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中的白花三叶草有叶片内含氰(HCN)和不含氰的两个稳定遗传的品种。研究证实,白花三叶草叶片内的氰化物是经下图所示的代谢途径产生,染色体上的基因D、H分别决定产氰糖苷酶和氰酸酶的合成,两种酶在氰的形成过程中先后发挥作用,基因d、h无此功能。某研究小组用甲、乙两个不产氰的牧草品种杂交,F1全部产氰,F1自交得F2。将F2植株的叶片提取液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F2植株有四种品系,如下表所示:
(1)该实例说明基因可以通过 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根据研究结果判断,D基因和H基因位于 (填同一或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品系Ⅲ的基因型可能为 。
(3)该杂交方案的F2植株中,约有 的植株自交后代都能产氢,四种品系中的 植株自交后代都不能产氢。
(4) 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可提高该牧草的抗旱性。首先,将大麦的抗旱基因HVA插入到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转移至植物细胞,并整合到植物细胞的 上,然后采用 技术获得抗旱牧草植株,形成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5)有科学研究认为,转基因作物所携带的外源基因可以通过花粉传递给近缘物种,可能造成 。
牧草中的白花三叶草有叶片内含氰(HCN)和不含氰的两个稳定遗传的品种。研究证实,白花三叶草叶片内的氰化物是经下图所示的代谢途径产生,染色体上的基因D、H分别决定产氰糖苷酶和氰酸酶的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2 03:03
- 提问者网友:疯子也有疯子的情调
- 2021-03-01 13:46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孤老序
- 2021-03-01 13:56
(答案→) 解析:(1)由“染色体上的基因D、H分别决定产氰糖苷酶和氰酸酶的合成,两种酶在氰的形成过程中先后发挥作用”可知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由表格信息及氰化物的代谢途径可知:品系Ⅰ的基因型为D_H_,品系Ⅱ的基因型为D_hh,品系Ⅲ的基因型为ddD_,品系Ⅳ的基因型为ddhh,由F2可推出F1为DdHh,进而推出亲代基因型为DDhh和ddHH。由上述分析可知D基因和H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3)基因型为DDHHH的自交后代都能产氰,F2植株中DDHHH出现的概率为1/4*1/4=1/16。品系Ⅱ的基因型为D_hh、品系Ⅲ的基因型为ddD_、品系Ⅳ的基因型为ddhh,三者各自自交后代都不会出现D_H_,所以自交后代都不能产氰。(4)农杆菌转化法,先将目的基因(抗旱基因HVA)插入到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再利用导入重组质粒的农杆菌去侵染受体细胞,从而将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上,然后将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抗旱牧草植株,形成稳定遗传的新品种。(5)转基因作物所携带的外源基因可以通过花粉传递给近缘物种,可能造成基因污染。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深街酒徒
- 2021-03-01 15:05
我检查一下我的答案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