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父亲汪朝阅读答案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3 19:54
- 提问者网友:沦陷
- 2021-03-23 13:23
怀念父亲汪朝阅读答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野慌
- 2021-03-23 13:43
汪朝
今年,父亲去世整整十个年头了。
现在,我已经习惯了没有父亲的日子,做梦也很少梦见他。父亲刚离去的那两年,我在市场上看见他最爱吃的螃蟹,或是在街头水果摊上看见新上市的瓜果,都会眼睛湿润,心里发紧,现在不会了。
父亲是地地道道的慈父,他爱孩子,只因为我们是他的孩子。和很多中国的知识分子一样,父亲一生很坎坷,可我没见过他冲我们发脾气,甚至一次严厉的脸色也没有过。对于我们学习的好坏,工作的优劣,他很少过问,并不是不关心,而是对我们完全尊重。他把自己放在跟我们完全平等的地位上,从没有指派我们为他干过什么事,直到他老了,身体不好了,他依然保持着他的自尊,不愿麻烦我们。
父亲在家里话不多,我不记得跟他有过长时间的很正式的谈话,随便聊天是常有的,但也想不起有什么特别的内容。倒是他跟一些朋友们谈得高兴了,妙语连珠,风趣幽默,满屋都是笑声。哎,那时候可真是高兴啊!
父亲在外面是个作家,可是在家里毫无威信,我们对他没大没小,极其随便,儿女和孙女们都叫他“老头儿”,他欣然接受,并且乐在其中。父亲有些驼背,我和姐姐经常会拍拍他的背,喝道:“站直!”父亲就顺从地勉力把双肩向后扳扳,然后微闭着眼睛,享受着我们的捶捶打打。有些来过我们家的人羡慕地说:“你们家气氛真好。”有的年轻作家或是编辑到家里来,由于不熟识,见到“汪老”很拘谨,我们就安慰他们:“别怕,他在家最没地位了,我们都欺负他!”
我在工厂当工人的时候,一次到同事家去,她父亲下班一进门,呼啦,全家人都涌到正房来了,接提包的、打洗脸水的、拿拖鞋的、倒茶的,各司其职。她父亲擦过脸,坐下来,每个孩子都认真地汇报自己一天的行为,她父亲略作品评,大家才各自散去。我见了这样的场面真是瞠目结舌。回来看看自己的父亲,简直一点“谱”也没有。
父亲表达父爱的方式就是给我们做好吃的,然后看着我们吃。我们爱吃什么他都知道。父亲是自己买菜的,这样他在买菜的路上就可以筹划着怎么做,不过他还是经常要征求我们的意见。时常拎着一块肉到屋里来问:“买了一块牛肉,怎么做,清炖还是红烧?”我们漫不经心地看看那块肉,发号施令:“清炖吧。”父亲就兴冲冲地回厨房做菜去了。有时正写着文章,他会忽然起身去给晾在阳台上的小平鱼翻个面。父亲做菜是有一定之规的,他做的菜不能太“平庸”,得有一些说法,倒不是多讲究,但必须有特点。他常在饭桌上很有兴致地给我们讲各地不同的风味特色,我却只顾大快朵颐,将那些食文化抛诸脑后。不过,在他的影响下,我们什么都吃,乐于尝试任何稀奇古怪的东西,从不挑食。前些时候我和同事一起去吃寿司,回想起多年前,父亲曾用紫菜和米饭、肉松、海米、榨菜、黄瓜丝给我做过这东西,味道清鲜,比起店里的寿司强多了。我才痛感到,原来我们吃过那么多美味的,富于意蕴的食物。现在,也只有我哥哥汪朗对父亲美食家的声誉还有所传承。
父亲在家里写文章、写字、画画、做饭、喝酒,我们都已寻常看惯,没觉得有什么特别。那些对他评价甚高的评论文章和印象访谈,他看,我们也看,看了都挺高兴,但丝毫不会对我们产生什么作用。我们还是和母亲一起攻击他,或者对他的文章乱提意见,横加指责。只要他觉得有道理,就会照着我们的意见修改。父亲的才华、文墨是无法继承的。在一次纪念西南联大的活动上,有人问,为什么在抗战那么困难的条件下,那么短的时间里,西南联大能够培养出那么多杰出的人才?父亲想了想,很有感触地说了四个字:时运使然。这句话作为父亲的写照也是很恰当的。而我们兄妹三人都性情宽厚,心境平和,那应该是得益于父母的影响和遗传。
在我们家里,说什么都百无禁忌,也常常笑谈生死。父亲晚年,身体精神都不太好,偶尔我也由不得想到他的身后。但只有在父亲去世后,我才觉得我的生命中空了一大块,知道有父亲在,是多么幸福和幸运。父亲这个称呼一般只见诸于书面,一旦这样称呼我们叫惯的“爸”和“老头儿”,其实就已经是“先父”了。父母都还健在的人们,珍惜吧。
今年,父亲去世整整十个年头了。
现在,我已经习惯了没有父亲的日子,做梦也很少梦见他。父亲刚离去的那两年,我在市场上看见他最爱吃的螃蟹,或是在街头水果摊上看见新上市的瓜果,都会眼睛湿润,心里发紧,现在不会了。
父亲是地地道道的慈父,他爱孩子,只因为我们是他的孩子。和很多中国的知识分子一样,父亲一生很坎坷,可我没见过他冲我们发脾气,甚至一次严厉的脸色也没有过。对于我们学习的好坏,工作的优劣,他很少过问,并不是不关心,而是对我们完全尊重。他把自己放在跟我们完全平等的地位上,从没有指派我们为他干过什么事,直到他老了,身体不好了,他依然保持着他的自尊,不愿麻烦我们。
父亲在家里话不多,我不记得跟他有过长时间的很正式的谈话,随便聊天是常有的,但也想不起有什么特别的内容。倒是他跟一些朋友们谈得高兴了,妙语连珠,风趣幽默,满屋都是笑声。哎,那时候可真是高兴啊!
父亲在外面是个作家,可是在家里毫无威信,我们对他没大没小,极其随便,儿女和孙女们都叫他“老头儿”,他欣然接受,并且乐在其中。父亲有些驼背,我和姐姐经常会拍拍他的背,喝道:“站直!”父亲就顺从地勉力把双肩向后扳扳,然后微闭着眼睛,享受着我们的捶捶打打。有些来过我们家的人羡慕地说:“你们家气氛真好。”有的年轻作家或是编辑到家里来,由于不熟识,见到“汪老”很拘谨,我们就安慰他们:“别怕,他在家最没地位了,我们都欺负他!”
我在工厂当工人的时候,一次到同事家去,她父亲下班一进门,呼啦,全家人都涌到正房来了,接提包的、打洗脸水的、拿拖鞋的、倒茶的,各司其职。她父亲擦过脸,坐下来,每个孩子都认真地汇报自己一天的行为,她父亲略作品评,大家才各自散去。我见了这样的场面真是瞠目结舌。回来看看自己的父亲,简直一点“谱”也没有。
父亲表达父爱的方式就是给我们做好吃的,然后看着我们吃。我们爱吃什么他都知道。父亲是自己买菜的,这样他在买菜的路上就可以筹划着怎么做,不过他还是经常要征求我们的意见。时常拎着一块肉到屋里来问:“买了一块牛肉,怎么做,清炖还是红烧?”我们漫不经心地看看那块肉,发号施令:“清炖吧。”父亲就兴冲冲地回厨房做菜去了。有时正写着文章,他会忽然起身去给晾在阳台上的小平鱼翻个面。父亲做菜是有一定之规的,他做的菜不能太“平庸”,得有一些说法,倒不是多讲究,但必须有特点。他常在饭桌上很有兴致地给我们讲各地不同的风味特色,我却只顾大快朵颐,将那些食文化抛诸脑后。不过,在他的影响下,我们什么都吃,乐于尝试任何稀奇古怪的东西,从不挑食。前些时候我和同事一起去吃寿司,回想起多年前,父亲曾用紫菜和米饭、肉松、海米、榨菜、黄瓜丝给我做过这东西,味道清鲜,比起店里的寿司强多了。我才痛感到,原来我们吃过那么多美味的,富于意蕴的食物。现在,也只有我哥哥汪朗对父亲美食家的声誉还有所传承。
父亲在家里写文章、写字、画画、做饭、喝酒,我们都已寻常看惯,没觉得有什么特别。那些对他评价甚高的评论文章和印象访谈,他看,我们也看,看了都挺高兴,但丝毫不会对我们产生什么作用。我们还是和母亲一起攻击他,或者对他的文章乱提意见,横加指责。只要他觉得有道理,就会照着我们的意见修改。父亲的才华、文墨是无法继承的。在一次纪念西南联大的活动上,有人问,为什么在抗战那么困难的条件下,那么短的时间里,西南联大能够培养出那么多杰出的人才?父亲想了想,很有感触地说了四个字:时运使然。这句话作为父亲的写照也是很恰当的。而我们兄妹三人都性情宽厚,心境平和,那应该是得益于父母的影响和遗传。
在我们家里,说什么都百无禁忌,也常常笑谈生死。父亲晚年,身体精神都不太好,偶尔我也由不得想到他的身后。但只有在父亲去世后,我才觉得我的生命中空了一大块,知道有父亲在,是多么幸福和幸运。父亲这个称呼一般只见诸于书面,一旦这样称呼我们叫惯的“爸”和“老头儿”,其实就已经是“先父”了。父母都还健在的人们,珍惜吧。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