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短文,回答课后问题
①悉尼办奥运的时候,我去过一次澳大利亚。印象深刻的是那片土地上的森林。从悉尼到墨尔本,沿海滨公路驱车千里,不时要穿过莽莽林海。游目所至,一片苍翠。有老朽了的树,被风刮倒,就那么横在路边,透一股沧桑。
②那时就想,这些树生在澳洲,真是幸福。
③我还留意到,澳大利亚人在城市的每一棵树下,在围着树根的防护圈里,都撒上层碎木,既透水,又避免扬尘。更重要的是,碎木能散发出一股木头特有的清香,让人即使是在城市鳞次栉比的高楼之间,也能感受到森林的呼吸。
④那时又想,第一个想出这个主意的,生命中一定充满了绿色。
⑤后来有一次见到著名散文家梁衡先生,他提到对澳大利亚的印象,用八个字作了概括。前四字是“国无裸土”,后四字记不真切了,好像有“人多裸身”的意思。或许是国土绿化好,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再加上夏季炎热,那里的人喜欢裸着身子,在海风的吹拂下沐浴阳光。
⑥日本人也很注意保护森林,他们宁可花大钱进口木材,也不愿轻易砍伐自家的一棵树。他们用的一次性木筷就是从中国进口的。但日本的森林,却没能像澳大利亚那样,给人带来无尽的惬意和生机。相反,成千上万的日本人,正在饱受“森林之苦”——
⑦每年春天,从2月中旬一直到5月初,日本大片大片雪松的花粉,让数百万花粉过敏者苦不堪言。二战以后,日本为了满足建设的需要,大量种植生长快、树体直的雪松。甚至为了多种雪松,不惜把原来的桦树、橡树之类自然生长的树木砍掉。如今,日本几乎整个国家都被雪松所覆盖。
⑧“国”是“无裸土”了,但日本人却无法像澳洲人一样“裸身”,相反,花粉过敏者还要戴上口罩。
⑨面对自然,如果我们不心怀敬畏,而是试图利用自然,去实现某种狭隘的利益,那么,我们注定不能从自然那里独得快乐。
⑩几年前登过一次黄山,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工鬼斧。苍松、峭壁、飞云、日出……“大块文章”,让人百读不厌。
11现在才知道,黄山那一处令人流连的“梦笔生花”,“笔”尖上的“花”原来是假的——真的树枯死了,人们弄棵假树,以保全那一处胜景。
12心中的诗意和遐思顿时枯萎。
13台湾作家白先勇先生,不久前出版新著,书名就叫《树犹如此》,人树之间,千般联想,百样情怀。每一次,听风雨敲打树叶,仿佛一个声音低吟:“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年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14游走红尘,尽管身上沾满俗念,但在心里,家乡村口那一棵古榕,却始终青翠如初。
1.整体感知全文,结合我国实际,你认为中国的森林保护意识和成果是( )
A.在澳大利亚和日本之上
B.差于澳大利亚,强于日本
C.在澳大利亚和日本之下
2.第⑨段在文章结构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该段中“试图利用自然,去实现某种狭隘利益”具体指哪些做法,试举一例。
作用:
举例:
3.研读品味⑨和12两段,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4.第13段末诗歌为南北朝庾信的《枯树赋》,作者在此引用,有什么作用?
5.比较分析下面两个表格,请概括提炼你所获得的信息。
表一:中国森林覆盖率一览表
年份 | 1949 | 1980 | 1993 | 1999 | 2005 |
覆盖率 | 8.6% | 26% | 13.92% | 16.55% | 18.21 |
表二:世界部分国家森林覆盖率一览表
年份 | 日本 | 美国 | 澳大利亚 | 中国 |
覆盖率 | 66% | 34% | 21% | 18.21% |