬间生死的社会现实不相适应。 17.文章从几个方面论述孟子的“仁政”制度思想是无法行之有效的?请分条加以概括。 18.“孟子生活在理想与现实的双重痛苦之中”,这“双重痛苦”具体指什么?你又怎样看待孟子的“独孤”?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拜訪者
- 2021-12-21 01:11
16.B D 17.①孟子“仁政”制度思想是寄希望于“圣君明主”,但没有约束的制度或权利必然导致专制与滥用,也就少有“圣君明主”的出现; ②孟子“仁政”制度思想以假象统治者“性善”为基础的,但历史上在位的多是“奸者、庸者”; ③孟子“仁政”制度思想漠视人民的基本权利,带有强烈的主观意志色彩; ④孟子的“仁政”制度思想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教化,但现实社会却是急功近利、瞬间生死的。 18.正因为对现实的不满,孟子提出“仁政”制度思想;可又恰恰是因为现实的问题,无法实现他的理想。 孟子的“孤独”既源于他自身认识的局限性,又源于那个时代残酷的社会现实。孟子的“孤独”是高尚的“孤独”,它牵引着后来无数的志士仁人为天下苍生鞠躬尽瘁。孟子的“孤独”是失败者的孤独,理想远离现实,不切实际,他的努力不会获得成功,只会得到别人的同情。 解析: 16.B D B项见第四段的“他把治理国家的权力托付给了君主,而漠视了人民的基本权利”;D项讽刺的是孟子的“性善”论背离了社会现实。 17.四个要点,每点1分。 18.含义(2分) 评价4分,就某一方面言之有理即可。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怀裏藏嬌
- 2021-12-21 01:48
对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